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靴子:血火歲月中的羅馬帝國》

《地中海的靴子:血火歲月中的羅馬帝國》

《地中海的靴子》終於畫上了最後一個句號。這是我寫的第一本書,歷時兩年六個月二十天。寫作過程是痛苦的,那是一個不斷否定自己、追求完美的過程,可結局總是甜蜜的,能看到自己的心血落地生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最初萌發寫這本小說的想法,僅僅是因為我玩過一款名叫《羅馬:全面戰爭》的遊戲,突然就愛上了這個古老而神秘的歐洲帝國。因為熱愛,所以我在沒有腹稿的情況下,開始了這本小說的創作。

作者簡介

廖承璽,血與火,光榮與夢想,一個橫跨亞非歐三洲的強大國家,一個人類歷史上不滅的神話——羅馬。輝煌的城堡、強大的軍團、大規模的冷兵器作戰,交織著各種政治陰謀、權力鬥爭,從而使得那個時期群星閃耀,照亮了人類歷史的天空!
這是一個激情與熱血的時代,
這是一個征服與戰爭的時代,
這是一個陰謀與背叛的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古羅馬!
古羅馬的征服者們創造了完美的政治制度,創造了豐富的藝術財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軍事奇蹟!文明之花開了又敗,生命脆弱而堅強。羅馬鋒鏑席捲地中海,戰火燒紅了那段深邃的歷史。可這一切都像是在印證人類歷史的宿命,盛極一時的文明最終遭到蠻族近乎毀滅性的打擊。古羅馬和同時期的大漢王朝,誰也沒有逃脫這個宿命,但人類文明不敗,終究會呈螺鏇式上升。有一些東西已經深深烙入我們的生命,融化在我們的血液,從歷史中,我們總能學到些什麼,也能繼承些什麼……

媒體評論

《地中海的靴子》這部小說,凝結了作者的心血,充滿了歷史的味道。翻開第一頁,金色的光芒便噴涌而出,那是一個帝國的縮影,更是一個帝國的榮耀。在閱讀之中,慢慢地,你會突然發現,自己正在經歷一段心潮澎湃的歲月。
——《大明遠征軍之烈血春秋》作者 雷蒙達

前言

終於給這本書畫上了最後一個句號。這是我寫的第一本書,歷時兩年六個月二十天。寫作過程是痛苦的,那是一個不斷否定自己、追求完美的過程,可結局總是甜蜜的,能看到自己的心血落地生花。
最初萌發寫這本小說的想法,僅僅是因為我玩過一款名叫《羅馬:全面戰爭》的遊戲,突然就愛上了這個古老而神秘的歐洲帝國。因為熱愛,所以我在沒有腹稿的情況下,開始了這本小說的創作。
可我從沒想到,這會是我第一本有結局的書。之前我也寫過一些小說,可惜都以失敗告終。我們都曾愛過,我想,這世上最完美的愛莫過於給對方一個最好的結局。所以,我堅持著把這本書寫完。
初稿共四個月,大部分時間是在床頭完成的。那是初二的暑假,我面臨著進入初三的壓力,白天不得不花去大量時間做作業和複習,剩下的時間,由於我的貪玩,大多花在了遊戲上,每天留給創作的時間只有兩三個小時。於是,從晚上十點半開始的時間,我都是在一個筆記本、幾本史料、一盞檯燈的陪伴下度過的。
2006年9月26日晚8點,因病在家休息的我,放下了筆,長吁了一口氣。十萬字的長篇小說《地中海的靴子》終於完成了初稿。可是初稿並沒有達到我的要求,總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為了追求自己所要的完美,於是我開始了二稿、三稿的修改。

精彩書摘

朝暉從亞平寧半島西面的山丘里充滿生機地升起,照耀著七座低矮丘陵中的一條河。這條名叫台伯河的河流,從半島中部的亞平寧山脈流出,注入半島西側的第納尼安海中。而它經過的城市,就是羅馬。
公元前78年的羅馬城,正和人們通常想像的一樣,宏偉,廣大。要它和序言裡寫的那座死城聯繫起來,確實不容易。
羅馬城南門的崗哨站里,老兵維塔倫懶洋洋地坐在一張圓桌前,優雅地端起酒杯,喝了兩口葡萄酒。這個土生土長的羅馬人,身後掛著一副墨綠色的鎧甲,鎧甲旁是羅馬士兵常用的短劍,一般來說長22英寸,重3磅。劍上銹跡斑斑,長滿了銅綠,看起來缺乏保養。現在卸下這身裝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到了和平年代,總要給人享受生活的權利嘛。
突然像是一頭狼感覺到了臨近的危險,他微微地睜了睜眼睛,從椅子上慢慢地站起,走到瞭望視窗上,向外探視。
這是一個老兵天生的直覺。他可以清晰地聽到一切和軍人有關的東西發出的響聲,不管那聲音多么微弱。他聽到的,是盔甲發出的聲音。
他死死地向前望去,看到一個小小的、紅色的點,在遠方的平原上移動,離自己越來越近。
維塔倫皺了皺眉,向後一轉,順勢拿起短劍,向身旁的警戒鈴靠近了些。
那是一個金髮的年輕人,戴著一頂鐵制的頭盔,身上的盔甲呈現赤紅色。他滿臉是傷,腳步也有些不穩了,搖搖晃晃的,好像一下子就要摔到地上似的。
老兵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他站直身子,向下面的士兵大吼道:“你是來乾什麼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