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支點》

《命運的支點》

難以數計的人們抱著各種複雜的心態向神靈祈禱,或向算命先生求教,或在廟宇前、佛像前、地攤前占卦、抽籤、算命,形式各異,花樣翻新,但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命運。每見到這些,神秘感和憐憫之心便油然而生。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命運,自古以來便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算命、占卦、抽籤等現象的普遍存在便是很好的證明。然而,有點知識的人都知道,上面所說的命運卜卦都是不科學的、騙人的。那么,命運到底是否存在?它又是如何支配人類的?它真的如我們想像的那么神秘莫測嗎?看完《命運的支點》,你就能知道這些答案了。
·《360°零死角的絕美自拍法》獨家54折熱賣>>·《我的第一本學習方法書》獨家特價搶購>>

內容簡介

神秘感來源於環境視覺:或在瀰漫的煙霧中頂禮膜拜、合掌、躬揖;或在天橋下的地道中、偏僻街巷或鄉鎮街頭竊竊私語、抓耳撓腮、屈指“妙算”,每見到這些,總覺得這些地方很神秘。難道命運真的能預測出來嗎?真是高深莫測。在這些對命運懷抱虔誠之心的人中,有古稀的老嫗,也有文質彬彬的讀書人;有腰纏萬貫的“款爺”,也有流落街頭的乞丐;有衣冠楚楚的高官,也有布衣平民,他們不但篤信此道,而且很是虔誠,在這些地方打揖下跪、磕頭求命都心甘情願、樂此不疲。在他們看來,只要捨得花錢,從這裡就能找到好命運。見此情景,總覺得這些人比三歲頑童之天真有過之而無不及。
久而久之,在神秘感和憐憫感的驅使下,我便下決心接觸一下命運問題,於是產生了尋找命運的念頭,見到有關命運問題的書刊,不論囊中羞澀與否,也要買來一睹為快,為對其中奧妙之處有切身體會和認識,算命、占卦、燒香、拜佛、抽籤、測字,舉凡能尋找到的“服務”項目,都要去小試身手,其虔誠之狀與那些篤信此道之人相比也毫不遜色。有了這些認識和體會之後,我便想寫一本比較系統、比較詳細介紹命運問題的書,把我的一些粗淺的孤陋寡聞甚至偏見記述下來,與關心命運的人們探討一下命運問題。
由於公務纏身,這本書從醞釀、收集資料到成書,前後達五年之久。在出版社的指導下,現在成書出版,總算了卻一樁“蓄謀已久”的心愿。
命和運其實是各具不同性質的。命即生命,生命受之於父母,是自己無法改變的(複製人的問題暫且不論)、也無法迴避的客觀現實。父母是命、天災人禍是命,這些客觀事實誰能改變得了呢?運則不同,運乃生命的運勢,是對命的主觀運作,主觀因素決定著命的運勢。把命和運兩個性質各不相同的生命構件做命運一意相論,既是從古至今對命運的習慣認識,也是一個既熱門又涉及廣泛知識的話題。《命運的支點》談論的命運問題,其要義在於“運”。
為了卻成書之願,儘管筆者滿腔熱情,也肯於付出九牛二虎之力,但終因文化底子淺薄、知識視野狹窄,難以讓讀者如願以償。也正是由於識短才疏,書中偏見、乃至錯誤之處再所難免,而且對命運問題見仁見智,由來已久,因此懇請讀者多加指正,筆者在此先表謝意。

目錄

咬定青山不放鬆
莫怨人生無奈 命運來自心態
用知識打開幸福之門
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
走出血統論的陰影
關係決定成敗,成敗關係命運
抓住機遇 譜寫多彩人生
習慣成自然 命運兩重天
從孟母三遷說起
莫把修身養性當兒戲
天才為何多悲劇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未雨綢繆 把握命運主動權
附錄1古今話命運
附錄2名字與命運
參考書目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愛迪生講過這樣一段話,“有些人以為我所以在許多事情上有所成就,是因為我有什麼天才,這是不正確的,無論哪個頭腦清楚的人都能像我一樣有成就,如果他們拚命鑽研。”這段話真實地道出了愛迪生這位舉世聞名的發明家的成功之秘。
愛迪生是一位美國的大發明家,一生中約有2000項發明。在他之前,電池的填充物是硫酸,這種電池不但使用不方便,而且腐蝕性極大。愛迪生為了改造這種酸性電池,整整用了10年時間,進行了近5萬次試驗,百折不撓,最後終於研製成功了—種新型的鎳鐵鹼蓄電池。
1871年的聖誕節,也是24歲的愛迪生同瑪麗喜結良緣的大好日子,舉行完儀式就要入洞房了,這時,愛迪生貼近瑪麗小聲說:“親愛的,我有一點小事必須出去一趟,對不起,一會兒我就回來。”說著就趁許多準備鬧洞房的人不注意溜了出去。愛迪生在新婚之夜為什麼要溜走呢?原來他在這段時間正在研究電報機,有一個難點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困擾著他。在舉行婚禮之時,他卻突然來了靈感,一個解決自動電報機難點的方案浮現在腦海中,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於是他溜出了洞房,馬上在實驗室投入了工作,著迷似的一直到深夜。此時家裡鬧洞房的人不見了新郎,就吵著向新娘要人。其實,此時的新娘也是憋了一肚子的火,左等右等,望眼欲穿,但就是不知新郎去向。無奈,在送走客人之後,忙請人幫助尋找。後來一位工人找到了正在全神貫注工作的愛迪生,此時已是深夜12點了。愛迪生這時連喊糟糕,因為他早已答應新婚之夜與新娘共進晚餐。想到這裡,他急忙跑回家中向新婚妻子賠禮道歉,負荊請罪於新婚之夜。
愛迪生對發明創造如痴如醉,一般情況下,他每天都要工作18個小時以上。有人勸他注意身體,多睡一會覺。愛迪生卻說:睡覺像麻醉劑一樣會占去很多時間,使人陷入麻痹之中,誰失去了時間,誰就失去了活力的良機。正是憑著這種孜孜以求的勤奮精神,他進行了許多改變世界的重大發明:白熾電燈,給世界帶來了光明;留聲機,把歌聲傳遍世界;自動電報機、電話機,把聲音和信息傳遍世界各地;電影,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使表演藝術光輝永駐;醫用螢光鏡,造福人類健康。此外還有什麼蓄電池、油印機、打字機、配電系統……真不愧是世界級的大發明家。但是有誰能知道,愛迪生這樣偉大的發明家,從童年起就基本失去了聽力,是一個“聾子”,而且一生也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除小時候上過6個月的正規學校外,其餘的知識都是通過刻苦自學和在實踐中獲得的。愛迪生的一生都是在勤奮中度過的,80歲時,他才開始涉足植物學領域,經過對千萬種植物的實驗和分類,他同助手一起研究成功從花中提取膠乳的方法。83歲時,還想著對他的直升飛機進行改造。但自然規律是不可抗拒的,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於1931年9月18日不幸去世。
愛迪生的發明之路,充滿著困難,但愛迪生的身上,卻充滿著執著和勤奮。正是這種精神,才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發明之中,成為有近2000項發明的科學家。
·查看全部>>
糾錯信息:如果您發現商品信息不準確,歡迎糾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