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提要辨證》

《四庫提要辨證》

《四庫提要辨證》是中國目錄學權威余嘉錫所著,凡二十四卷,四百九十篇,囊括經史子集四部書,計八十餘萬言,是一部研究古籍和學術史的不可或缺的經典著作。

四庫提要辨證

一十四卷。余亮錫(1883—1955)撰。嘉錫宇季豫,湖南常德人。

《四庫提要辨證》《四庫提要辨證》
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專門委員。少年助學,白雲十入歲閱《書白答問》駭其浩博,茫乎失據,木知學之所認人,及讀《輻軒語》 ,始知從《四庫全書提要》求治學之門徑,L七歲起,日夜該之不軌,時右所疑,經過考證,筆之十簡端,次年即錄成一冊,這就是他從事《提要辨證》的開端,如此二十餘午,積稿至二十餘冊,至1937年,以十、史兩部寫定之稿一百二十餘篇,編為L—二卷,排印數百冊,即此書之初版。此後續侖修改增益,從l 937年至1952年.十土年間復先後寫定經部稿六十餘篇,集部稿百餘篇,史、子兩都稿百餘篇,凡二百六十餘篇.自謂“自顧平生無用世材、惟以若書為事。此稿既為——生精力所苹,於他人或個尤稗益,術pJ任具廢男。因重加編定,取其成稿四百九1篇,依股u庫提要》原書目次排列,匯為一書”。共八十餘萬字、系統地專辨《四產提要朋不錯違失。對所論述的計多占籍,從內容、版本到作家牛平,都作了翔實的考證。
余親福分析《四應提要》的功過得失,態度比較客觀。首先,他指出:今《四庫提要》叔作者之爵里,詳典籍之源流,別自是非“旁通曲證,伎聯瑜不掩,淄渦以剔,持比向、敖,殆無多讓。至於剖析條沈,斟酌古今,辯章學術,高擔群言,犬非王堯臣、冕 式等所能望其項背。故日郎別錄擬來、未有此書,非過論…—漢唐目錄書盡亡,《提要》之作.前所未有。赤可為讀書之
門徑。
他總結《凹庫提要》對學術界所起的作用,評價還是比較高的。十又指出了它存在的嚴重快失,他說觀其援據紛綸,儀極胺博,及按其出處,則經部多取之《經義考》,史、子、集三韶多取之《通考·經籍考》 ,即冕、陳書目,亦未嘗覆核原書,無論其他也。及具自行考索,徵引群籍v又往往失之眉睫之前。隋、唐兩志,嘗忽不加察,《通志M玉海》僅揭
一引用。至宋、明志。及《乾頃堂書目bi憚於檢閱夫。……繆之處,難可勝音,余已逐條駁正,不假一二 余氏5f對《四庫提要》的錯誤和疏漏之處,認真加以考核.“證據,推勘事實”,“權衡輕重,而後筆之於書”(引義俱見本書《自序》)。全朽徵引繁富,考證桔詳,按《四庫提要》原書日次編排.先摘原文,然後逐項指出它的失誤所在。條理清晰,便於對照閱讀G
本將所考辨的,包括原書內容、作者、版刻諸方面的問題。 例如蔡卞《毛詩名物解》二十卷。《提要厄:“白干女石《新義》及《字說》行.而宋之十風一變,其為名物訓訪之學者.僅卞與陸佃二家。佃,安Zf客;廠,安石婿也。故佃作《坤雅》,卞作此書,大旨皆以4字說》為宗。……然其書雖工氏之學,而徵引發明,亦有出於扎穎達《17義》、陸璣《革木蟲魚疏》外者,寸有所長,不以人廢言也。”
《四庫提要辨證》說;
嘉錫案:“莫友芝他p亭書B)卷並抄陸佃《埠雅》之文,未曾自下一宇編,四庫又何以入錄?”’(本書卷一):云:‘卞此書自首至尾.71匆刻《經解》者何以故
又如《新語》二卷。《四庫提要》云:“rH本題漢陸賈撰……然《漢書‘司馬遼傳》稱遷取《戰國策》、《楚漢春秋》、陸賈《新語》作《史記》。《楚漢春秋》張守節《正義》猶引之,今佚,不可考。《戰國策》取九十三事,皆與今本合。惟是書之文,悉44見於《史記》 。”《四庫提要辨證》說:
自來日錄家皆以《新語》為陸賈所作,相傳無異詞,至《提要》始疑其偽,而其所考,至為紋繆.不足為據。余亮錫核對F《漢書·司馬遷傳》終篇未嘗吉及陸賈《新語》,並進一步找出了CW庫提要》致誤的原因,是因為高似孫《子略》適於曾說“班固稱太史公取《戰國策》 、《楚漢春秋》、陸賈《新涪》作《史記》”,余氏判斷說:“此蓋似孫誤記,而《提要》誤信之,木及復考之《漢書》本傳也”(引文皆見本書卷十)。上述兩個例子,都是糾正《提要》對書籍內容疏於考核造成的外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