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注全譯神農本草經》

《全注全譯神農本草經》

《全注全譯神農本草經》是張登本編著的醫學作品,由新世界出版社在2009年12月1日出版。該書是了解中醫基礎理論的一部上好入門讀物。是中醫藥理論體系形成的四大標誌之一,是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奠定了中藥學基礎。為我國早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第一次系統總結,中藥理論體系便由此發生、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46種),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為中藥理論精髓。書中對每一味藥的產地、性質、採集時間、入藥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詳細記載。對各種藥物怎樣相互配合套用,以及簡單的製劑,都做了概述。全書強調辨證施藥、重視服藥時間與療效的關係、踐行“藥有陰陽”理論的價值、認為“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有寒熱溫涼四氣”、藥有“七情和合”、“有毒無毒,斟酌其宜”等觀點,具有深遠的價值。 《神農本草經》文辭並不深奧,義理亦不艱澀。故而在譯註此書時以“注釋為主,校勘為從”為原則,力求將書中所涉及的中醫藥知識儘可能多的呈現給讀者。注釋以通俗易懂為務,譯文則以“信、達、雅”為準繩。

作者簡介

張登本男1944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內經》研究專家,陝西中醫學院中醫基礎理論學科學術帶頭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從事中醫基礎理論和《黃帝內經》的教學和科研工作30多年,主編教材、論著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代表作有:國家規劃教材《中醫學基礎》、《內經詞典》、《內經的思考》等。

編輯推薦

張登本教授主持全注全譯中醫經典系列著作之一,從事醫藥研究40餘年的著名教授,詳細註譯中醫經典著作,了解中醫基本理論的必讀書。
全注全譯神農本草經》譯註原則:
1.為了使讀者檢閱方便,對相同內容的注釋,只有隨見隨注,不作“另見”處理。
2.凡病證名稱的注釋,簡要地指出其主要病機和主要症狀特徵,遵循《中醫大辭典》對病證詮釋的標準,不做繁瑣的考據。
3.凡生僻字,一律在字或詞後用漢語拼音加同音漢字的方法處理。
4.凡書中365味藥的注釋,均按今人《中藥學》的表述方法予以注釋,以便於讀者古今對照學習和考察。
5.凡目錄與正文中的藥物名稱不一致時,則根據正文內容,參考現代中藥學中規範用字而予以逕改,不出注。
6.底本中使用的繁體字、異體字,一律規範為現行通用的簡化字。
7.明顯屬於因形致誤,因傳抄致誤,因讀音相近或相同而致誤者,結合上下文意和相關校本逕改而不出注。如“栝”“括”、“銜”“御”、“薇”“微”、“飢”“肌”等。
8.凡不校不注難以明白而影響文意和讀者閱檢者,則必須出校、出注。
9.全書標點的處理,主要以文意而定。同時也參閱了尚志鈞的校點本處理。

目錄

《神農本草經》研究述評
神農本草經卷一
序錄
神農本草經卷二
上品
1.丹砂
2.雲母
3.玉泉
4.石鐘乳
5.礬石
6.消石
7.朴消
8.滑石
9.空青
10.曾青
11.禹餘糧
12.太一餘糧
13.白石英
14.紫石英
15.五色石脂
16.菖蒲
17.菊花
18.人參
19.天門冬
20.甘草
21.乾地黃
22.術
23.菟絲子
24.牛膝
25.茺蔚子
26.女萎
27.防葵
28.麥門冬
29.獨活
30.車前子
31.木香
32.薯蕷
33.薏苡仁
34.澤瀉
35.遠志
36.龍膽
37.細辛
38.石斛
39.巴戟天
40.白英
41.白蒿
42.赤箭
43.菴營子
44.菥蓂子
45.蓍實
46.赤芝
47.黑芝
48.青芝
49.白芝
50.黃芝
51.紫芝
52.卷柏
53.藍實
54.蘼蕪
55.黃連
56.絡石
57.蒺藜子
58.黃芪
59.肉蓯蓉
60.防風
61.蒲黃
62.香蒲
63.續斷
64.漏蘆
65.天名精
66.決明子
67.丹參
68.飛廉
69.五味子
70.鏇花
71.蘭草
72.蛇床子
73.地膚子
74.景天
75.茵陳蒿
76.杜若
77.沙參
78.徐長卿
79.石龍芻
80.雲實
81.王不留行
82.牡桂
83.菌桂
84.松脂
85.槐實
86.枸杞
87.橘柚
88.柏實
89.茯苓
90.榆皮
91.酸棗
92.乾漆
93.蔓荊實
94.辛夷
95.杜仲
96.桑上寄生
97.女貞實
98.蕤核
99.藕實莖
100.大棗
101.葡萄
102.蓬藁
103.雞頭實
104.胡麻
105.麻黃
106.冬葵子
107.莧實
108.白瓜子
109.苦菜
110.龍骨
111.麝香
112.熊脂
113.白膠
1l4.阿膠
115.石蜜
116.蜂子
117.蜜蠟
118.牡蠣
l19.龜甲
120.桑螵蛸
神農本草經卷三
中品
121.雄黃
122.雌黃
123.石硫黃
124.水銀
125.石膏
126.磁石
127.凝水石
128.陽起石
129.理石
130.長石
131.石膽
132.白青
133.扁青
134.膚青
135.乾薑
136.藁耳實
137.葛根
138.栝樓根
139.苦參
140.茈胡
141.芎勞
142.當歸
143.麻黃
144.通草
145.芍藥
146.蠡實
147.瞿麥
148.元參
149.秦艽
150.百合
151.知母
152.貝母
153.白芷
154.淫羊藿
155.黃芩
156.石龍芮
157.茅根
158.紫苑
159.紫草
160.茜根
161.敗醬
162.白鮮
163.酸漿
164.紫參
165.藁本
166.狗脊
167.萆薢
168.白兔藿
169.營實
170.白薇
171.薇銜
172.翹根
173.水萍
l74.王瓜
175.地榆
176.海藻
177.澤蘭
178.防己
179.牡丹
180.款冬花
181.石韋
182.馬先蒿
183.積雪草
184.女菀
185.王孫
186.蜀羊泉
187.爵床
188.梔子
……
神農本草經卷四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