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大傳今注》

《周易大傳今注》

《周易大傳今注》是高亨所著,於2010年8月1日在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的一本書籍。

基本信息

周易大傳今注 特色及評論

`

周易大傳今注 內容簡介

《周易》本經簡稱《易經》,凡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兩卦各多“用”辭一條),卦有卦名與卦辭(卦名多不代表全卦之意義),爻有爻題與爻辭,是西周初年作品。原為筮(算卦)書,要在用卦爻辭指告人事的吉凶。但客觀上反映出上古社會的多種情況,抒寫出作者片段的思想認識,含有極簡單的哲學因素;且常用形象化的語句,帶有樸素的文學色彩。因而這部書是有一定價值的上古史料。
《周易大傳》簡稱《易傳》,乃《易經》最古的註解。凡七種:(一)《彖》,解釋六十四卦的卦名、卦義及卦辭;(二)《象》,解釋六十四卦的卦名、卦義及爻辭;(三)《文言》,解釋《乾坤》兩卦的卦辭及爻辭;(四)《繫辭》,是《易經》之通論;(五)《說卦》,記述八卦所象的事物;(六)《序卦》,解說六十四卦的順序;(七)《雜卦》,雜論六十四卦的卦義。均作於戰國時代,不是出於一人之手。作者對《易經》一書多加以引申枝蔓甚至歪曲附會的說釋,以闡述他們的世界觀,可以說《易傳》是借舊瓶裝新酒。《易傳》雖是筮書的註解,然而超出筮書的範疇,進入哲學書的領域。作者雖然不是一人,而其世界觀並無矛盾。各種互相補充,構成獨具特色的思想體系。其主要特色是含有古樸的辯證法因素較為突出,先秦諸子均不能與之相比。因而《易傳》是先秦時代相當重要的思想史料,特別是此時代首屈一指之辯證思想史料。但作者乃是站在封建統治階級的立場,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權利,其借《易經》舊瓶所裝新酒大都是用封建主義為曲�f而釀造的,毒素亦不少。
《易傳》解經與《易經》原意往往相去很遠,所以研究這兩部書,應當以經觀經,以傳觀傳。解經則從筮書的角度,考定經文的原意,不拘牽於傳的說釋,不迷惑於傳為經所塗的粉墨臉譜,這樣才能窺見經的真相。解傳則從哲學書的角度,尋求傳文的本旨,探索傳對經的理解,並看它那一點與經意相合,那一點與經意不合,那一點是經意所有,那一點是經意所無,這樣才能明確傳的義蘊。而自漢以後,兩千餘年,注釋《周易》的人約有千家,都是熔經傳於一爐,依傳說經,牽經就傳,傳解經而正確,注家也就正確了,傳解經而錯誤,注家也就錯誤了,不能盡得經的原意,而且失去傳的本旨。
《易經》六十四卦,各有卦象,每卦六爻,各有爻象(爻的陰陽)與爻數(爻的位次)。這叫做“象數”。《易經》既是筮書,筮人自然要根據卦爻的象數來判斷人事的吉凶。《易經》的卦爻辭自然有些語句和象數有聯繫。然而決不是句句的都有聯繫。象數乃筮人用以欺世的巫術。我們研究《易經》,目的在考察上古史實,能讀通卦爻辭,洞曉它的原意就夠了,追求古代巫術沒有什麼用處,我認為注釋《易經》應當排除一切象數說。

周易大傳今注 本書目錄

周易大傳今注卷首
《周易大傳》通說
第一篇 《周易大傳》概述
周易大傳今注卷一
《乾》第一
周易大傳今注卷二
《同人》第十三
周易大傳今注卷三
《鹹》第三十一
周易大傳今注卷四
《困》第四十七
周易大傳今注卷五
《繫辭》上
周易大傳今注卷六
《說卦》
附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