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

《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

《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是為了準確及時掌握中國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發展趨勢,評價防治工程的效益,制定了氣象國家標準。這使中國境內土地荒漠化的評價工作和相關研究有了更為合理、統一的標準,為各級黨政部門制定政策和治理措施提供了依據,對於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基本信息

(圖)《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
為準確及時掌握中國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發展趨勢,評價防治工程的效益,制定了氣象國家標準《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這使中國境內土地荒漠化的評價工作和相關研究有了更為合理、統一的標準,為各級黨政部門制定政策和治理措施提供了依據,對於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簡介

《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為國家標準是首次制定,共有七章,包括有關的學術概念、名詞定義;地面監測的項目、方法、設備、觀測季節;航測圖片調查的方法和要求以及衛星影像的套用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它具體規定了土地荒漠化各主要因子的監測季節、監測適用裝備和應使用的技術方法;提出了在確定荒漠化斑塊邊界時應選擇的方法及技術要求;測算了各地區氣候變化情況、水分平衡程度、地下水位變化和記載人類活動應採用的資料和方法;規定了監測生物量的各種方法和在評估土地風蝕風積、鹽化鹼化、水分虧缺和水土流失等應使用的技術方法;同時,對因土地荒漠化引起的氣候環境惡化,如揚沙、沙塵暴等也提出了相關的監測和統計方法。

起源

(圖)《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諸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乾旱地區的土地退化。荒漠化的發展與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尤其是乾旱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土地的退化主要表現為植被破壞、生產潛力下降。生物量的減少是荒漠化最明顯的結果。土地荒漠化還會引起周圍氣象環境的惡化,如揚沙、沙塵暴增多。因此,荒漠化的監測和防治,成為全球環境問題中影響最大、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
為準確及時掌握中國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發展趨勢,評價防治工程的效益,制定了氣象國家標準《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這使中國境內土地荒漠化的評價工作和相關研究有了更為合理、統一的標準,為各級黨政部門制定政策和治理措施提供了依據,對於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該項國家標準為首次制定,共有七章,包括有關的學術概念、名詞定義;地面監測的項目、方法、設備、觀測季節;航測圖片調查的方法和要求以及衛星影像的套用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它具體規定了土地荒漠化各主要因子的監測季節、監測適用裝備和應使用的技術方法;提出了在確定荒漠化斑塊邊界時應選擇的方法及技術要求;測算了各地區氣候變化情況、水分平衡程度、地下水位變化和記載人類活動應採用的資料和方法;規定了監測生物量的各種方法和在評估土地風蝕風積、鹽化鹼化、水分虧缺和水土流失等應使用的技術方法;同時,對因土地荒漠化引起的氣候環境惡化,如揚沙、沙塵暴等也提出了相關的監測和統計方法。
標準制定中認真貫徹和執行了《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關於荒漠化的定義以及有關荒漠化監測的規定。聽取了中國農業、林業、水文、氣象、地理等部門有關專家以及長期從事野外科考和實驗室分析等各方面的學者和科研人員的意見。中國氣象局標準審查委員會的專家一致認為:該標準技術內容詳實、全面,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同時吸收借鑑了國內各部門有關工作的經驗,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屬於開創性工作,填補了國內土地荒漠化監測領域的空白,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防範

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國,現已成為全球荒漠化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有262萬平方千米,占國土總面積的27.3%,且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展。青海是中國土地荒模化大省,也是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省區之一,從省域最東端的涅水谷地民和縣到最西端的柴達木盆地茫崖鎮總長1200千米、從最北端的祁連山南麓到最南端的崑崙山北麓寬800千米的地城內均有分布,涉及六州一地一市共23個縣(市)。荒漠化土地面積有20.5萬平方千米,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28.4%,比全國平均高出1個百分點,且每年仍以19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蔓延,造成經濟損失約20億元以上,占中國損失的1/27。對於青海省來說,加強荒漠化治理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治理荒漠化面臨的嚴峻現實青海省地處內陸高原,平均海拔高程在3000米以上,其中54%以上的地區海拔在4000米以上,寒冷,乾旱,缺氧,自然災害頻發,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對青海省土地沙漠化進行治理困難重重。

產水環境逐漸惡化。青海省內,黃河、長江瀾滄江源區中度以上退化草地有868.26萬平方千米,占該區可利用草地面積的40%,現平均鮮草產量為400.5千克/平方千米,僅占未退化草地產量的13.23%,植物種數僅為原生植被植物種數的47.54%。三江源區以上的沼澤地和濕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變,失去了昔日的沼澤地水源涵養功能;50%左右的湖泊乾枯,20%演變成為季節性湖泊,對黃河流量起調控作用的鄂陵湖、扎陵湖水位在50年間下降了2.5米,青海湖水位下降了1.2米以上,自1991年,黃河在源區出現間歇性斷流11次,共280餘天,平均每年21.5天。

土地沙漠化不斷加劇。省沙漠化土地已占到國土總面積的17%,占中國沙漠化土地面積的24%,居全國第三位。且每年仍以3萬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擴大。共和盆地五六十年代還是水草豐美、山青水綠的地區,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間,草場退化面積競達到89.3萬平方千米,占草場總面積的26.7%,年平均退化率為1.8%;塔拉灘和木格灘約66.5萬平方千米草場中,已荒漠化的有47萬平方千米,且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在擴大。柴達木盆地新近增加沙化面積6.7萬平方千米。青海省沙漠林退減速度為每年6.5%,破壞沙生植被面積達200萬平方千米,鹽漬化農田擴大到1,87萬平方千米,占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青海省每年因沙漠化侵害減少耕地約1400平方千米,如任其發展,50年後人均耕地面積將減少0.8畝,250年後青海省將不再擁有耕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