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師的談話》

《和教師的談話》

這本書是專門為中、國小教師而寫的,是前蘇聯以及當代俄羅斯深受中、國小教師歡迎的必讀書,對我國中、國小教師和教育理論工作者也有積極的參考價值。

基本信息

《給教師的建議》概述

和教師的談話和教師的談話

作者:(前蘇聯)贊科夫
推薦版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
簡介---導讀領航
這本書是專門為中、國小教師而寫的,是前蘇聯以及當代俄羅斯深受中、國小教師歡迎的必讀書,對我國中、國小教師和教育理論工作者也有積極的參考價值。
贊科夫提倡教育促進發展,他的實驗研究為教育科學試驗提供了範例,他的發展能力的理解對教育適應時代的要求、實現教育職能的轉變具有重大意義。
本書是用談話的形式,解釋和宣傳他的教學論思想。參加談話的有教師、學校領導者、教育學教授,其中既有參加教育工作不久的教師,也有經驗豐富而聰明能幹的教師。他們的教育觀點具有豐富的內容,具有很大的啟發性。
書中闡述了低年級教學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把國小教學的各種不同的教學論觀點、教學方法和方式進行了對比,分析了它們的特點和效果。有助於教師們批判地思考自己的實際經驗,弄清一些教學法的問題,並沿著正確的途徑前進。
作者曾和教師們肩並肩地進行了多年的實驗工作。前蘇聯教育科學院普通教育科學研究所教學與發展問題試驗室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所發現和檢驗過的有關國小教學的新的教育學途徑,在書中也有所反映。
這本書非常值得青年教師閱讀。與大師進行對話,走近大師,會讓我們的頭腦豐盈,精神豐富。我們應該感謝像贊科夫這樣的大師。
 

作者背景及該書影響

贊科夫(1901-1977),前蘇聯心理學家教育科學博士、前蘇聯教育科學院院士、前蘇聯教育科學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學與發展問題試驗室領導人。作者以長期實驗積累起來的研究成果,克服舊教育課程的矛盾,建立了適應社會要求的新教育課程。他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學中著重抓“能力培養”,這也是近20多年來美、日、德等國家教學改革的共同趨勢。
從1957年到1977年的二十年間,他的實驗室進行了“教學與發展的關係”課題的研究,先後發表著作一百五十種。
贊科夫被國際上譽為“課程現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之一,也是當代國際上教學論發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學派之一的代表人。
本書在前蘇聯被譽為教師必備書,現已為美、日、德等十多個國家介紹和翻譯。贊科夫的其他著作還有:《教學與發展》(其實驗研究比較全面的總結)、《教學論與生活》等。

內容梗概

全書共11章,深入淺出地概述了他的教育、教學思想。
第一章:課堂上的生活。主要論述課堂教學的問題。
第二章:教師和兒童。主要論述教師怎樣樹立威信,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和諧關係。
第三章:學習的誘因。主要談論分數既是考核知識的手段,又是學習的動機,但最主要的是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對知識的嚮往是那么強烈,以至既不在乎表揚,也不在乎得到好分數的滿足了。? 第四章:認識周圍世界。主要論述讓兒童認識自然、社會,最主要的是向他們闡明現象背後的因果聯繫,因為這對於兒童開始形成科學世界觀的因素非常重要。還涉及教學中怎樣恰當運用直觀教學手段的問題。
第五章:知識的廣度和鞏固性。主要論述怎樣鞏固知識。複習是一種常見的手段,但最主要的是擴大兒童頭腦中的知識面,不僅要認真思考教材,還要從各個角度、從各種聯繫中來理解教材。學生在有機的聯繫中獲得越來越多的新知識,其效果要比進行多次的單調的複習好得多。
第六章:勞動教學。主要論述勞動教學在學校教育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勞動操作的特點就是腦力勞動和手的活動相結合,可以培養兒童計畫眼前工作、理解自己的操作和自我監督等能力。
第七章:在美的世界裡。主要論述兒童對美的感受,以及教師如何引導兒童接觸美的世界的問題。
第八章:教學和發展。主要論述教學結構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即怎樣安排學校的教學才能使學生獲得比現在更高的智力發展水平的問題。
第九章: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法。
第十章:掌握知識和學生的發展。
第十一章:教師的勞動及其創造性。
附錄:第四章中談到的幾篇課文
贊科夫的教學論思想(代譯後記)
教學論的新探索、新成就(胡克英)

教育案例或教育模式分析

(1)教學與發展的關係何謂發展?贊科夫說,“一般發展不僅指智力的發展,而且包括情感、意志、品質、性格、團隊精神的個性發展”,“我們的時代不僅要求一個人具有廣泛而深刻的知識,而且要求發展他的智慧、意志、情感,發展他的才能和稟賦”。  可以知道,贊科夫所指的發展不單單是指智商,還包括情商的發展。他堅決反對死記硬背,一個學生按學習成績來說屬於優等生,但在發展上卻可能屬於中等的甚至更低的水平。而以前沒有進過學校的一些學齡兒童,雖然未能學習書本知識,卻在發展上一步一步地前進著
可見,在知識與發展上存在著某種“剪刀差”,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掌握知識就會自然而然地變成發展水平高的人。聯想現在的教學中,一些老師諄諄善誘,把學習成績落後的學生拉在身邊,耐心地輔導他,暫時成績上去了,到了國中卻一個個都下來了。為什麼?因為教師沒有教給他們方法,沒有去發展他,他們只是在死記硬背著,看著好像掌握了知識,實際上意志、品質都沒有上去,創造性和獨立性都沒有發展,他的能力怎么能提高呢?
那么,怎樣安排學校的教學,才能使學生獲得比現在更高的發展水平呢?
贊科夫在書中提出了可供借鑑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巴甫洛夫說:觀察觀察再觀察。達而文也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中等人之上。”可見,觀察對發展學生的智力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通常我們所認為的“後進生”,往往是觀察能力弱的人,他們容易寫錯字,看到一件事物不能很好地描述。在教學中,教師往往責怪孩子笨,思想不集中,連抄字等都要錯,其實是孩子觀察力差的緣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也就啟發了孩子的求知慾,他們越是進行精細的觀察,就越能提出更多的為什麼。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贊科夫強調在各科教學中要始終注意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不僅要給孩子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能力,而且要使學生在研究某一事物時既能從一個角度看問題,又能在必要時改變看問題的角度或者從好幾個角度看問題。多個角度看問題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開闊思路,這個原理很多老師都明白,然而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是沒有被很好的重視。
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現代社會提倡手腦並用,腦力勞動者也需要實際操作,所以實際操作能力是學生髮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對照贊科夫的闡述,比照一些學校的狀況,事實上這一點並未得到真正的重視。雖然一些學校也開設了製作課,但形同虛設,絲毫沒起作用。

套用建議一

教師在對待“落後生”時,要講究方法。不要對其漠視,也不要性急,要利用一切機會引導他們觀察事物,吸引他們進入課外興趣小組。儘量設法減輕他們的思想負擔,逐步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樹立起信心。

套用建議二

教師要不斷以豐富多彩的內容豐富兒童的智慧,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所獲得的知識,把這些知識納入一個廣泛的體系。
2)學習的誘因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
怎樣看待分數?分數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正確地反映出真實的知識質量?這是一個很大也很重要的問題。
不僅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差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分數,而且在這些分數中包含著教師對這些或那些學生的學業成績的相當大的主觀因素。
分數不僅是掌握知識的標誌,還應當從學習動機的角度考察它所起的作用。為了在教學上取得預想的結果,單是指導學生的腦力活動是不夠的,還必須在他身上樹立起掌握知識的志向,即創造學習的誘因。
列•托爾斯泰忠告人們:“為了使兒童對人們教給他的東西能夠理解和感興趣,你們要避免兩種極端:不要對兒童講那些他不知道和不能理解的東西,也不要講那些他知道得並不次於教師、有時甚至勝於教師的東西。”
當學生自己發覺在對教材的理解上還有這樣或那樣的銜接不上的地方時,他們求知的渴望才會產生和增長起來。這是學生對知識真正發生興趣、對掌握知識持批判的態度、活躍的思想受到激發的徵兆。教師要仔細傾聽學生的發言,傾聽他們相互反駁,觀察他們怎樣努力從所處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學生們通過共同的努力,和教師一起尋求問題的答案,而教師正是在不知不覺之中,引導兒童去達到預定的目的,找出答案來。
教師要給兒童提供機會,讓他們跟同學和教師交流自己的知識,這會使他們歡欣鼓舞,使課上得生動活潑,從而形成一種集體工作的氣氛。烏申斯基說:“在每一次複習時,老師都應當把某種新的環節編織到兒童頭腦里已經形成的痕跡的網路里去,或者講解以前有意地留下未講的東西,或者補充以前有意地沒講的某些細節……”
這樣,教師的有意設定和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教學,非常有助於培養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
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循序地、恰當地為學生揭示出知識間的聯繫,那么概念就會形成一個嚴整的體系,而在這個體系之內進行著個別概念的劃分。學生在有機的聯繫中獲得越來越多的新知識,其效果要比進行多次的單調的複習好得多。這樣獲得的學習成就感也會增加他們學習的動力。
套用建議一:勞動教學。通過勞動,讓孩子開動腦筋,從而激發起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套用建議二:讓學生在美的世界裡得到薰陶。可以帶領他們到大自然中欣賞美麗的風景,這樣可以開拓他們的視野,從而加深他們對大自然的了解,這本身就是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
(3)樹立教師的威信
贊科夫認為,教師的教育影響跟教師的威信有很大關係,因為教師的威信是他順利而有效地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如果沒有威信,師生之間就沒有正確的相互關係,就缺少了有效地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
這就需要弄清楚教師的威信到底指的是什麼?馬卡連柯曾揭露和嚴厲譴責過家長的虛假威信,他認為壓服的威信就是虛假威信的一種。教師的虛假威信只能有助於維持班級的表面紀律,使學生在形式上看來是在完成作業,在實際上對學生卻不會發生深刻的教育影響。
套用建議: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教師的威信主要來源於師生之間建立起的良好的關係。教師需要做的是: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善於傾聽學生的心聲等。
5.對學校建設和發展的啟迪
改革教學方法。對於教師來講,學會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學中反思成功和失敗,思考一下自己駕輕就熟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進一下是否會有更多的收穫。
6.精彩語言輯錄
(1)如果班級里能夠創造一種推心置腹地交談思想的氣氛,孩子們就能把自己的各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上來,展開無拘無束的談話,而教師們以高度的機智引導並且參加到談話里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就可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2)教師的虛假威信只能有助於維持班級的表面紀律,使學生在形式上看來是在完成作業。從表面來看,一切順利。然而實際上對學生卻沒有發生深刻的教育影響。
(3)教師既是學生的年長的同志,同時又是他們的導師,無論對集體或者對每一個個別的學生,都時刻不要放鬆自己肩負的指導的責任。這一點正是應當做到的,雖然做來相當困難。
(4)當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為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的時候,這樣的理解才能有助於教師去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
(5)教師的義務是要從多方面形成學生的個性。這裡是不允許“聽其自然”的,必須把每一個學生所缺少的東西填補上去。
(6)教師對學生的親密關係,表現在他既能形成集體,又能了解每一個學生。
(7)許許多多的觀察告訴我們:兒童對教師給予他們的好感,反應是很靈敏的,他們是會用愛來報答老師的愛的。
(8)為了在教學上取得預想的結果,單是指導學生的腦力活動是不夠的,還必須在他身上樹立起掌握知識的志向,即創造學習的誘因。
(9)追求分數對於掌握知識也會發不良影響。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學習教材變成了獲取好分數的手段,知識本身對於學生並沒有吸引力。而凡是未經過緊張的腦力活動而獲得的東西,以及沒有和興趣結合起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喪失。
(10)如果把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壓縮成使學生吃不飽的一份“口糧”,那么這正是學生對學習、對學校喪失興趣的原因之一。

讀後感

教師是太陽下最神聖而光輝的職業,如何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呢?這是許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也是為之奮鬥一生的人生目標。我覺得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幼教事業、熱愛幼兒的心。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的思想出發,和幼兒交朋友,既象一位母親又象一位大朋友,用一顆愛心包圍孩子,就象一場春雨那樣----潤物細無聲......其實許多老師都有親身體會,因為幼兒教育是為孩子的終身教育奠定基礎,如果一個老師要想對孩子產生深遠的教育影響,一定要努力先讓幼兒“愛”上自己,要讓孩子愛老師,首先老師就要付出更多的愛給幼兒,只有“教師享有學生的深刻的愛戴,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不僅是一個博學多識的人,而且是一個全心全意要把自己豐富的知識教給學生的人,這樣會產生一種互相懷有好感、互相尊重和友愛的氣氛,這種氣氛會給教學帶來好處,同時也有助於完成教育任務。”如果一位老師,缺乏愛心,但因為嚴厲,她們班的學生總是很遵守紀律,看起來很乖的樣子,對待老師也是言聽計從,表面上看很乖的樣子,這樣的威信就是“虛假的威信”。正如馬卡連柯所說:“壓服的威信就是虛假威信的一種。教師的虛假威信只能有助於維持班級的表面紀律,實際上卻沒有發生深刻的教育影響,”因此要建立平等、互愛、尊重的師生關係,一個教師應有的人格魅力是很重要的。
《和教師的談話》讓我重溫了一次學生夢,它不僅教會了我許多教學上的技巧和知識,也教會了我從正確的角度去反省自己的教學,更好地培養幼兒,最重要的一點是它讓漸漸地我明白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的真正內涵。我會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播種希望,撒下一顆愛的種子,將會“愛”滿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