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戰爭》

《國美戰爭》

本書描述的是目前轟動全國家電行業的一場利益紛爭,交戰雙方分別是中國家電行業龍頭老大國美電器的創始人黃光裕與他欽點的接班人陳曉。

基本信息

看點

國美戰爭國美戰爭

從最狡猾最強悍的敵人,到最稱職的職業經理人,再到你死我活的搏戰對手,陳曉,是情感復仇,還是被國外資本操縱的傀儡?

一次江湖恩怨與人心向背的精彩演繹;一場家族企業與現代資本的慘烈廝殺。

本書深度揭秘國美決裂內幕,獨家預言黃陳爭鬥結局。讀者從中可管窺本土企業與外資合資中的“病”與“痛”,亦可明了職業經理人同企業創始人之間種種微妙關係。內容

簡介

本書描述的是目前轟動全國家電行業的一場利益紛爭,交戰雙方分別是中國家電行業龍頭老大國美電器的創始人黃光裕與他欽點的接班人陳曉。曾經惺惺相惜的兩人,如今兵戎相見。五年恩仇,直到2010年9月28日方才塵埃落定,被稱作國美戰爭。

這裡有大股東、小股東之爭;有創始的股東和財務投資者之爭;有大股東和管理層之爭;還有其他許多小股東和其他機構的投資者參與其中。這裡有忠誠和背叛,正義和邪惡,江湖義氣和鐵血法理,舊臣與新主,乘人之危與絕地反擊。

《國美戰爭》首次揭露這場道德資源與資本資源交鋒全過程,讀者從中可管窺本土企業與外資合資中的“病”與“痛”,亦可明了職業經理人同企業創始人之間種種微妙關係。

2010年9月28日,“國美戰爭”以陳曉留任初定勝負。但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即使是身陷囹囫,曾經“國美君主”黃光裕又怎么肯將控制權拱手相讓?留任的陳曉又怎能容忍黃光裕虎視眈眈的威脅?這一切都需下一場戰爭來解決。正是塵埃尚未落定,硝煙已然四起,第二場“國美戰爭”業已密鑼緊鼓地開場了。

作者簡介

葉一戈,現服務於世界500強企業。長期從事企業管理工作,有著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對現代企業的經營發展有著獨特和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對現代企業現象級人物有著極具深刻的分析與思考。

寫作背景

草根出身,獨打天下,家庭管理,組合職業團隊,國美電器的發展軌跡可以普遍代表中國傳統民企的發展歷程。同樣,國美控股權之爭,也能顯示出中國民企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企業管理文化淵源與企業職業化進程存在衝突。

很多的民營企業,選擇用上市來完成改制,出讓股權,上市後的企業要進入更新的領域。企業的產業需要創新、國際化,在一系列新的挑戰面前,企業對領導者的才能、管理經驗、專業技能等有更高的要求。正是因為這樣,很多民營企業引入了職業經理人。國美只是這樣的民營企業之一。從國美的早期依賴家庭成員管理公司,到組織一個專業的管理團隊,可以說國美已經啟動了企業職業化的進程。但是一個企業的管理文化淵源,是難以消除的。儘管黃光裕在國美推動了企業職業化,但是他過於強勢的行事作風深刻地影響了企業職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在國美的歷史上,不止一位職業經理人被掃地出門。同時,國美並沒有對管理團隊進行任何分享股權的表示。單從資本的角度上說,企業家在企業創立之初,確實是投入了金錢和管理這些資本。

黃光裕的出事,給國美管理職業化進程一個機會。國美的危機不僅使管理層從執行層真正地走進了決策層,也使國美的職業經理人看到了分享的機會。這個機會,其實也並不是局限在道德層面的“篡權奪位”,而更可以說,是用特殊手段爭取和維護自身的權益。黃光裕領導下的國美不容許這種分享的出現,於是爆發了這次>中突——國美之爭。在國美控股權之爭中,無論是創始人黃光裕,還是現任董事長陳曉勝出,國美都回不到最初傳統家庭完全掌控的狀態。在這場與國際慣例一致,符合市場規則,爭鬥過程極為透明的國美之爭中,企業職業化的程度大大推進了。國美之爭促使更多的中國民營企業家、更多的管理者、創業者、投資人,從國美之爭中獲取對自己有益的收穫,進而認真思考中國民營企業內部的一些根本性的制度缺失。這種思考,必然會促進企業管理向著職業化的方向繼續完善。從這個角度出發,國美之爭,功莫大焉。

2010年10月21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黃光裕方面提名候選人鄒曉春表示:“雙方仍在談判,目前並沒有就一攬子解決方案達成共識。”這是“9·28”特別股東大會後,鄒曉春首次接受正式採訪。同時他說,大股東方面一直沒有停止過同貝恩、陳曉方面的溝通——會見、電話、郵件等等,當然溝通的核心仍然是董事會的話語權。如果這些溝通不能達到所需要的效果,黃光裕會怎么辦呢?鄒曉春表示:“溝通一旦達不到合適的效果,那么創始大股東方面也將採取進一步的行動,包括保留再次召開股東大會的權利、非上市門店獨立經營等其他方面的措施。”

這樣看來,黃光裕方面備戰第二場戰爭從來都沒有放鬆過,戰爭的疑雲已經越來越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