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安全研究:金融安全與金融監管》

《國民經濟安全研究:金融安全與金融監管》

金融危機是美國現階段面臨的最大安全威脅,它給全球1/4的國家帶來動盪,並且有可能引發極具破壞性的貿易戰。美國國家情報總監丹尼斯·布萊爾(Dennis Blair)在國會作證時說: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它引發的不穩定已超過恐怖主義成為美國面臨的頭號威脅。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2007年初以來,美國出現了次級抵押貸款危機,這場危機後來演化成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它從美國開始,以驚人的速度蔓延並迅速波及歐洲、亞洲等其他國家和地區,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骨牌效應,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衰退很可能會在新興市場國家引發經濟危機。據統計,這場金融危機將使全球經濟成長率下降0.75%~1.0%,削弱了未來至少3~5年美國的國際經濟地位。亞洲經濟的三大主力軍——中、日、韓,無論是在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還是對外出口市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的金融危機已經蔓延到實體經濟,成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危機。這場風暴既打擊了美國經濟,又妨礙了全球經濟的發展。美國經濟的疲軟、金融形勢的持續惡化,影響到美國的消費和進口規模,勢必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的外貿出口造成衝擊。同時,此次危機的影響也遠遠超出了經濟領域的範疇,導致了國家間權勢的此消彼漲、大國關係的明顯變化,以及主要國家經濟、政治、外交政策和戰略的深刻調整,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對現有的國際政治秩序及其變遷產生重大影響。作為整個經濟和社會的血液,金融的安全和穩定直接影響到經濟與社會的整體發展。如果失去了金融安全,極有可能引起社會動盪。次貸危機的爆發顯示了現代金融市場蘊含的巨大風險。

作者簡介

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是學校唯一獨立建制的綜合性專職科研機構,現任所長為趙曉雷教授。財經研究所現有區域經濟學博士點、碩士點,國防經濟博士點、碩士點,農業經濟管理博士點、碩士點,能源經濟與環境政策博士點、碩士點,城市經濟與管理碩士點。面向國內外招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
財經研究所的專職科研隊伍由具有博士學位及高級職稱的專業人員組成。主要研究領域有區域經濟、城市經濟與管理、房地產經濟、巨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公司治理與產權理論、世界經濟、農業經濟管理、資本市場、能源經濟等。研究人員擅長的外語語種有英語、俄語、日語、韓語、法語等,並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韓國、中亞、中國香港地區、中國台灣地區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廣泛學術交流與合作,互派訪問學者。
財經研究所是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常務理事單位,承接了大量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規劃課題及決策諮詢研究項目,獲得了包括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在內的一大批省部級以上獎勵,並通過承接企業和各級政府管理部門的委託諮詢研究項目,直接為現實經濟服務。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是財經研究所下屬的一個專業研究機構。本中心匯集了具有經濟學、金融學與管理學等不同學科背景的國內外博士多名,擁有雄厚的研究力量,主要研究領域為國民經濟安全、巨觀經濟分析與預測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金融安全與金融監管綜述
一、次貸與金融危機
二、金融安全論
(一)金融安全的概念
(二)金融安全影響因素理論分析
三、金融監管理論
(一)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前後的古典金融監管理論
(二)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全球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金融監管理論
(三)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金融監管理論及其趨勢
四、金融監管實踐
(一)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前後的嚴格的金融監管
(二)20世紀七八十年代金融監管的放鬆
(三)20世紀90年代以後向謹慎監管回歸
五、金融監管實踐的特點總結
(一)由分散到集中再到聯合監管的趨勢以及伴隨的監管主體和客體的變遷
(二)金融監管體制發展
六、中國金融監管情況
(一)中國金融監管發展歷史及現狀
(二)中國金融監管目前存在的若干問題
第二章美國金融危機與金融監管
一、“大蕭條”以來美國金融危機的演進歷程
(一)“大蕭條”的爆發
(二)“大蕭條”以來的金融危機
二、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引發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原因
(一)從次貸危機到華爾街金融海嘯
(二)美國金融危機深層次原因分析
三、金融危機的傳導機制和影響效應
(一)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機制
(二)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四、美國應對金融危機的監管模式變革歷程
(一)大蕭條導向確立分業經營的金融體制
(二)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末的金融改革
(三)20世紀80年代的放鬆管制時期
(四)20世紀90年代金融再管制時期
(五)建立綜合經營的金融體制框架
五、美國應對當前金融海嘯的監管政策
(一)“次貸危機”對金融監管的挑戰
(二)美國金融監管改革的新框架
(三)美國金融監管改革方案基本內容
六、結束語
第三章歐洲金融監管與金融安全
一、美國次貸危機對歐洲金融的重創
(一)歐洲銀行業損失慘重
(二)歐洲房價下跌慘重
(三)歐洲股市經歷大幅震盪,各大指數跌幅創歷史新高
二、歐洲金融制度現狀分析
(一)金融組織體系
(二)歐盟金融監管分析
三、歐洲金融監管中存在的漏洞及其政策建議
(一)歐洲金融監管中存在的漏洞分析
(二)關於歐洲金融監管的政策建議
第四章日本金融危機與金融制度改革
一、日本金融體系概覽
(一)日本中央銀行
(二)日本的商業銀行
(三)日本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四)日本的金融監管制度
(五)東京國際金融中心
二、《廣場協定》與日本金融危機
三、金融危機之後的日本金融體制改革
(一)日本政府控管型金融體制的主要特點
(二)日本“金融大爆炸”改革
四、本次金融危機與日本的對策
第五章中國的金融安全與金融監管
一、中國金融體系及其監管的變遷與特徵
(一)中國的金融體系與金融體制改革
(二)中國金融監管體制的歷史演變
(三)中國金融分業監管的基本特徵
二、目前中國金融安全的影響因素與總體評價
(一)影響我國金融安全的外部因素
(二)影響中國金融安全的內部因素分析
(三)中國金融安全的總體評價
三、目前中國金融監管的效率與金融安全中存在的問題
(一)目前中國金融監管體制存在的問題
(二)現行金融監管體制受到我國金融體系變化的挑戰
(三>我國金融監管的有效性分析
四、加強中國金融安全與提高監管效率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我國金融監管的政策建議
(二)維護我國金融安全的對策
第六章金融監管的國際協調
一、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現狀
(一)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
(二)當前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缺陷
二、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現存組織架構
(一)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國際性組織
(二)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區域性組織
三、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現有機制、方式與未來發展趨勢
(一)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現有機制與方式
(二)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未來發展趨勢
四、中國金融監管與國際社會的協調
(一)中國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現狀
(二)中國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未來發展趨勢及政策建議

前言

2007年初以來,美國出現了次級抵押貸款危機,這場危機後來演化成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它從美國開始,以驚人的速度蔓延並迅速波及歐洲、亞洲等其他國家和地區,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骨牌效應,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金融危機是美國現階段面臨的最大安全威脅,它給全球1/4的國家帶來動盪,並且有可能引發極具破壞性的貿易戰。美國國家情報總監丹尼斯·布萊爾(DennisBlair)在國會作證時說: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它引發的不穩定已超過恐怖主義成為美國面臨的頭號威脅。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衰退很可能會在新興市場國家引發經濟危機。據統計,這場金融危機將使全球經濟成長率下降0.75%~1.0%,削弱了未來至少3~5年美國的國際經濟地位。亞洲經濟的三大主力軍——中、日、韓,無論是在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還是對外出口市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的金融危機已經蔓延到實體經濟,成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危機。這場風暴既打擊了美國經濟,又妨礙了全球經濟的發展。美國經濟的疲軟、金融形勢的持續惡化,影響到美國的消費和進口規模,勢必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的外貿出口造成衝擊。同時,此次危機的影響也遠遠超出了經濟領域的範疇,導致了國家間權勢的此消彼漲、大國關係的明顯變化,以及主要國家經濟、政治、外交政策和戰略的深刻調整,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對現有的國際政治秩序及其變遷產生重大影響。
作為整個經濟和社會的血液,金融的安全和穩定直接影響到經濟與社會的整體發展。如果失去了金融安全,極有可能引起社會動盪。次貸危機的爆發顯示了現代金融市場蘊含的巨大風險。

精彩書摘

伴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出現,首先受到衝擊的是一些從事次級抵押貸款業務的放貸機構。眾多次級抵押貸款公司遭受嚴重損失,甚至被迫申請破產保護。同時,由於放貸機構通常還將次級抵押貸款契約打包成金融投資產品出售給投資基金等,因此,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愈演愈烈,一些買入此類投資產品的美國和歐洲投資基金也受到重創。
次貸違約導致債券價格下跌,流動性短缺又進一步帶來信貸緊縮,企業的投資和生產遭到衝擊,實體經濟的產出下降;同時,伴隨股票、債券的價格下跌,財富效應顯現,居民消費減少。兩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動經濟增速下滑,經濟出現衰退。美國2008年第三季度的情況顯示:作為總需求主要構成部分的消費支出下降3.1%,GDP負增長0.3%。與此同時,危機也在向歐洲、拉美和亞洲蔓延。
2008年,隨著金融危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已開發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經濟體和開發中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全球經濟成長明顯放緩,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國際經濟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增多。美國、歐元區、日本均已陷入衰退,新興市場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大宗商品價格迅猛上漲至7月份高點後急劇回落,全球通貨膨脹壓力緩解,通貨緊縮風險同步增加。為應對危機,全球主要經濟體相繼降息,多渠道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通過多種方式救助問題金融機構,並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在2008年11月召開的20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上,各方就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危機、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等問題達成共識,各國和有關國際組織也紛紛就落實峰會宣言和行動計畫推出後續政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9年1月28日宣布,2008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降至3.4%,比2007年下降1.8個百分點。
對這次金融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的解釋有兩大學派(WilliamRWhite.2008)。一個學派認為,美國次貸市場的大規模擴張,銀行對貸款證券化模式的大量運用,對表外業務的依賴,新結構化產品的發展以及對評級機構的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