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

《八正道》是釋迦牟尼佛的理論,是佛教的經典著作。

《八正道》鎖定人生成功必由之路
《八正道》是人類最科學的修養大全
《八正道》是人生進化的可靠保障
《八正道》是真理的組成部分和生動體現

本書為什麼要將釋迦牟尼佛的《八正道》理論單列出來,並作為重要專題進行講解呢?那是因為兩千多年來,人們對八正道雖早就嚮往已久,渴望知道佛學這一“千古真理、人生指南”的真正內涵,但卻因苦於久久找不到真解而疑慮重重。然而,在佛陀涅槃已經兩千五百多年後,八正道的真解終於能夠在今天這個偉大的時代首次問世,這個千載難逢的奇緣,怎不令人歡心鼓舞!

從前,有人把《八正道》視為“小乘”的內容,那是因為不能識其廣博且深遠的含義之故。雖然大乘佛法和小乘法都強調了嚴格修悟自己的重要性,但小乘法門的主要特徵是“以苦消業”,追朔其源頭,恐怕還是沿襲了古印度婆羅門教的遺風。這種修煉方法,因其不能脫離狹隘和片面性,而導致難以獲得正果;至於那些注重追求名利色情假的所謂修行門類,恐怕連小乘都不如,只能算作“未入流”或“非正道”的誤導吧。

佛陀創建並倡導的大乘佛法,是我們當下探討的主題。大乘佛法修悟的主要特徵是“以德補業”或叫“建功立德”,這個德指的是什麼呢?就是指人們通過修煉後,能夠達到覺悟的八種功德。《八功德》也就是《八正道》的別名,二者的語言切入角度雖有不同,但其實質內涵卻完全相同,應該說二者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如按八種正道的方法修悟,可獲得八種覺悟的美德;反過來說,只有追求修悟八種功德,才能算是真正地懂得了應該遵循的八項正確大道之理。佛陀創造了八功德和八正道這兩個名詞,是為了從不同角度宣說人生真理而用。

智慧,是統帥一切的根本,是人人由衷嚮往、個個夢寐以求的人類最大財富。哪個人不想自立成材?哪個人不期盼自己的子女、弟子、學生和親人成材?人們最渴望知道的是獲得大智慧的途徑和秘訣;正好,佛祖通過艱難卓絕不平凡的親身體驗,總結出一套高度凝練的科學獲慧方法,她就是人類心儀已久的瑰寶《八正道》。這八個正道正是我們:獲取能量之動力、修心養性之指南、人類道德之總匯、生命智慧之源泉。若想走人生成功之正道,就萬萬離不開她。

佛陀的《八正道》理論,在世間已流傳了兩千五百多年,她是人間正道、善道、修道和得道的理論基礎,也可以說是我們做人的總依據,是人類道德的總標準,是人類智慧經驗理論化的珍貴結晶,是人生指南和座右銘,她是完美完善的修心養性大全(當然文字有限,修悟無邊)。八正道就是大乘佛法的唯一門徑、不二法門;小乘等一切法門不可與之混談。在自古以來文字記載中,八正道在這裡首次得到準確圓滿的解釋,這完全歸功於佛陀、諸位菩薩的大智大慧和大慈大悲。

當年佛陀在印度各國講法,廣受朝野上至國王、下至奴隸的普遍愛戴和敬仰,法會中常常出現萬人空巷的動人局面,那種人類有史以來最壯美的景象是最令人神往的。佛法的偉大,令歷代智者所傾倒,究其原由,我們可以從八正道——八功德理論中窺視一斑。從學悟中我們必定能感受到佛陀理論和教法的和煦與溫馨。

歷代的修道人和諸位菩薩都很崇拜佛陀的八正道理論。在千萬個以獨創精神學悟八正道的智慧百花園中,讓我們單表其中一枝,下面這首經文就是著名的太白金星菩薩在學習八正道中,用自身學悟之真切體會,並在佛陀親臨指導下,創作出的一首美妙經文;文中將八正道剖析成為八個根本,因為能準確、生動、通俗而富有時代精神地表達了佛陀本意,所以是八正道之精確正解。有了她,我們學悟八功德(八正道)方能進入正確軌道。佛陀還特將這‘八個根本’命題為《菩提咒》
悟以性為本,道以根為本,
修以心為本,人以善為本,
畜以獻為本,自然以宇宙為本,
生活以勤勞為本,萬物以正為本。

解釋題目《菩提咒》:菩提是覺悟,咒在此當準則講,意思是覺悟的規則吧。
一、悟以性為本:人的悟性最重要,心性寬容 則增長智慧;心性狹隘則丟失能量。
二、道以根為本:側重覺悟自己而自度才能紮下道根,否則便會失去道心。
三、修以心為本:心空心靜方有定力,小事若能胡塗,大事才能明白。
四、人以善為本:只有自善其身和善待他人,才能知足常樂。
五、畜以獻為本:少欲無求、甘願奉獻才能塑造品格。(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因其進化有連續性,所以人的身上必然還保留著動物的貪慾等惡習。)
六、自然宇宙為本:遵循宇宙規律行事而不強求、不埋怨。
七、生活以勤勞為本:勤勞和勤奮是人生基本功和美德。
八、萬物以正為本:運用正確的善念,排除妄念、邪念和雜念。
以上對“菩提咒”的簡要剖析,也等於是“八正道”、“八功德”的真解。
菩提咒的八個根本,與八正道和八功德的排列順序是一致的,三者的內容是相等的。

以下就是《八正道》、《八功德》、《菩提咒》和《學習體會》的正確排列順序:
1、正思維-----智慧功德――悟以性為本———寬容
2、正語---不疲倦功德――道以根為本———悟己
3、正定-----禪定功德――修以心為本———悟空
4、正命-----知足功德――人以善為本———善待
5、正業-----無求功德――畜以獻為本———施捨
6、正見-----遠離功德――自然以宇宙為本—不怨
7、正精進-----畢竟功德――生活以勤勞為本—勤奮
8、正念---不妄念功德――萬物以正為本——壓邪

八正道體現了如來佛智慧的最高層次,八正道展示了佛祖總結全人類智慧的最高結晶,八正道是人生指南和座右銘,是人類求得進化的科學依據和完美完善的最佳方法。這八個方面缺一不可,多一累贅,在不斷地學習中,就會發現和掌握其中的玄機與奧妙而受益無窮。

這位太白金星菩薩非常敬仰佛祖的八正道理論,並將自己的學習心得和學習竅門歸納整理成佛學經文《菩提咒》,有了《菩提咒》的八個根本作依據,學習八正道從何處下手的問題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對於八正道的注釋,《菩提咒》堪稱古今中外之精湛首創;一個人若想獲取智慧而達覺悟,就非按照這八條準則去做不可。這是做人的第一瑰寶,無可替代。

瑞士的德維茲教授曾深有體會地說:“不管我是否是佛教徒,我已經觀察了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宗教體系,我最後得知從意境美妙和博大精神來看,沒有哪一種宗教能超過佛教的四聖諦、八正道,因此我願意按八正道去安排我的生活。”

德維茲教授這段有真知灼見的話語是千金難買的,這是充滿智慧的千慮之一得。如果德維茲教授若能巧逢機緣,有幸看到太白菩薩的這首經文《菩提咒》,他一定會感到如獲至寶而欣喜若狂。只有肯追求真理和具獨創精神,才能心胸寬闊目光遠大。其實菩薩也是人,是實踐真理、寬容大度而覺悟了的人。這位瑞士教授是在追隨菩薩道且具遠見卓識,因此也必定能獲得好果報。

德國學者馬克思•繆勒說:“佛就是其所宣說的所有美德的化身,在他四五十年間成功而事件繁多的傳教生涯中,他將所有的言說都付諸於實踐,任何一處都不曾發現他表現過人性的弱點或發泄過任何低劣的感情,佛陀的道德準則,是世間所知道的最完美的道德準則。”

這些肺腑之言是發人深醒的,因為佛光普照才是真理。科學越發展,人類越進步,佛陀和佛陀的教法就將越廣泛地深入人心。

人類的老師---菩薩已把窗戶紙捅破了,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有性降低智慧,無性增長智慧型;智慧是統治一切的,有了智慧就有了一切,沒有智慧就會失去一切;所以可以說,人生的意義完全在於智慧擁有了多少。那么怎么能獲得較多的智慧呢?答案是實施八正道。從何處入手呢?答案是實施寬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