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春水》

《南浦·春水》

《南浦·春水》是宋朝著名作家王沂孫的代表作品之一。

王沂孫詞《南浦·春水》

概況

【作品名稱】南浦·春水
【創作年代】宋朝
【作者姓名】王沂孫
【作品體裁】

原文

柳下碧粼粼,認麴塵乍生,色嫩如染。清溜滿銀塘,東風細,參差縠紋初遍。別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淺。再來漲綠迷舊處,添卻殘紅幾片。
葡萄過雨新痕,正拍拍輕鷗,翩翩小燕。簾影蘸樓陰,芳流去,應有淚珠千點。滄浪一舸,斷魂重唱苹花怨。采香幽涇鴛鴦睡,誰道湔裙人遠。

詞牌

【南浦】
詞牌名。唐教坊曲有《南浦子》,宋詞則借用舊曲另制新調。雙調,分一百零五字及一百零二字平韻兩體。宋人多填仄韻。

作者

王沂孫 (約1230~約1291)宋末詞人。字聖與,號碧山,又號中仙,家住玉笥山,亦號玉笥山人,南宋會稽人。善文詞,廣交遊,同代周密稱其“結客千金,醉春雙玉”(《踏莎行·題中仙詞卷》)。元兵入會稽,楊璉真珈掘宋帝六陵,沂孫與唐珏、周密等結吟社,賦《樂府補題》,托意蓮、蟬諸物,寄託亡國之慟。元世祖至元中,一度出為慶元路學正。晚年往來杭州、紹興間。工詞,風格接近周邦彥,含蓄深婉。其清峭處,又頗似姜夔,張炎說他“琢語峭拔,有白石意度”。尤以詠物為工,代表作有《齊天樂·蟬》、《水龍吟·白蓮》等,皆善於體會物象以寄託感慨。其詞章法縝密,是一位有顯著藝術個性的詞家。詞集《碧山樂府》,一稱《花外集》,收詞60餘首。

賞析

王沂孫是一個特別善於狀物的詞人。在他的筆下,無論梅花、春水、柳或落葉,都給人以清新的感受。
“柳下碧粼粼,認麴塵乍生,色嫩如染。”楊柳陰下,清碧波蕩漾。麴塵,麴上所生一種菌,色嫩黃,和春水相似,嫩綠帶黃,似乎是染成的一樣。所以說春水范成大《謁金門》詞:“塘水碧,仍帶麴塵顏色”,寫春水的嫩綠。
“清溜滿銀塘,東風細,參差縠紋初遍。”梁簡文帝《和武帝宴詩》中有:“銀塘瀉清溜。”縠是縐紗,蔡伸《醉落魄》:“波紋如縠,池塘雨後添新綠!”清水溢滿池塘,徐徐的春風拂過,波紋如紗紋。
“別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淺”。南浦,這裡是泛稱。陸游《重遊沈園》詩的“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和此句寫法相類回憶重點還是放在春水上。南浦送別,翠眉映波。下二句緊承昔游回憶:“再來漲綠迷舊處,添卻殘紅幾片。”重到卻是春水滿溢,水面上又添上幾片落花。伊人已不見,前跡都成迷,只有流水落花,春光被辜負了。
上片思念離別的妻子,下片再展開眼前春水境界、春水畫面。“葡萄過雨新痕,正拍拍輕鷗,翩翩小燕”。春水像葡萄酒的色澤,加上水面輕鷗正拍打翅膀飛,還雜著翩翩乳燕,好一幅自然,優美的勝景。葉禁得曾有句:“葡萄漲綠,半空煙雨”,與此寫法類同。“簾影蘸樓陰”詞人多喜歡用蘸字,意謂是小樓倒影,包括簾影象是浸蘸在池塘水裡。看到水中樓簾倒影,詞人心中泛起幾許相思。所以接著說:“芳流去,應有淚珠千點。”這幾句句有水,以水寫相思。語意通,而字又不重。
“滄浪一舸,斷魂重唱花怨。”“滄浪一舸”意為離人江上乘舟遠行。“斷魂重唱薠花怨”指令家中采薠人魂斷的相思幽怨。這句是想像妻子在汀洲采薠重唱起相思怨詞。
“采香幽涇鴛鴦睡”采薠的幽涇邊鴛鴦成雙睡臥,勾起婦人心事滿腹無處訴。“誰道湔裙人遠”指旅外的人,有誰肯想著家中“湔裙”人在遙遠的家鄉。“湔裙”也是點出春水的。六朝唐宋風俗,三月三日在水中洗裙裳,作祓除。“滄浪一舸”起到末尾,都是寫想像中妻子對自己的望斷秋水而不得見的幽怨。
自然景物和人們相伴相依,作為主體的人的感受不同,則景物有別。因此詠物中常以回憶中印象最深的生活情思襯映,才能寫出自然景物的美的形象,不加闡明,其義自明。王沂孫的《南浦》詠春水,通過離情寫春水就具備上述特點。
詞一字不提春水,但句句貼切春水。不但直接為春水塗色,回憶處也都是春水畫境,而且是有生活畫、風俗畫意味。

張炎詞《南浦·春水》

概況

【作品名稱】南浦·春水
【作品年代】宋朝
【作者姓名】張炎
【作品體裁】

原文

波暖綠粼粼,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魚沒浪痕圓,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荒橋斷浦,柳陰撐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
和雲流出空山,甚年年淨洗,花香不了?新綠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前度劉郎歸去後,溪上碧桃多少。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波暖綠粼粼,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魚沒浪痕圓,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
⊙●●○○,●●○,○○⊙●○▲。⊙●●○○,○○●,⊙●●○○▲。
荒橋斷浦,柳陰撐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
○○●●,⊙○⊙●○○▲。○●○○⊙●▲,⊙●⊙○○▲。
和雲流出空山,甚年年淨洗,花香不了?新綠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
○○●●○○,●○●○○,⊙○○▲。⊙●●○○,○○●,⊙●●○○▲。
余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前度劉郎歸去後,溪上碧桃多少。
○○●●,●○○●○○▲。○●○○⊙●▲,⊙●⊙○○▲。

作者介紹

張炎張炎
張炎(1248-1319)南宋詞人。字張炎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貴族後裔(循王張俊六世孫),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父張樞,精音律,與周密為結社詞友。張炎前半生在貴族家庭中度過。宋亡以後,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落拓而終。曾從事詞學研究,著有《詞源》,有《山中白雲詞》,存詞約三百首。文學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姜夔並稱為“姜張”。還與宋末著名詞人蔣捷、王沂孫、周密並稱“宋末四大家”。

賞析

這是一首寫春遊水濱的詠物詞。詞風較為典雅,文辭較華麗,寫春水時不粘不脫,使其活靈活現。詞人對春水觀察得細緻入微,下筆極工,略加典故點題,故被人稱之為“絕唱千古”。
全詞首以詠西湖湖水起筆。“波暖綠粼粼”,點出了“春水”題目。湖光粼粼,綠波蕩漾,瀰漫著春的氣息,透出了春日溫煦之意,寫春水溶泄之狀。
“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寫燕歸蘇堤。前句寫“春”字,後句暗寫湖水(蘇堤在西湖)。“魚沒浪痕圓”使人如見魚兒沒入湖水,水波起伏之狀。這裡寫景極妙,用工極細。張炎以“燕飛來”勾引起“魚沒”之句,表意極妙。“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實仍扣“春水”二字。表面是說:湖水帶走了繽紛狼藉的落花,湖水要嘲笑東風之無法吹淨殘瓣也。其實還是在形容春光之闌珊與湖水之浩渺。春光駘蕩、落紅紛披的時候,西子湖裡,游舟如織,斷絕不通的水濱中,和荒僻的小橋下,也時見有小船從柳陰深處翩翩撐出。詞人在這裡給西湖春日勝景作了很好的一個素描。
第二層“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始詠池水。南朝謝靈運有詩云:“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張炎借用舊典,翻出新意。意謂:今日池塘長滿青草,恰似當年謝氏詩中所表達夢中之意境,這裡虛寫實景把眼前所見之實境,引入夢幻所感之虛境。增添了詩意的朦朧感和美麗的聯想。杭城除西湖之外,還多“池塘”,是多水之鄉,如涌金池、聖母池、白龜池、金牛池、龍母池等等。先寫過蘇堤“湖水”,再寫“池水”,亦以補足,“春水”之無處不盈也。
下一層詠溪水。“流出空山。甚年年淨洗,花香不了。”由湖水溯源寫溪水,由湖光引出山色。湖光山色,構成了西湖美不勝收的佳景。詞人下筆也很雅麗。它並不直接寫“溪水”,而是描寫溪水周圍前後的景物:雲和、山空、花香。由此引出溪水,意境很美。“年年”指這年之游已非往年之游,這年之水載流紅亦非往年之水流花落
“新綠乍生時”句下轉入第四層的感懷舊遊上來。張炎等“西湖詞友”,曾在西子湖畔結社游賞。但此時卻都分散四方。“茂林觴詠”借王羲之千古篇《蘭亭集序》中“茂林修竹”,“一觴一詠,亦是以暢敘幽情。”“新綠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
盛時難再,令人感慨系之矣。“余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令人不禁懷念起舊時相聚於其下的碧桃樹了:“前度劉郎歸去後,溪上碧桃多少?”目觸韶景而傷感,光陰之易逝,是文人騷客常詠之情。
張炎是“西湖詩(詞)社”中的一位著名詞人,這首《南浦。春水》詞,就是他的成名之作,還因此而獲得了一個“張春水”的佳名。臨安貴寶生活,是在風花雪月中度過。加之西湖乃獨有之勝景。要寫西湖之美,要選春季發“桃花水”的當口。在波光瀲灩,綠柳飄拂的境況下,自然勾起了詞人們多么濃郁的才思和豐富的想像。此詞的佳處並不在於寄託什麼深刻的情志,而在於它文辭的優美,以及詞風的婉麗清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