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

高速公路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意義重大,對我國未來的發展影響深遠。國家高速公路網的規劃立足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需求,以建立發達的現代綜合運輸系統為出發點,體現二十一世紀我國高速公路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高速規劃高速規劃
高速公路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西方已開發國家開始出現的專門為汽車交通服務的基礎設施。高速公路在運輸能力、速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對實現國土均衡開發、縮小地區差別、建立統一的市場經濟體系、提高現代物流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超過了23萬公里。高速公路不僅是交通運輸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到2004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超過3.4萬公里,繼續保持世界第二位。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都已擁有高速公路,有16個省區的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超過1000公里。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高速公路網路正在加快形成。從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至今17年間,在“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系統規劃的指導下,我國高速公路從無到有,總體上實現了持續、快速和有序的發展,特別是1998年以來,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加大了包括公路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高速公路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年均通車裡程超過4000公里。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極大提高了我國公路網的整體技術水平,最佳化了交通運輸結構,對緩解交通運輸的“瓶頸”制約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我國經濟社會將進入新的高速發展時期,運輸需求將持續快速增長。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儘管取得了巨大成績,但總體上仍然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突出表現在:
1、高速公路總量不足,覆蓋範圍需要繼續擴大
目前,我國高速公路僅覆蓋了省會城市和城鎮人口超過50萬的大城市,在城鎮人口超過20萬的中等城市中,只有60%有高速公路連線。我國經濟總量已經躋身世界前列,而高速公路的發展水平大大落後於世界已開發國家,迫切需要繼續加快發展。
2、高速公路網路尚未形成,規模效益難以發揮
高速公路具有突出的網路化特徵,當網路布局合理,連續運輸距離達到200-80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將形成顯著的運輸效益優勢。目前,我國一些人口和經濟總量已達到相當規模的地級城市與省會城市之間以及地級城市之間還不通高速公路,在相鄰省份之間尚未形成高速公路的有效銜接,即使在我國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東部沿海地區,高速公路依然沒有實現真正的網路化服務。在我國,規模適當、布局合理、橫連東西、縱貫南北的高速公路網路尚未形成,高速公路的規模效益還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一、規劃的必要性
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並將逐步實現現代化,從國家發展戰略和全局考慮,在我國高速公路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儘快規劃建設國家高速公路網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
1、從國家發展戰略看,國家高速公路網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條件。
本世紀初是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規劃建設國家高速公路網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推進“五個統籌”,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規劃國家高速公路網有利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促進商品和各種要素在全國範圍自由流動、充分競爭。同時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對縮小地區差別、增加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國際上經濟發達、交通現代化的國家,出於政治、經濟、國防等方面的需要,都在一定時期內規劃建設國家高速公路網路,美國的“國家州際和國防公路系統”和日本的“高標準幹線公路網”就是典型代表。從長遠看,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對於我國保持發展後勁,增強國際競爭力,實現長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從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看,規劃建設國家高速公路網是影響全局的基礎性先決條件。
本世紀頭二十年,我國經濟總量將實現翻兩番,這樣的發展速度勢必帶動全社會人員、物資流動總量的升級,新型工業化對運輸服務效率和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汽車化、城鎮化及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制定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更顯迫切。2004年,全國汽車增量已超過500萬輛。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超過1億輛,大約是目前的4倍。截止到2003年底,我國私人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20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51%。我國每百個家庭目前擁有汽車僅3輛左右,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目前,我國的城鎮化水平約為41%,城鎮人口超過5億人,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超過50%,城鎮人口將超過7.4億。據統計,我國城鎮居民的年均出行次數是農村居民的8到9倍,城市人口規模的擴大將導致公路客貨運輸量的顯著增長。
現代物流業,特別是貨櫃運輸迅速發展對高速公路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國的物流成本長期居高不下,占到GDP的20%左右。而歐美國家物流成本僅為GDP的8%到10%。完善高速公路網有利於改變我國物流的落後面貌,改善對外貿易的服務環境,提高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貨櫃運輸是交通運輸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產物,近十多年來,我國港口貨櫃量以年均30%以上的高速度持續增長。2004年超過6100萬標箱,絕對箱量繼續位居世界第一位。高速公路網運轉可靠、效率高、輻射能力強,一直是港口貨櫃集疏運的主力,據調查,公路承擔了我國主要港口約84%的貨櫃集疏運量。
3、從高速公路建設發展的現實需要看,迫切需要統一全面的總體規劃指導高速公路布局和投資決策。
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初期是連線主要城市,近幾年轉向大規模跨省貫通,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城市密集區,高速公路發展目前已開始進入網路化的關鍵階段。近幾年全國每年建成高速公路3000到4000公里,預計這種態勢還將持續一段時期。現已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主要是依據“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規劃和各地的高速公路規劃。國道主幹線規劃是1990年前後制定的,1998年加快建設以後,到2004年底已完成約87%,預計到2007年底就可以建成。這個規劃是在當時的社會經濟和交通發展背景下提出的,僅有12條路線,覆蓋能力有限,與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比已明顯不能適應。
高速公路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從協調發展、提高服務水平等方面考慮,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由於沒有制定全國統一的高速公路網規劃,缺乏對各地高速公路建設進行指導和協調的強有力手段,不利於合理利用交通通道資源,不利於搞好跨區域通道的布局和銜接。另外,由於我們沒有全國性的高速公路網規劃,無法統一命名和編號,高速公路網路性的優勢沒有充分體現,服務效率和質量大大降低,特別是標誌的混亂和不規範給使用者帶來了許多不便。
作為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是國土利用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行最嚴格的土地制度的背景下,儘快出台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有利於保證資源使用的嚴肅性,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複建設。從國防安全、國家安全的需要看,國家高速公路網對於動員人員和物資力量,維護國家穩定以及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也具有特殊重要性。
二、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功能和布局目標
(一)遠景交通需求
1、公路運輸量預測
2003年,全國公路客、貨運量和周轉量分別為146億人、114億噸、7679億人公里、7010億噸公里。根據公路交通發展的特點和趨勢,預計到2010年,全國公路客、貨運量和周轉量將分別達到240億人、152億噸、14300億人公里、9800億噸公里,分別是2003年的1.6倍、1.9倍、1.3倍和1.4倍;到2020年,全國公路客、貨運量和周轉量將分別達到365億人、199億噸、25000億人公里、15000億噸公里,分別是2003年的2.5倍、3.3倍、1.7倍和2.1倍。
2、主要公路通道交通量預測
目前,我國主要公路通道的平均交通量為15000輛/日(小客車,下同)。預計到2010年,我國主要公路通道的平均交通量將達到30000輛/日,2020年將達到56000輛/日, 分別是目前的2倍和3.7倍。京滬等主幹交通通道預計將達到每天10到13萬輛。
(二)功能定位
高速公路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意義重大,對我國未來的發展影響深遠。國家高速公路網的規劃立足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需求,以建立發達的現代綜合運輸系統為出發點,體現二十一世紀我國高速公路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國家高速公路網具有支撐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保障國家安全、服務可持續發展等重要作用,是國家意志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具體體現,其核心功能包括:
——支撐經濟發展:提高運輸能力和質量,促進工業化,推進城市化,加快信息化,服務現代化;
——推動社會進步:最佳化運輸布局和服務,強化國土均衡開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改善人民生活質量;
——保障國家安全:增強運輸可靠性和安全性,確保國家穩定,提高國防能力,維護經濟安全,保障搶險救災;
——服務可持續發展:改善運輸效率和效益,完善綜合運輸,集約利用土地,降低能源消耗,加強環境保護。
國家高速公路網是我國公路網中層次最高的公路主通道,是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具有全國性政治、經濟、國防意義的重要幹線公路,主要連線大中城市,包括國家和區域性經濟中心、交通樞紐、重要對外口岸;承擔區域間、省際間以及大中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