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金山上》[才旦卓瑪演歌曲]

《北京的金山上》[才旦卓瑪演歌曲]

《北京的金山上》最早取材於西藏山南地區古老的祝酒歌,名字就叫《山南古酒歌》,一般用於宗教儀式。全國解放後,當地民間藝人扎西為了表達藏族人民對毛澤東主席敬佩和新中國的讚美之情,重新為這首古老的民歌新編了歌詞,並取名為《北京的金山上》。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源於西藏民歌,由馬倬和常留柱等人編詞,首唱常留柱,昌都著名民歌演唱家雍西、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瑪等都演唱過這首歌。

基本信息

簡介

才旦卓瑪演唱才旦卓瑪演唱

1972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西藏錄音,為了表達西藏人民對毛澤東主席的歌頌之情,在為1964年版《北京的金山上》新增加一段歌詞後,由當時年輕的女歌手才旦卓瑪、重新進行了這首歌曲的錄製。
《北京的金山上》經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全國播放後,很快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而才旦卓瑪也因為這首歌曲的家喻戶曉。她獨特的高原唱法,甚至直到今天,依然成為西藏地區音樂的一種代表和象徵

歌詞

才旦卓瑪才旦卓瑪

作詞:瑪卓
作曲:瑪卓
北京的金山上
光芒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陽
多么溫暖多么慈祥
把翻身農奴的心兒照亮
我們邁步走在
社會主義幸福的大道上
哎巴扎嘿
music......
光茫照四方
毛澤東思想哺育我們成長
翻身農奴鬥志昂揚
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西藏
頌歌獻給毛主席
頌歌獻給中國共產黨
哎巴扎嘿
music...
光茫照四方
光茫照四方
多么溫暖多么慈祥
把翻身農奴的心兒照亮
我們邁步走在
社會主義幸福的大道上
哎巴扎嘿
music...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陽
光茫照四方
毛澤東思想哺育我們成長
翻身農奴鬥志昂揚
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西藏
頌歌獻給毛主席
頌歌獻給中國共產黨
哎巴扎嘿

創作背景

才旦卓瑪演唱表演才旦卓瑪演唱表演

《北京的金山上》最早取材於西藏山南地區古老的祝酒歌,名字就叫《山南古酒歌》,一般用於宗教儀式。全國解放後,當地民間藝人扎西為了表達藏族人民對毛澤東主席敬佩和新中國的讚美之情,重新為這首古老的民歌新編了歌詞,並取名為《北京的金山上》。

1961年,進藏工作的獨唱演員常留柱,在得知有這么一首作品後,親自向扎西老藝人學唱,並在馬倬新增前奏音樂和對部分歌詞進行修改後,將它搬上了舞台,並受到西藏聽眾的熱烈歡迎。
1964年,全國文藝匯演在北京舉行,由於規定必須是由業餘歌手參加演出,便選定由一位叫雍西的業餘歌手來演唱。而作為《北京的金山上》的第二位演唱者,雍西更具西藏本色和原生態的唱法,也很快大獲成功,並獲得了周總理的高度稱讚。在將“我們邁步走向社會主義幸福天堂”親自修改為“我們邁步走在社會主義幸福的大道上”後,也為這首歌曲除去了最後的一絲宗教意味,而變得更具現實意義,並為1972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進藏錄音,及才旦卓瑪的再演繹,奠定了一個成熟的歌曲版本基礎。
西藏地區一直以來,都是華夏大地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在一個戰火頻仍,落後的交通狀況更阻礙溝通的時代,西藏人民的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風,卻一直只能局限在本地區、及本地區以外有限的範圍內,無法讓全國其他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們分享。

敖包相會敖包相會

新中國成立後,在華夏大地有史以來最包容、最團結的民族政策之下,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也終於平等的坐在一起。隨著戰火的消失,經濟建設的逐步走向正軌,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而在一些音樂家、作曲家的努力下,經過採集整理並改編後的各民族民歌,如《敖包相會》《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婚誓》等,也迅速地在全國範圍內傳唱起來。通過這樣的傳播,一方面說明了新中國政府在民族政策上的正確合理;另一方面,也為新中國的現代音樂事業,搭建起了一個發展框架。而這種民歌傳統,也是中國流行音樂日後始終不變的發展軌跡,並藉以區分與歐美、日韓,甚至香港台灣及東南亞地區流行音樂的獨特標誌。而這首歌曲在新時代還能經常被刀郎等歌手翻唱,就足以說明它對中國流行音樂的影響力。當然,當年演唱此歌的雍西之女韓紅,日後同樣走上歌手這條路,並為廣大觀眾喜愛,同樣也可以說是這種民歌審美血液的一種繼承。
新疆內蒙古等邊區少數民族都有作品逐步在全國傳唱後,同樣擁有深厚民歌底蘊的西藏地區,自然也不甘落後,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的《翻身農奴把歌唱》及《北京的金山上》,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兩首歌曲。
不過,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到來,雖然中央的民族政策並沒有改變,但鋪天蓋地的政治狂潮,卻讓整箇中國的重心,很快都傾斜到了階段鬥爭上去,從而忽視了各行各業良性的可持續發展,包括音樂在內的文化產業,也被迫陷入了停滯,只能在《東方紅》和樣板戲這樣單一的路子裡有限的發展。曾經紅火一時的民歌,也因為政治風向的變幻,不得不暫停它們傳播的速度。
而從1972起,隨著這一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的訪華、《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與墨西哥等國的建交、以及與日本恢復正常外交關係等等訊息的傳來,都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當時還處於文化大革命階段的中國,實際上已經走出了文革前期的混亂,並首先通過一些外交關係的建立,為即將到來的改革開放,作好前期的政策準備。
也正是在這個大環境下,音樂界也終於可以稍微鬆動一下。但由於一者不知外面世界潮流變化,二者內部消耗多年時光,即使是重新有開禁的趨勢,中國音樂各界的直接反應,也只能是回到文化大革命前最後的音樂輝煌期,即以《敖包相會》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為代表的六十年代。《北京的金山上》也因為有著和前兩者近似的民歌血脈,得以很快就和它們接上了線。而原本應該是屬於一個時代的作品,卻分成兩個時代傳播,這也正是文革留給我們的悲劇在音樂界的反應。
不過,和六十年代的民歌相比,《北京的金山上》還是擁有一個文革時期獨特的主題,即將毛澤東主席當成絕對的音樂主角,通過對他的讚美和歌頌,以達到一種與時代同聲的藝術效果。

演唱歌手

才旦卓瑪(1937.6-),女,中國文聯副主席,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藏族民歌手,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西藏日喀則人。藏族。大專文化。196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11月至1957年8月,在西藏日喀則文工團當學員。1957年8月至12月,在西藏公學預科學習。1958年底到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學習,從師著名聲樂教育家王品素教授。1964年畢業,歷任西藏自治區歌舞團演員、團長,中國音協主席,西藏文聯主席,中國文聯第五屆全委會執行副主席,中國文聯第六屆全委會副主席,西藏自治區第四、五、六、七屆政協副主席。是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曾參加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演出。演唱的主要歌曲有《翻身農奴把歌唱》 《唱支山歌給黨聽》《北京的金山上》《阿瑪列洪》《酒歌》 《我們在相聚》等。錄製有唱片《美麗的西藏,可愛的家鄉》1980年先後錄製了許多獨唱專輯磁帶唱片,並於 1985年舉辦了《才旦卓瑪演唱音樂會》。曾先後被載入《中國文化藝術家名人大辭典》《中國專家人名辭典》《中國音樂家人名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