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戰國策》

《取經戰國策》

《取經戰國策》是趙敏編著的哲學類作品,由經濟日報出版社在2009年1月1日出版。一方面可以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化素養;一方面又可以經世致用、修身怡心,從中學到做人處世的道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從四個方面來“取經”,即管理智慧、領導藝術、商戰謀略、人格修養。學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戰國時代獨特的管理理念、領導藝術的魅力、商戰謀略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閱讀此書,希望對您了解傳統文化、經世致用、提高人生修養能夠有所裨益。

目錄

代總序
管理智慧
一發不中,前功盡矣。
本末更盛,虛實有時。
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
聖人不能為時,時至而弗失。
皆為一時說,而不顧萬世之利。
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攝禍為福,裁少為多,知者官之。
事有簡而功成者,因也。
不以環寸之蹯害七尺之軀者,權也。
然使十人樹楊,一人拔之,則無生楊矣。
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此是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其多力者內樹其黨,其寡力者籍外權。
乘舟,舟漏而弗塞,則舟沉矣。
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
韁牽於事,萬分之一也,而難行千里之行。
(鷸、蚌)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領導藝術
君必施於今之窮士不必且為大人者,故能得欲矣。
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
重其贄、厚其祿以迎之。
為國者,內固其威,而外重其權。
有功者不得不賞,有能者不得不官;勞大者其祿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眾者其官大。
勝而不驕,故能服世;約而不忿,故能從鄰。
明主不取其污,不聽其非,察其為己用。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人之情也,其錯之,勿言也。
財者君之所輕,死者士之所重。
物舍其所長,之其所短,堯亦有所不及矣。
其言一也,言者異,則人心變矣。
前之人煬,則後之人無從見也。
謹備其所憎,而禍在於所愛。
不遺賢者之後,不掩能士之跡。
商戰謀略
得城於秦,受寶於韓,而德東周。
(信貨)必無獨知。
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
網不能止,鉤不能牽,盪而失水,則螻蟻得意焉。
“今為馬多力”則有矣,若曰“勝千鈞”則不然者。
借之道,而示之不得已。
有蛇於此,擊其尾,其首救;擊其首,其尾救;擊其中身,首尾皆救。
善為計者,不見內行。
事非權不立,非勢不成。
比目之魚,不相得則不能行。
人格修養
種樹不處者,人必害之;家有不宜之財,則傷本。
眩於名,不知其實也。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
貴不與富期,而富至,富不與梁肉期,而梁肉至;梁肉不與驕奢期,而驕奢至;驕奢不與死亡期,而死亡至。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
使除患無至,易於救患。
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過者,仁者之道也。

精彩書摘

管理智慧
一發不中,前功盡矣。
翻譯
一射不中,就前功盡棄了
出處
蘇厲謂周君曰:“敗韓、魏,殺犀武,攻趙,取藺、離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今攻梁,梁必破,破則周危,君不若止之。
謂白起曰:‘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過曰:‘善射,可教射也矣。’養由基曰:‘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今公破家、魏,殺犀武,而北攻趙,取藺、離石、祁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過兩周,踐韓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公不若稱病不出也。”
——卷二·西周策
解譯
說客蘇厲對周君說:“擊敗韓、魏聯軍,殺掉魏將犀武,攻下趙國,奪取越國藺、離石、祁等地的都是秦將白起。這是他善於用兵,又有上天相助的緣故。現在,他要進攻魏都大梁,大梁必會被他攻破,攻克大梁,西周就危險了。您不如阻止他進攻魏都。”
蘇厲又對白起說:“楚國有個叫養由基的,是射箭的能手。距離柳葉百步射箭,百發百中。旁邊看的人都說他的射箭技術好。有一人從旁邊走過,卻說:‘射得很好,可以教別人射嗎?’養由基說:‘人人都說射得好,您卻說可以教別人射嗎?您為何不代我射呢?’那人說:‘我並不能教您射箭的方法。您射柳葉百發百中,卻不好好休息,過一會,氣衰力竭,弓身不正,彎弓搭箭,一射不中,就前功盡棄了!’現在您擊敗韓、魏,殺了犀武,向北攻趙,奪取藺、離石和祁。您的功勞已經很多了。現在又率領秦兵出關,經過東周、西周,進犯韓國,攻打魏都大梁,如果進攻不勝,豈不前功盡棄了么!您不如稱病,不去攻打魏都大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