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談生活與生存》

《南懷瑾談生活與生存》

《南懷瑾談生活與生存》選編自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等著作,分為“人生的價值”、“事業的真義”、“聖人與英雄”、“君子與小人”、“讀書與學問”、“修身養性”、“人情世故”、“時位與貴賤”、“煩惱”等主題,使讀者有機會在南懷瑾先生輕鬆家常的口氣中,獲取為人處世、安頓身心的生命智慧。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南懷瑾先生一九一八年誕生於浙江溫州樂清一個世代書香之家,抗日戰爭時期投筆從戎。先生長期精研國學,讀書數十萬卷,於儒、道、佛皆有精湛造詣,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歌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諸學,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學貫中西,著作等身,堪稱一代宗師,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聲望。本書選編自南懷瑾先生著述中的精華,在南老師輕鬆的談話中,我們可以從中認識中國文化人生哲理,並找到為人處世、安頓身心的生命智慧。

目錄

出版說明 人生的價值
安身後動
立腳點
風格
宇宙在手,萬法由心
樂天知命

日日新
生生之謂易
知崇禮卑
自助天助
變通
幫助萬物

好與壞
人生
作不了結論
事業的真義
事業的真義
但在流傳不在多
成功
真正的富有
素王
聖人與英雄
聖人與英雄
只求耕耘
學問深時意氣平
毀譽不動搖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不患無位,不患莫己知
凡夫與聖人
推己及人
權力欲是亂源
君子與小人
少說多做
君子與小人
君子之風骨
人不知,不慍
胸襟
不憂不懼
和而不同
共事與諂媚
智仁勇
修己安人
求名當求萬世名
憂道不憂貧
真智慧看大節
人不可無所畏
一事不知,儒者之恥
義與利
讀書與學問
讀書不是學問
君子務本
讀書的目的
學問與修養
學而不思?
內誦和自省
一以貫之
知命自立
修身養性
修養的境界
第一步
知“己”
看淡人生
勞與怨
自省
藏器於身
淡泊,難
誰人知向靜中修?
人生目標
德不孤,必有鄰
窮與愁
富貴如浮雲
忠與信
是個“人”
誡子書
富與貴
不被物誘
善於自處
進退之間
能舍
貧與富之自處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
別對人要求過高
不遷怒,不貳過
脾氣
禮或諂?
人生經驗
名實之間
朋友、創業、權力
愛與惡
欲而不貪
欲望
排斥

小人

好為人師
時位與貴賤
時與位
得時亦要得位
貴賤存乎位
時予我否?
把握時間、空間
煩惱
煩與惱
忘情
閒愁
順境、逆境
持與盈

精彩書摘

人生的價值安身後動
人生之道是:君子安其身而後動。
要做一番事業,做一件事情,要有一個行動,必須先求身安,身安而後動。換句話說,就是人要有所立。
人的一生要有所立,自己能站得起來,這個很難。
現在人無所安身的道理,是心無所安,也就是無所立。
立腳點
我講到一位同學幾十年沒有站起來,沒有立腳點,一個人活了一輩子,你問他的人生觀是什麼,他沒有人生觀。
一個人應該知道自己要做個什麼樣的人。
很多人沒有人生觀,一輩子沒有站起來過。所以文學上形容這一類人是“浮沉於世間”,水高了就浮上來,水低了就沉下去。
一般人就是這樣,在人海中沉浮,沒有立腳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