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和人的目的性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 E.托爾曼著。紐約阿普爾頓出版社1932年第一版。本書明確地表明作者的理論體系是以行為主義為基礎的。

正文

作者在書中提出,心理學的對象是整體性行為。整體性行為有以下特點:它指向一定的目的;它利用環境的幫助並以之作為達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它優先選擇易於達到目的的活動,即遞循最小努力的原則;它是可以教育變化的。整體性行為具有“目的”和認知的特點,但是它們不是私有的、“內隱的”,而是一些推論出來的決定行為的因素。這些因素最終又可以由行為推論而得。作者在本書第一章中明確指出,在研究對象和方法上他的主張是行為主義的,而不是心靈主義的。在本書中,作者首先提出了中介變數這個概念。所謂中介變數就是在有機體內正在進行的東西。它包括需求變數和認知變數。前者實際上指的是動機;後者指能力,如對象知覺能力和運動技能等。作者指出,中介變數是與實驗變數和行為變數相關聯的;它介於實驗變數和行為變數之間。托爾曼在書中還提出了如下的行為公式:
B=f(S,P,H,T,A)
式中B為行為變數;S為情境變數;P為生理內驅力;H為遺傳;T為過去的經驗或訓練;A為年齡。這個公式也可簡化為B=f(S,A),即行為隨情境變數和其他前因變數的而變化。作者的中介變數的思想和實驗結果對現代認知心理學產生過影響。
托爾曼是美國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1886年出生,1959年去世。最初在麻薩諸塞理工學院學工程,後就讀於哈佛大學,改學心理學。1818年起任教於加利福尼亞大學。1937年曾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57年獲該學會卓越科學貢獻獎。曾任第14屆國際心理學會議(蒙特婁,1954)聯合主席。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