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宗義》

《周易宗義》

本書是一部有獨到見解的易學研究作品。是一部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從孔子時代起,《周易》就成為歷代學者的研究對象。各家紛繁的研究和觀點,汗牛充棟。《周易》對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上世紀80年代起,《周易》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內地和香港、台灣的學者也聯合召開了多次《周易》研討會,民間的《周易》研究也風風火火。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周易宗義周易宗義

周易宗義》是一部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從孔子時代起,《周易》就成為歷代學者的研究對象。各家紛繁的研究和觀點,汗牛充棟。《周易》對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上世紀80年代起,《周易》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內地和香港、台灣的學者也聯合召開了多次《周易》研討會,民間的《周易》研究也風風火火。
《周易宗義》是一部試圖從一個新的角度,來闡述《周易》的本義。作者把卦象放到最根本最重要的位置。作者認為,卦象是客觀實在的投影,是《周易》的基礎,《周易》所有的文辭,特別是卦爻辭中意義比較具體、有形可象的實詞,都能從卦爻象中找到出處。作者以客觀實在物事的投影,即《周易》的卦爻象為唯一依歸,深入淺出地詮注《周易》的卦爻辭,從而揭示《周易》最初始、最根本的義理,闡發其“彌綸天地之道”的底蘊。
本書是一部有獨到見解的易學研究作品。

作者簡介

楊淦植,生於上世紀30年代,湖南省岳陽市人。上世紀60年代畢業於湖南大學中文系。曾從事過文化教育和政府管理等工作。一生喜好研讀《周易》,結合易學理論與現實世界,曾在報刊上發表多篇研究文章,論點新穎,受到讀者的歡迎。退休十多年,寒窗面壁,深究《周易》,著出《周易宗義》。

前言

《周易》一書無疑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最重要的遺產之一。原‘是一本占筮書而後則成為六經之首,二千多年引發了無數人去探索其中的奧義。但是,有關這部書的書名、著者、成書年代、乃至其中的義理、象數等問題,至今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比如《周易》之書名的爭論,有人斷定在周初時因有《易經》而得名。鄭玄言“夏日《連山》,殷日《歸藏》,周日《周易》”。唐賈公彥也有此說“《連山》、《歸藏》皆不言地號,以義名《易》,則周非地號。《周易》純乾為首,乾為天,天能周匝於四時,故名《易》為《周易》也”。如關於卦辭、爻辭及《傳》產生何時,其爭論則更多。再如關於《易經》的象數與義理的關係問題之爭論,則是紛紜複雜。這些不同解釋就構成中國特色的傳統解經學,即“易漢學”和“易宋學”。當然,近代有無數學者在前人註疏的基礎上,又以近代的視野詮釋《周易》的,我們稱之謂“近代易學”。不過,在易學研究上還有一重要的領域鮮有人關注,這就是在《道藏》與《佛藏》的經論中保存了大量的道教與佛教詮釋《易經》的文獻史料。這部分文獻將進一步揭示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歷史過程。
關於《周易》的註解本,僅漢以後的諸史中的藝文志、經籍志所著錄的就有七百多部,加上未著錄的大約有千部之多。如果再加上20世紀以來新的註解本,更是洋洋大觀。
今又有湘人楊淦植先生著的《周易宗義》刊布,豐富了現代易學研究。我對易學沒有什麼深入研究,因講了數十年的中國哲學史料學的研究生課程,對《易經》的版本稍有涉獵。但對《易經》中義理象數可以說一竅不通,故對楊先生的大作不敢置喙。

精彩書摘

大過卦的卦象物事可以是澤、木,又可以是棟樑,或者還可以是在本質特徵(剛健中庸悅於順時地有所超過)上相同卡H似的其他一切卦象物事。大過卦九二爻的爻象物事,可以是枯楊,也可以是老夫,或者還可以是在本質特徵(剛健中庸悅於順時地有所超過)上相同相似的其他一切爻象物事。由此推,“開來,《周易》任何一個卦或爻,其卦象物事、爻象物事,都並不拘泥在某一個或幾個固定的物事之上,都簡直可以看作是某項本質特徵上相同相似的類屬物事的代號,不一定就是實實在在的物事,所以朱熹在《周易本義》中把卦象物事、爻象物事叫“空的物事”,那么卦、爻就成了某個本質特徵的代號,凡本質特徵上相同相似的類屬物事中的任何物事都可以作為卦象物事、爻象物事而代進去,從而推出結論來,代進去的對象越多,就越加豐富類比推理的思維內容。因此可以說,《周易》的卦爻,就是宇宙物事的代數式。任何一個卦,任何一個爻,都是一個代數式。《周易》有六十四個別卦,三百八十四爻,有四乾零九十六卦之,二萬四千五百七十六爻之,卦爻還可以無有止境地變下去,合起來該有多少代數式,宇宙的一切物事,都可以統攬無遺地代進去,都可以通過代數式的類比推理推出它們尚未被發現的本質特徵,推出它們彼此聯繫,相互作用所體現的運變規律。所有這些推出的結論都是易理。
《周易》所有卦象、卦辭的易理,不但圍繞著體現宇宙世界的常道法則而凝成一個整體,而且還憑藉卦與卦之間的互綜、互錯、互動,相互聯繫,相互貫通。《周易》所有爻象、爻辭的易理,不但圍繞著各卦卦象、卦辭的易理而展開,而且還憑藉爻位關係、爻際關係,相反相對,相輔相成。總之,《周易》卦爻象、卦爻辭的大小易理,綱舉日張,有機地構成“天人合一”的易理體系,這個易理體系,就逐步演進而為《周易》的哲理體系。
《周易》的理,“廣大悉備”,是一個完備的思想理淪體系,它既投影出客觀物事本身所體現的絕對真理,即卦爻象所體現的卦理;又表述了人的主觀意識所認識的相對真理,即卦爻辭所表述的易理。最後,還進行了思想理論的匯總升華,即十翼所表述的易理。卦爻象、卦爻辭、傳辭,這三者圖文並茂地構成了《周易》思想理淪的立體體系。這個體系是中國歷代聖賢思想成果的總結,是中華民族群體智慧的結晶,它使《周易》進入了“彌綸天地之道”的哲學境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