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納傳》

第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凡爾納傳 內容簡介

讓・儒勒-凡爾納,世界科幻小說之父。它筆下的《地心遊記》、《從地球到月球》、《格蘭特船長的女兒》、《海底兩萬里》……至今吸引著廣大青少年讀者。他的作品不但傳授了科學知識,同時其中許多當時的科學預見在日後也得到印證。這本《凡爾納傳》講述了作家不平凡的人生經歷,並對其主要作品的創作背景給以全面介紹,為我們重讀這些名著奠定了基礎。

凡爾納傳 本書目錄

本書目錄

目錄
致讀者
引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 最後的印象
第二章 ……………………………… 家世
第三章 ……………………………… 皮埃爾・凡爾納
第四章 ……………………………… 尚特內鄉村
第五章 ……………………………… 卡羅利娜
第六章 ……………………………… 大學生
第七章 ……………………………… 劇作家
第八章 ……………………………… 洛朗斯
第九章 ……………………………… 初顯身手
第十章 ……………………………… 科學的魅力
第十一章 …………………………… 第11名光棍
第十二章 …………………………… 愛情與金融界
第二部分
第十三章 …………………………… 一位乘坐氣球的銀行家
第十四章 …………………………… 兩個儒勒
第十五章 …………………………… 《哈特拉斯》
第十六章 …………………………… 來自美國的靈感
第十七章 …………………………… 《地心遊記》
第十八章 …………………………… 《從地球到月球》
第十九章 …………………………… 骯腑之言
第二十章 …………………………… 當牛做馬
第二十一章 ………………………… 《格蘭特船長的女兒》
第二十二章 ………………………… 《海底兩萬里》
第二十三章 ………………………… 《環遊月球》
第二十四章 ………………………… 戰爭
第二十五章 ………………………… 結婚15年
第二十六章 ………………………… 一個漸漸消隱的岬角
第二十七章 ………………………… 《80天環遊地球
第三部分
第二十八章 ………………………… "聖米歇爾號"
第二十九章 ………………………… 《神秘島》
第三十章 ………………………… 《米歇爾・斯特洛戈夫》
第三十一章 ………………………… 憂慮
第三十二章 ………………………… 從太陽繫到蘇格蘭礦井
第三十三章 ………………………… 一股新鮮空氣
第三十四章 ………………………… 神甫推薦的一部小說
第三十五章 ………………………… 一隻機器象
第三十六章 ………………………… 一條長藤、一縷光線和幾片愁
第三十七章 ………………………… 從化學組合到文學組合
第三十八章 ………………………… 地中海和空中的火槍手
第三十九章 ………………………… 一系列不幸事件
第四十章 ………………………… 《北方反對南方》
第四十一章 ………………………… 拉・季奧孔達的微笑
第四十二章 ………………………… 橫貫亞洲的大鐵路
第四十三章 ………………………… 《小博諾姆》
第四部分
第四十四章 ………………………… 《機器島
第四十五章 ………………………… 《冰川上的斯芬克司》
第四十六章 ………………………… 垂暮之年
第四十七章 ………………………… 風燭殘年
第四十八章 ………………………… 《噴金的火山》
第四十九章 ………………………… 《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
第五十章 ………………………… 秘密的革命者
第五十一章 ………………………… 最後的信息

凡爾納傳 文章節選

第一章 最後的印象

亞眠市朗格維爾街的住宅;老作家的工作室及日常生活;彌留之際 如愛倫.坡所喜歡作的那樣,還是讓我們從後面說起吧。這樣做的目的,並非為了提出某種預先構想的結論,而是為了獲得一個紮實的基礎。這個基礎將使我們能夠推斷出我們所要談到的這個人來。
所謂:"從後面說起",也就是要先談談他的葬禮。可是葬禮是為一個死去的人舉行的,實在沒多大意思。我只想指出一點,德國政府曾派遣它的大使代表皇帝陛下前來致哀。我們全家對德國向一位並不常常寬容它的作家所表示的這種敬意十分感動!
如同每一個人的臨終那樣,儒勒.凡爾納的臨終只不過是這樣一種最後時刻:在這一時刻里,雖然還寓於這個世界之中,卻正準備離開它。我和我的長兄剛在地中海的海邊住下來,我們接到一份電報,於是立刻趕回亞眠。我們的父母和一個兄弟已在那裡。一直在病前守著彌留的病人。
當他發覺所有親人都圍在他身旁時,他只是深情地望了我們一眼。這一瞥目光顯然是說:"你們全都來了,這很好,現在我可以走了。"隨後,他轉身對著牆壁,泰然自若地等待死神的降臨。這種恬靜而有勇氣的態度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這一時刻來臨之際,我們希望也能有一個如此愜意而寧靜的終結。
他很快進入垂危狀態,1905年3月24日清晨8點鐘,終因糖尿病急性發作而與世長辭。 他妹妹瑪麗在一封信中說,他大概曾對前來看望他的神甫這樣說過,"您為我作了善事,您使我獲得了新生。"他信中還說(這無疑更有意義),他曾要求把親屬間出現過的一切不和忘掉。
我雙親決定在土倫定居,在離開巴黎前的幾個月,我曾多次探望過儒勒.凡爾納。在對這幾次探望的記憶中,我一直保持活著的儒勒.凡爾納給我留下的最後形象。
我們常到亞眠。在祖父母家呆上幾天。有時,我羈留的日子稍長一些,其中有一次,那是在我5歲的時候,我一直呆了好幾個月。期間,我到附近的一所私立學校念書。我還常常陪祖母到她的女朋友家作客。說實話,我倒喜歡呆在夏爾�D�D杜布瓦街那所住宅的花園裡玩耍。我似乎覺得,那個花園挺寬闊。後來,我不得不承認,孩提的記憶把這個花園的範圍誇大了,其實,它很普通,有時,我發現祖父牽著他那隻叫福勒特的獵犬在花園裡散步,這是一隻庇卡底種的黑毛垂耳雌狗。小餐廳設在臨院子的那座附屬建築物里。我最經常見到他是在這間餐廳里吃飯的時候。事實上,他整個上午都呆在他的工作室里。我對這幾幢住房只留下一個模糊的記憶。我只記得有一條鑲玻璃的長廊,客廳和餐廳都對著這條長廊,我躲在那兒,別人只隱約地發現我。在我眼裡,所有這些都挺大、挺美;其實,那只不過是按當時一個資產者家庭的要求進行布置、適合於作外省聚會的一些較漂亮的房子而已。
重新見到這個住宅時,我感到驚訝的是,它不僅相當寬敞,而且樓層的房間挺多。我知道,當時這裡除安置了一個兒子和兩個兒媳外,還給這位作家騰出了一個地方,可是,他完全還可以大大方方地接待他的家人和朋友。仔細一想,其實毫不足怪,在那個時候,住房標準比我們今天要闊綽得多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