《外灘》

《外灘》由曾拍攝《敦煌》、《故宮》和《台灣故宮》等紀錄片的導演周兵執導。影片以6個上海人物為線索,以外灘為背景,講述上海百年的發展歷程,於2010年上映。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外灘》 《外灘》

歷史人文紀錄電影《外灘》成為MIDA 2010的開幕影片,將於2010年6月7日晚,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的700人大廳舉行盛大首映。屆時,《外灘》的創作團隊將齊集亮相。

由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MIDA、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外灘》自2009年春開機,歷時十餘個月,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故宮》團隊與上海紀實頻道共同完成。

MIDA 2010選擇《外灘》作為開幕影片,因為外灘不僅是上海的符號象徵,也是中國近現代歷程的縮影。《外灘》將是第一部用紀錄電影的手法講述外灘的百年傳奇的影像,梳理了上海時代更替和城市變遷的重要節點,滿足世界對這座城市的好奇與興趣。

《外灘》總導演周兵這樣解讀,“外灘如同上海的一個註腳,地理區域並不寬闊,卻包容了上海乃至中國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如果說《故宮》是一個國家的記憶,一個公共的記憶,那么《外灘》應該是一個充滿多種夢想的寓言。外灘,她影響中國,連線世界。”

劇情介紹

《外灘》劇照:高斯、郝平 《外灘》劇照:高斯、郝平

《外灘》講述的是一個長達一擦百年的上海故事。外灘從一個泥成長為世界上最繁華的商業港口和金融中心,這裡發生著人類歷史上最傳奇的財富故事。我們在這部紀錄電影中將講述六個人在這座城市裡的經歷。他們中有英國人赫德、法脹國人FANO、來自日本的李香蘭、中國的杜月笙和周璇。在他們身上分別承載著人類共同的夢想,那是關於金錢、權力、愛情的燒想。在這部紀錄片裡,我們不僅講述這六個人的命運和情感的變化,還會展示許多珍貴的歷史影像。上海這座城市以及外灘從19世紀50年代直到今天,它的城市面貌的變化都將在這部紀錄片裡得到展示。在細膩的人性情感表達中,本片將帶給大家一段魔幻和史詩的欣外灘歷史。

影片亮點

分電影電視兩版本

台灣演員加盟演出大型歷史人文紀錄電影《外灘》 台灣演員加盟演出大型歷史人文紀錄電影《外灘》

周兵執導的紀錄片《故宮》曾蜚聲海內外,他認為,如果《故宮》是一個國家的公共記憶,那么《外灘》應該是一個充滿多種夢想的寓言。此次拍攝分電影和電視兩個版本:“5集的電視版中有很多大事記,90分鐘的電影版則著重講述命運感情故事。” 請明星演風雲人物 《外灘》拍攝最大的亮點是啟用明星出演杜月笙、周璇、張愛玲、李香蘭等真實歷史人物,這在我國紀錄片拍攝中尚屬首次。周兵介紹,他已經與多位明星接觸,檔期是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目前扮演杜月笙、周璇這些重要人物的演員都尚未確定:“紀錄片追求真實,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紀錄片借用電影化的技術手段來提高影像的品質。但增加紀錄片的可看性有可能偏離真相,所以我們面臨一個如何真實表達歷史信息的問題。我的原則是,一旦演員傷害了真實,那我寧可放棄選用這名演員。” 人物語言大有講究 周兵在台詞方面做了仔細研究。“杜月笙一開始不會說上海話,我們考證下來他最初說的是浦東話(浦東話是本地話,上海話是本地話糅合了寧波話的方言)。張愛玲也有口音,我們到時候也會如實呈現。洋涇浜英語(指發音不標準的中國式英語)和在上海的猶太人、英國人、法國人說的語言,都將一一呈現。語言的區分是《外灘》的一大特色。” [4]

幕後製作

《故宮》原班人馬打造《外灘》呈現百年上海
紀錄片《外灘》作為本屆上海電視節的開幕片正式亮相。國家地理頻道也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進行國際版製作簽約。
《外灘》由曾拍攝《敦煌》、《故宮》和《台灣故宮》等紀錄片的導演周兵執導。影片以6個上海人物為線索,以外灘為背景,講述上海百年的發展歷程。
《外灘》會聚英國、法國、美國、日本、俄羅斯、丹麥、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的專業演員。總導演周兵說:“當時拍攝《故宮》,我們曾與國家地理頻道合作了《故宮》國際版《解密紫禁城》,該片以26種語言在164個國家播出。這次《外灘》的合作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幕後花絮

《外灘》 《外灘》

1.外灘是一個象徵,彼岸,沒有執於過去,也不追求未來,而感受當下的感動和力量。外灘是上海的象徵,靈魂。
2.上海是一個美麗而精細的城市,充滿魔力的城市,也同樣充滿著瑣碎和計較。在匆忙的人群中,人們每天都在為生計而奔忙,這裡面也有許多懷揣夢想,有熱情活力和激情的年輕人。一百多年來,他們雖歷經不同的時代,但夢想的腳步都從未停止。上海是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地方
3.中國人喜歡宏大敘事,而少關注個體。我們應該在歷史中學習東西,但不能被歷史束縛。
4.外灘如同上海的一個註腳,地理區域並不寬闊,卻包容了上海乃至中國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如果說《故宮》是一個國家的記憶,一個公共的記憶,那么《外灘》應該是無數個體的記憶,我希望圍繞著人,人的情感,人的命運和命運變化中的細節去尋找屬於外灘的答案。甚至有一種衝動,我希望把固化的外灘當成一個生命體去創作,經歷了一百年的她就像人生充滿起伏,很多個體夢想和國家夢想交織在裡面。
5.外灘,她影響中國,連線世界。我們將嘗試尋找上海與倫敦、巴黎、紐約、東京和孟買等世界城市的內在精神氣質上的聯結,站在人類歷史文明發展進程的角度來解析外灘的歷史文化內涵。
6.紀錄片講求非虛構、真實,不過,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紀錄片借用電影化的技術手段來提高影像的品質,包括這次我們計畫邀請明星出演真實歷史人物,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但是,由於我們拍的是紀錄片,所以面臨一個如何真實表達歷史信息的問題。我的原則是,一旦有演員傷害了真實,那我寧可放棄。
7.一個紀錄片導演既要擔任公共媒體的責任,又如何保持個體創作的獨立性和特色?在一次創作結束後,永遠會有這個問題浮現出來。我總結了紀錄片導演應該遵守的三種關係:“你受僱的機構要求的基本價值觀永遠不能忽視”、“我們電視的作品是為誰服務的?”、“做紀錄片需要你導演鮮明的個性和情感的表達”。
8.上海是一個美麗而精細的城市,充滿魔力的城市,也同樣充滿著瑣碎和計較。在匆忙的人群中,人們每天都在為生計而奔忙,這裡面也有許多懷揣夢想,有熱情、活力和激情的年輕人。一百多年來,他們雖歷經不同的時代,但夢想的腳步都從未停止。
9.我為什麼講幾個夢,在上海外灘這一百多年在輪迴,關於個人的事業,精神、財富、年輕人的愛情,每個人在不同的時代有夢想,他用他的行為實現夢想的時候,我提出疑問,我們擁有這些夢想之後還有什麼,這是上海今天面臨的問題,所有的城市都面臨這樣的問題。

開幕電視節

2010年6月7日下午,國家地理頻道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舉行簽約儀式,就紀錄片《外灘》的國際版製作達成協定,同時,紀錄片《外灘》作為本屆上海電視節的開幕片,正式亮相與公眾見面

紀錄片《外灘》由《故宮》原班人馬打造,由著名紀錄片導演周兵領隊,匯聚英國、法國、美國、日本、俄羅斯、丹麥、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專業演員。紀錄片《外灘》中還邀請到台灣地區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金士傑和著名演員徐偉寧等人演出,這為該劇增色不少。和周兵合作過《解密紫禁城》的國家地理頻道此次再次和周兵聯手,推出時長一小時的《外灘》國際版高畫質電視節目紀錄片。紀錄片《外灘》在大上海拉開首映序幕的同時,還將推出一部90分鐘的高清紀錄電影和5集高畫質電視紀錄片,為觀眾梳理上海時代更替和城市變遷的重要節點。

國際版製作

《外灘》 《外灘》

2010年6月7日電, 國家地理頻道與上海廣播電視台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在滬舉行了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外灘》的國際版製作和海外銷售的授權簽約儀式。
上海廣播電視台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外灘》,由著名紀錄片導演周兵領銜《故宮》團隊與上海紀實頻道共同打造。早在本片籌備之初,雙方即與國家地理頻道探討,希望本片在2010上海世界博覽會期間在國家地理頻道播出。
外灘不僅是上海的符號象徵,也是中國近現代歷程的縮影。《外灘》項目更是創下了上海廣播電視台有史以來最大的紀錄片投資紀錄,作為承制單位的紀實頻道將推出一部90分鐘的高清紀錄電影和5集高畫質電視紀錄片,梳理上海時代更替和城市變遷的重要節點,呼喚屬於上海人的共同記憶和情懷,滿足世界對這座城市的好奇。
據國家地理頻道此次將根據主創團隊拍攝的素材,與導演共同製作一部片長一小時的《外灘》國際版高畫質電視節目紀錄片並在國家地理頻道全球電視網路中播出。

影片評價

《外灘》導演周兵 《外灘》導演周兵

1、第一幕以人物赫德最先,末了以赫德結尾,喚起觀眾情感,很有期間感。
片頭非常棒,立意深遠。
周璇的比重過多,稀釋了上海整體的汗青。
2、感覺更像歷史影戲,但仍舊很精彩!作為一個上海人,我更加的了解到了上海,她是一個事業,謝謝您,讓我更愛上海!
3、新視覺的紀錄片,一定會受歡迎。本片的配音解說演員,聲音甜美,語言功底深厚,讓我相信這就是上外洋灘的聲音。
4、故事線索較多,作為紀錄片內容很豐富,如果能夠再簡潔,以某個故事線索為主線,人物富厚進來,更能讓人印象深刻。
5、過於強調故事,歷史主線不夠清楚,演員選擇如注重人物的貼合度會更好。但作為記載片,實有突破。
6、史料運用的很好。可否就某個人物深入擴展重拍一部故事片
7、一個10歲小學生的評價:我做導演的話,不會以“記載片”相當,我認為這樣會使小孩子失去興致,如我,才10歲哎!原先我不想看的,其實不錯,剛來時仍然是被拉來的!人物各故事風趣,挺好玩的。總之,影戲不錯,導演加油做出更好的影戲吧!必然要看,可是一個小門生寫的!

背景資料

外灘歷史
外灘從縴夫腳踩的泥濘小道,到黃浦江邊的外國租界,再到東方“小華爾街”。要說這外灘的故事不傳奇,那不可能,每個上海司機說道外灘都有講不完的故事。也是,烏鴉變成金鳳凰,這事人人都想過,可未必人人都做過,正好自家地界上就有這么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怎么不叫上海人驕傲自豪。
“不計其數的污水溝和小河縱橫交錯,到處是墳墩。低矮骯髒的茅屋,是竹子和乾泥搭成的破棚子。”據說當時的外灘就是這么個尊容,名副其實的鳥不生蛋,可自從《南京條約》一紙文書帶來了個英國領事巴富爾,這四公里長的狹長海岸就迅速時來運轉。 《上海土地章程》簽訂當年,23家洋行拔地而起,各國使館也駐紮於此,各路商賈為了誇耀資本大興土木。於是乎19世紀末這800畝的地面就擠滿了哥德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復興式、中西合壁式等等各種高樓廣廈,活活一個萬國建築博物館,同時也是遠東的金融中心,無數商業巨頭都曾於此吞金吐銀,日進斗金。
如今,外灘長度已從當年1300多米擴建至4000米,並當仁不讓地成為了上海的城市名片。無論是白天夜晚,其不凡的景致永遠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遊人前往。其面呈黃浦江,背倚造型嚴謹、風格迥異的建築群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來在經濟活動領域對上海乃至中國的影響,使其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外灘是上海人心目中的驕傲,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以及將外來文明與本土文明有機揉合、創新、發展的卓越能力。

影片首映

現場坐無缺席 現場坐無缺席

2010年6月7日晚上,MIDA紀錄片展映在UME新天地國際影城拉開序幕,在開幕儀式上,由SMG和MIDA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人文紀錄影片《外灘》全球首映,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觀看,現場坐無缺席。
在開幕儀式上,海內外紀錄片嘉賓、世界各大紀錄片節的主席、白玉蘭獎評審、導演計畫評審、以及《外灘》導演周兵亮相。據周兵介紹,
《外灘》素材有一萬五千分鐘,長達數個月的創作,希望每個觀看此部影片的人能夠看完這2個小時,不要離場,是對這部紀錄片創作團隊的鼓勵。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個成果,以及對這個城市的表達。周兵說,外灘屬於上海,也屬於中國,更屬於全人類,是全人類文明和歷史進程共同促進了這個城市的增長。
一位上海觀眾表示,作為上海人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城市的歷史,但是在觀看了《外灘》後,了解了很多歷史,看了之後讓人很感動、很振奮,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這部影片讓她更加熱愛上海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