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奧傳》

《迪奧傳》

《迪奧傳》,作者是波希娜 (作者), 尉曉東 (譯者), 潘洋 (譯者),由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這部傳記揭示了法國時裝設計的傳奇大師克里斯汀·迪奧,如何締造全球最知名的頂級奢侈品牌。他設計的“新風貌”,顛覆了全球女性對美的理解。他的理念極大影響了當代世界女性時裝潮流,他的特許授權商業運作模式更是開全球時裝界之先河。他的一生,與全球文化藝術的發展緊緊相連。世界各地的貴族名流、文學家、音樂家、戲劇和電影明星都對迪奧推崇備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中國旅遊出版社;第1版(2008年11月1日)
平裝:300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503235672
條形碼:9787503235672
商品尺寸:20x15.4x2.2cm
商品重量:440g
ASIN:B001M0O7FG

內容簡介

迪奧傳》主要內容:一個真實的克里斯汀·迪奧。家庭擊碎了年幼的迪奧對於藝術的憧憬。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沒有找到人生的方向,成就始終落在幾位藝術家好友之後。歷經疾病、破產、失業先後降臨的黑暗時期,這位羞怯的天才設計師終於歷練成一位真正的企業家,一位引領時尚潮流的藝術先驅。《迪奧傳》揭示了法國時裝設計的傳奇大師克里斯汀·迪奧,如何締造全球最知名的頂級奢侈品牌。他設計的“新風貌”,顛覆了全球女性對美的理解。他的理念極大影響了當代世界女性時裝潮流,他的特許授權商業運作模式更是開全球時裝界之先河。他的一生,與全球文化藝術的發展緊緊相連。世界各地的貴族名流、文學家、音樂家、戲劇和電影明星都對迪奧推崇備至。

編輯推薦

《迪奧傳》作者波希娜,波希娜女士用優美的文字勾勒出一個慷慨、才華橫溢、略帶幾分詼諧的偉大靈魂,向世人展示了一位天才不斷戰勝自我的心路歷程,充滿魅力的迪奧世界。

媒體推薦

迪奧是我們這個時代獨一無二的、擁有敏捷智慧的天才,這個迷人的名字——是“上帝”和“金子”的組合。
 ——讓·科克托
克里斯汀·迪奧是一位傳奇人物。直到今天,他的精神依然如明星閃耀,他的名字是美麗、優雅和生活樂趣的永恆標誌。
時裝,總是隱藏著許多秘密。但是如果你想要了解迪奧時裝屋的脈動,你就得了解它是如何開始的。我剛開始在迪奧時裝屋工作的時候,這本書就是我的“聖經”。它給我洞察力,我長期以來一直特別想親口問問迪奧先生的許多問題,都在這本書里得到了回答。
——迪奧首席設計師 約翰·加利亞諾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波希娜譯者:尉曉東潘洋
瑪麗-法蘭西·波希娜女士,在巴黎高等經濟商業學院ESSEC奢侈品管理專業以及倫敦藝術大學時裝學院任教,主講時裝管理及奢侈品管理,曾先後出版多部關於該領域的專著,其中包括法國羅貝爾·拉封出版社出版的《你好,博薩克先生》、法國雷加爾出版社出版的《尼娜·里奇》、法國P.O.L.出版社出版的《保羅·里卡德,人有相似》以及《難以抵擋的阿涅麗》。

目錄


前言
1.格朗維爾的街角
2.可怕的孩子,可怕的父母
3.通往自由之路
4.破碎的鏡子
5.戰爭、和平與啟示
6.幸運之星
7.初登舞台
8.幸福時光
9.勉為其難的英雄
10.美國愛情
11.珍寶
12.微笑的禮服
13.與時間賽跑
14.裝扮天使
致謝

序言

克里斯汀.迪奧是一位傳奇人物。直到今天,他的精神依然如明星閃耀,他的名字是美麗、優雅和生活樂趣的永恆標誌。
1947年2月12日,迪奧先生揭幕了驚世駭俗的“新風貌”女裝,霎那間,整個世界為之停頓。迪奧的名字出現在世界各地報紙的頭版頭條,幾乎一夜之間,全球的女性都為之傾倒,她們想得到這種柔弱的氣質——迪奧詮釋的女性特質、迪奧的時尚、迪奧的“新風貌”。克里斯汀。迪奧完美呈現了沙龍時代的夢想與浪漫,並將之帶到大街上。二戰後的配給時代結束了,女人因迪奧而再次盛放,再次觸摸夢想。時尚女裝,在提供功能性的同時,更為全球的女性提供了美妙的幻想
五十年過去了。1997年,我,一位掌管迪奧女裝設計的英國人,結合TSA:、優雅的法國傳統,為迪奧時裝屋奉獻了我的第一個“新風貌”系列。2007年,在迪奧先生開創的時裝屋工作了十年後,我達到了新的高峰;很不幸,那是迪奧先生未曾達到過的高度。
猶記得迪奧先生由於心臟病突發而離世時,迪奧的名字、迪奧的品牌和迪奧的夢想,仿佛將要被世人遺忘。然而儘管失去了靈魂的創始人,迪奧時裝屋仍在盡力存活。

文摘

1.格朗維爾的街角
迪奧是我們這個時代獨一無二的、擁有敏捷智慧的天才,這個迷人的名字——是“上帝”和“金子”的組合(dieu和or)。
——讓·科克托(Jeancocteau)
夏逝秋至,季節來到了9月,娛樂場外的桌和椅一個接一個地消失了,旅館的百葉窗被拉下;小鎮格朗維爾(Granville),這個旅遊勝地,也拉下了本季的帷幕。在接下來的9個月內,小鎮格朗維爾將用輕歌劇和舞蹈大廳的悠揚音樂,換來一個相當安靜的,更具英式氛圍的周日午後。當地人恢復了安息日裡的散步活動,沿著大街踱來踱去。寬廣的濱海廣場,一面毗鄰大海,另一面則一直延伸到懸崖邊上。舉止優雅的格朗維爾男市民,縱然妻子挽著他們的胳膊,依然不忘記用圓邊小帽一邊踱步,一邊彼此問候。在懸崖頂部,你能縱覽這個老航運城市,從左到右。你也能一眼就瞥見那些掩映在樹木叢中的私家宅院——縹緲的輪廓漂浮在歐仁·布丹的油畫布的前方;船桅,則浸透消融在卡米耶·畢沙羅筆下的天空里,或者就浮現在當地藝術家雷歐薄霧蒙蒙的海景畫中……再一次,格朗維爾成為畫家和孤獨夢想家的天堂。
再也沒有比平靜的商業淡季,更讓小克里斯汀·迪奧喜歡的了。1907年,他的父母就居住在懸崖頂部邊緣的一所大房子裡,那裡俯瞰大海。縱然,植物稀疏,頗有沙漠島嶼之感,但迪奧太太迅速動手,用一個大花園將自己圍了起來。一排倉促種下的小松樹成為小男孩的第一個藏身之地。沒錨,他是坐在幾棵小樹之間,但小克里斯汀卻喜歡想像為:自己正坐在茂密的原始森林裡。那些小灌木叢,將和他一起成長,並將繼續成為他的私人庇護所。
夾雜著暴風雨的黃昏,小克里斯汀會待在布草房里,幾個小時內,寸步不離地貼在窗戶上,望向遠方地平線上的黑色集雲,女傭則在一旁借著小油燈做針線。他們講的鬼故事,把哥哥雷蒙德逗得咯咯直笑,卻把小克里斯汀嚇得毛骨悚然,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隔壁遊戲室里的壁櫥,情況無二。雷蒙德有時會把小克里斯汀推到漆黑一團的壁櫥里,然後用可怕的招數嚇唬他。布草房可不這樣,這裡是克里斯汀的最愛。女人們哼哼著流行歌謠和催眠曲,這使小克里斯汀變得很平靜。瞧見燈火投下的搖曳身影,暴風雨給人帶來的焦慮,就漸漸融化為暖暖的溫柔。窗外,三桅船發出返航回港的信號,毛毛雨溫柔地打濕地面,教堂的鐘響了……屋內,夜晚的各種聲音,都被遠處的景色和降下的黑暗包裹起來。
每逢聖誕節,全家人都會一起出行前往巴黎,拜望祖父母。孩子們戴著水手帽,坐在長長的豪華轎車裡。圍坐在孩子身邊的是女士們,巨大的羽毛頭飾和面紗蓋住了她們的臉,為的是阻擋灰塵。女家庭教師、女傭和機械師也會一起擠進來,此時可別奢想舒適。小山一樣的行李在車頂上搖搖欲墜。歷經數不盡的小故障和最終泄了氣的輪胎,他們來到了眼花繚亂的巴黎。巴黎,是燈的城市。這個童話般的世界,不僅有電,還有電影院;不僅有協和廣場,還有夏特萊大劇院。在夏特萊大劇院你能看到儒勒·凡爾納的《環遊地球八十天》,你也有機會在《魔鬼的藥丸》里被魔鬼撒旦的大喇叭嚇破膽。
這裡,是比小克里斯汀的故事書還要不可思議一百倍的地方。在格朗維爾的家裡,小克里斯汀會一邊凝視著夏爾·佩羅的童話故事或《海底兩萬里》,一邊想像著“鸚鵡螺”號里的大廳——對他來講,最壯觀的就是——尼莫船長的藏身之地,海怪在箱子和絡腮鬍子上跳舞的地方。同樣有趣的分別是,格朗維爾家裡的日本屏風和裝飾走廊與樓梯的竹隔板。小克里斯汀會特意找來凳子站上去,以便看個仔細。他或凝視,或眯縫著眼,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去撫弄鳥兒刺繡的雙翼,撥弄發出滴答聲的珠子,或伸出手去夠上面的蝴蝶。結果是,小克里斯汀不止一次地被椅子扣在了地上。此時,克里斯汀就如同阿拉丁,身處神奇的大山洞,所見之處都是閃閃奪目的“財寶”。客廳里的玻璃壁櫃同樣讓他興奮不已:瓷質的公爵夫人,緊挨著洛可可式的寶塔和羽毛扇子,瓷質糖果盒上的小蓋兒是兩個擁抱著的牧羊人,還有好多來自穆拉諾的玻璃小玩意兒。最好的是那個,用潘帕斯草原上的巨型羽毛和緞花裝飾的壁爐。晚上,每當克里斯汀躺在床上,凝視頭上刻紋裝飾天花板上懸盪著的彩色玻璃夜燈,那些各式各樣的神秘之物就會一股腦地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跳舞,直到他睡著。
沒有什麼能比狂歡節更能點燃小克里斯汀的想像力了。大齋節前的最後那幾天,穿著繽紛多彩的花式服裝進行巡遊,在格朗維爾,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本地的孩子們,在相當早的年齡就接受了狂歡節的入門指導,感受它的樂趣。克里斯汀3歲時,第一次參加了狂歡節慶祝活動。身穿水手服,配上白色小帽和彩帶,小克里斯汀和雷蒙德手拉著手一路小跑。和他們一起跑的,還有一群來自良好家庭,嘰嘰嘎嘎的小女孩兒。多么美妙的狂歡節啊!所見之處,到處都揮舞著鮮花,色彩和裝飾物。要是“狂歡節之王”打他們身邊經過,孩子們的小眼睛,準保立刻瞪得
圓鼓鼓。今年的“狂歡節之王”是誰,他會穿成什麼搞怪的樣子出來呢?充滿異國情調的阿卜杜勒-阿齊茲陛下?亦或是漁夫打扮的海岸之王、企鵝公主?為什麼就不能是餐桌之神,餡餅男爵呢?
狂歡節里,小克里斯汀會花上好幾個小時站在那裡,觀看遊行表演。隊伍中領頭的是來自鄉村的吹喇叭的人,隨後跟著戴著小帽的打鼓人和第三十二團的退伍老兵,他們都歡快地踏著號角嘹亮的吹奏聲一起登場。接下來亮相的是各種巨大的人物造型,他們奇形怪狀,風格各異。他們後面跟著的,是有十足反差效果的小人國居民,鮮艷的色彩和怪誕的手勢極具歡慶效果,一點也不遜色。要知道,迪奧童年時代的圖畫書里,可充滿了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童話形象——有倚靠巨大太陽、容光煥發的侯爵夫人,還有手戴翠綠鐲子、跨坐白色大象的看象人。4個無眠的日日夜夜,滿眼都是搖曳多姿的華爾茲和波爾卡,交織著絢爛奪目的煙火,雀躍的遊行隊伍,穿過用鮮花裝飾成的拱門。格朗維爾的狂歡節,著實令人難以忘懷。
格朗維爾的狂歡節傳統,可以追溯到那段壯麗的過去。那時的格朗維爾,是航赴紐芬蘭的起程點。是的,輝煌的過去。直到19世紀初,這個傲立岩層之上,俯瞰英吉利海峽的小鎮,都以鱈魚捕撈和造船業而聞名遐邇(僅次於它的鄰居和競爭對手聖馬洛)。去紐芬蘭的航船,通常會在懺悔星期二當天出發。[懺悔星期二是狂歡節的最後一天,之後就是聖灰節,聖灰節是大齋期的第一天。]在起錨和開船動作之後,面臨的情況可能會是:海難、疾病和寒冷。這給即將起程的航海者一個足夠充分的理由,要在無休止的,一輪又一輪的慶祝活動中盡情歡樂。雖然,在世紀之交,格朗維爾的航海活動逐漸宣告結束,然而,狂歡節的傳統則一直延續下來。沒有誰,能與格朗維爾相抗衡,甚至是與附近孔卡地區的漁船之間的競賽,格朗維爾也絕不會敗下陣來。這個場面壯觀的激烈競賽是在聖馬洛修道院與休塞群島之間的海灣上舉行的。普天同慶,舉鎮狂歡的大好氣氛緊緊鉗住了格朗維爾市民的心,狂歡節,最終貫穿整個夏季,以滿足不同觀眾不同的期待。去海邊度假的時髦新消遣,伴隨著鐵路的開通,使“美好年代”的格朗維爾,逐漸抖去它作為清靜港口城市的過去,成為一個風靡的旅遊勝地。
此時,正值資產階級的全盛時期。他們不僅大興土木,豪修建築,還發明了新的消遣方式,並極度沉湎其中。之前的娛樂場,於1911年退出了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奢侈豪華的新面孔。直通海灘的小路,在一次規模巨大的行動中被拓寬,這其中涉及到要切除一整段的岩石面。這次全面規模的旅遊開發行動,皆源於諾曼第酒店集團的項目,該項目由古爾茲出資。當時的法國社會擠滿了美國的千萬富翁家庭,古爾茲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的新旅館“諾曼第”,終結了格朗維爾大酒店和白恩酒店在格朗維爾的美好時光。優質的海灘細沙,全方位的運動和音樂娛樂項目,這一切令格朗維爾倍感欣喜地在報紙上看到了諸如此類的標題——“法國北部的小摩納哥”。格朗維爾,成為上流社會的聚會之地。這些上流社會的參與者,配齊了包括保姆在內的隨從人員,攜妻帶子,一年到頭,蜂擁而至來到格朗維爾。
克里斯汀·迪奧於1905年1月21日,凌晨1點30分,出生於法國昂熱地區的羅亞爾河谷鎮。小迪奧是亞歷山大·路易斯·莫里斯·迪奧(AlexandreLouisMauriceDiorr)的第二個孩子。那一年,莫里斯·迪奧32歲;他的妻子,瑪麗一瑪德琳·朱麗葉·馬丁26歲。從身材上看,克里斯汀和他的哥哥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雷蒙德身體結實,背部寬闊,腦袋方正。克里斯汀則體型較小,有著一張杏仁形的臉,和一雙略微下垂,但明亮、輕快的眼睛。哥哥是純粹的諾曼第人,而年輕的弟弟則繼承了母親的昔時法國安茹省的特徵。
1909年,克里斯汀·迪奧出生4年之後,他和哥哥雷蒙德的隊伍中,有了妹妹傑奎琳的加入,一年後,又有了弟弟伯納德。家中的次子繼續成為孩子們中與眾不同的那一個,類似於兄妹身邊那根脆弱的竹軸。事實上,小迪奧與他1917年出生的、最小的妹妹姬奈特最為相像。
莫里斯·迪奧的目標之一,就是令家人幸福,尤其是他的妻子。最首要的就是,讓妻子適應迪奧一大家剛剛搬入的名為“羅經點”的鄉村別墅(名字源於羅盤上的菱形羅經點)。新環境遠離地理位置較低、有商店和市場的城鎮。小鎮的客棧里供應著當地的蘋果酒和沁人心脾的香氣。但一個事實是,每逢風兒跑錯方向,從莫里斯·迪奧家的化肥廠冒出來的濃烈而難聞的煙就越過偏遠的小村,席捲大街小巷。“又是迪奧家的味道”,鄉親們表情冷漠挖苦地說道。位居海邊高高的新住所里,莫里斯和他的妻子倖免於聽到這些憤怒的聲音。
瑪德琳·迪奧立即著手一項即將占用她未來幾年歲月的工程——用花草樹木把自己圍起來。首先,是個簡單的改變——為粉紅色拉毛外牆添加一個走廊,她打算把那兒做成溫室的一部分。母親對植物的熱情,小克里斯汀很快就瞭然於心。通過閱讀豐富多彩的郵購種子目錄,小克里斯汀熟知了它們的名字和種植方法。每天,小克里斯汀都會熱切地去見郵差,時刻做好迎接新一期的準備。克里斯汀·迪奧是迪奧子女中唯一一個繼承母親“綠拇指”——善種花草才能的孩子,和母親如影隨形。小迪奧會偷聽母親與園丁們的談話,對母親與眼下這股風的戰鬥感同身受,因為這風在不斷威脅母親的植物園事業。儘管迪奧夫人在她的花園和植物外圍都修建了防風林,但那些植物卻始終未能紮根。最後被迫在蔬菜園的一頭立起了溫室。在那裡,迪奧夫人可以把到季的植物儲存起來,直到第二年的春天。
1911年,迪奧全家移居巴黎,將格朗維爾的房子轉作為度假住處。巴黎的公寓,位於新潮的第十六區與慕特區為鄰,旁邊就是布洛涅森林公園。面對生活環境的變化,6歲的克里斯汀起初並不高興,他那充滿灌木和花卉、懶散的田園詩般的童年被連根拔起。但不久,他就愛上了巴黎的新家。
迪奧夫人一心要用當下最流行的式樣裝飾巴黎的居所。迪奧夫人把它解釋為路易十六式,但用的卻是當下的流行樣式。她的兒子對漆模成型、鑲玻璃的大門和錦緞花紋牆紙感到著迷。這種高度的現代性,徹底改變了1880年的“上流社會時代”,顛覆了那個時代上層中產階層的主導風潮。漫步於布洛涅森林公園,克里斯汀·迪奧愜意舒適的童年時光,是在有著時髦鄰居的公寓中度過的。克里斯汀在格爾森高中接受了學校教育,並在那兒,結識了他的第一批朋友。
瑪德琳·迪奧,如規劃她盛大的園藝項目一樣,有條不紊地撫育她的孩子。此時正值維多利亞時代,激情的釋放和展示,很可能被認為是對人格品質的削弱;嚴格,才是規範。甚至最小的孩子,妹妹姬奈特(後來改名為凱薩琳),都記得母親是如何“對待我們女孩,比男孩更嚴格”。克里斯汀,是孩子中唯一一個成功彌補這兩個世界差距的人。他的兄妹認為他是“母親的寵兒”,而他卻發現,進入母親的世界,絕非易事。在克里斯汀記住母親所有鮮花的名字、像小尾巴似的跟著母親在房前屋後轉上幾小時、仔細地琢磨母親對環境的選擇之後,早年母親對房間和花園的裝飾熱情,才慢慢將他們的母子關係“種植”成一個無須言表的同盟。
電話幾乎處於萌芽狀態。莫里斯·迪奧在“羅經點”別墅里安裝了一部,是鎮子裡最早的一個。他們的號碼是,格朗維爾12。這個禁止孩子使用的神奇儀器發出的丁零聲,向來都會激起兒童的興奮,但是,未經父母的許可,沒人敢“拜會”它。這種稀罕的對待同樣包括父親莫里斯·迪奧的房間。除非房間的主人,否則任何人都禁止入內。父親在別墅後面開一個獨立的入口,這樣來訪者的進進出出,就不會煩擾到家中的其他人。入口經由一個封閉的、帶飄窗和馬賽克地面的門廊,地面圖案的中心是菱形的羅盤指針。這裡也是放電話的地方,它被鎖在一個木製鍾匣里,父親莫里斯·迪奧掌管著鑰匙。
父親的房間,令克里斯汀感到拘謹和敬畏。文藝復興時期的掛鍾,裝在錫鉛合金盒裡,盒上飾有令人膽戰的武器——戟。女黑人面具,似是頃刻就能把他吞掉一樣,令恐怖氣氛更加濃重。版畫上描繪著虛張聲勢,滿臉髭鬚的持槍士兵,則多少讓人安心一點。克里斯汀知道父親是個溫和的好心人,但也免不了帶著顫抖去理解和研究這些東西。這裡也是家中叱責和懲罰的地方,與許多令人不快的事情有關——和門旁的餐廳一樣。敦實的亨利二世家具旁,孩子們在父親嚴厲的注視下進行著無限漫長的膳食。這時,父親會身穿立領服裝,主持家庭“聚會”,不時發出一些無可爭辯的聲明。迪奧先生行使慈父的權威與他作為幾個公司主席的指揮風格頗為相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