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急著吃三餐》

《先別急著吃三餐》

《先別急著吃三餐》中有最簡單、最省錢、最有效的驚奇健康革命。耶穌、穆罕默德、釋迦牟尼、孔子也遵行的飲食法則。長壽研究專家、著作等身的自然醫學博士教給你最健康的超少食生活。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先別急著吃三餐》作者告訴大家少吃可以減緩老化進程,少吃可以增強免疫力,少吃可以增加抗壓性,少吃可以讓頭腦更清晰,少吃可以消除身體疲勞,少吃可以抵制發炎性疾病,少吃可以使排便通暢,少吃可以增強性能力,少吃可以開創嶄新命運。

編輯推薦

早餐(擇其一)

1不吃
2喝茶配酸梅
3生姜紅茶1-2杯
4胡蘿蔔·蘋果汁1-2杯
5薑茶1-2杯加胡蘿蔔·蘋果汁1-2杯

午餐(擇其一)

1蕎蕎麥麵(含魔芋、裙帶菜、面)加上許多蔥和辣椒粉
2披薩或意大利麵加上辣椒醬
3白飯或便當要細嚼慢咽,吃八分飽以下

晚餐

含酒精在內,吃什麼都可以。
超少食是一種生活狀態,你準備好了嗎?
《先別急著吃三餐》真人實證!石原式少食健康法,長踞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榜的健康書。

作者簡介

石原結實,1948年出生於長崎縣。其歷代祖先皆為日本古代種子島藩主的御醫,現為日本No.1的自然醫學養生博士。
石原結實畢業於長崎大學醫學部,專攻血液內科.並取得該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之後前往以治療疑難雜症的飲食療法聞名於世的瑞士貝納醫院研習,且多次親赴喬治亞共和國的高加索長壽村調查,榮獲喬治亞共和國科學協會長壽醫學會榮譽會員。
石原博士曾在長崎原爆醫院服務,接觸過許多現代醫學無法治癒的患者。1985年石原博士在伊豆、伊東地區開設了斷食療養所,施行以“胡蘿蔔&蘋果汁”“運動”“溫泉療養”為主的斷食療法.獨創的中醫食療法極受日本各界名人信賴。石原醫師目前擔任石原診所院長.參與廣播、電視的健康節目,每年還會巡迴日本演講50-60場,著有《日本No.1自然醫學家的“健康保證班”》《好食物事典》等書。

譯者簡介:

歐凱寧,曾任職日文專利事務所,喜愛影片創作、翻譯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創意新鮮事物,專研中世紀武器,現為專職譯者。

目錄

插圖插圖
前言少吃才是最棒的健康良方
第1章有人就是一天一餐,照樣健康
醫生跟職業拳擊手真的都這么做
我也靠著“一天一餐”,常保健康
分享1我靠著飲食與運動,三個月便克服了糖尿病!
分享2我靠著“一天一餐”飲食法,治好了許多疾病!
分享3斷食把我的水腫和倦怠感消除了!
一天一到兩餐,肚子餓的時候怎么辦?
專欄名醫所進行的每日健康課題
第2章現代人就是吃太多
不吃的效用
少吃與壽命、老化
少吃與癌症
少吃與免疫力
少吃與老年相關疾病
少吃與心臟
少吃與發炎性疾病
少吃可以促進排泄
少吃可以消除身體疲勞
少吃可以讓頭腦更清晰
少吃可以增強性慾
少吃可以增加抗壓性
少吃可以開創嶄新的命運
專欄有關免疫力與白血球
插圖插圖
第3章以中醫角度來思考少吃的功效
中醫定義的“疾病”是什麼?
“淤血”持續太久,就會變成“真正的疾病”
1——疹子
2——發炎
3——動脈硬化、高血壓、血管栓塞、出血、結石
4——腫瘤(癌症)
污染血液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1——吃太多
2——缺乏運動
3——壓力
4——受涼
5——環境污染物質
6——水分攝取過量
總結來說,“吃太多”和“受涼”就是疾病主因
第4章超少食的實踐方法
石原式“基本餐”
不吃午餐的秘訣
不吃晚餐的秘訣
薑茶的做法與功效
1——紅茶的功效
2——紅糖的功效
3——姜的功效
健康檢查數值異常的人可以喝胡蘿蔔·蘋果汁
少吃兩餐健康法(一餐健康法)
一日斷食
第5章推薦同時進行的健康法
泡澡
肌肉運動
使腹部溫暖
保持積極正面情緒
攝取溫暖身體的食物
飲食生活上的其他注意要點
第6章靠‘吵食”增進健康、治癒疾病的見證
見證1y-GTP和中性脂肪值一下子就降低了
見證2告別肥胖與憂鬱,連運氣都變好了·
見證3斷食之後,才真正認識食物
見證4我的潰瘍性大腸炎痊癒了
見證5我克服了飲食障礙,終於成功瘦下來了
見證616年前得乳癌的我現在非常健康
見證7少食健康法
見證8擺脫吃太飽的不健康生活
第7章超少食療法這些我不懂!Q&A
Q“飢餓”和“斷食”、“少吃”的差別在哪裡?
Q有人一天一餐沒問題,那有沒有人是行不通的?
Q“一天兩餐或一餐”應該持續多久才好呢?
Q出現什麼症狀就應該停止少吃呢?
Q早、中、晚餐,應該少吃哪一餐呢?
Q水分應該攝取多少才好?
Q糖分應該攝取多少才好?
Q以外食為主的生活也可以實踐少食療法嗎?
一天一餐應該吃什麼才好?
Q可以喝酒嗎?
Q可以不要戒菸嗎?
Q靠著一天一餐快速瘦下來,不會傷身體嗎?
Q今天吃過頭,隔天應該怎么辦?
Q我生病了,正在治療中,可以少吃嗎?
有沒有生病時不適合少吃的疾病?
Q我討厭吃蔬菜,可以用肉食為主來少吃嗎?
Q發育期的孩子適不適合少吃?
Q我因為少吃而瘦過頭了,要繼續嗎?
少吃與斷食,執行上應該怎樣取得平衡?
我原本就吃很少,這樣一天一餐好嗎?

序言

最近我們常常聽到一個新名詞,那就是新陳代謝症候群。也有人會翻譯成內臟脂肪症候群,不過這種翻譯並不準確。metabolic=新陳代謝,syndrome=症候群,所以應該翻譯成新陳代謝(異常)症候群。
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診斷基準有以下幾項:
(1)腰圍85cm以上(男性)
(2)高血壓(收縮壓130mmHg以上,舒張壓85mmHg以上)
(3)高血脂(中性脂肪最高值)1.50mg/dl以上(正常值為50-149mg/d1)
(4)HDL(良性)膽固醇值40mg/dl以下(正常值為40-70mg/d1)
(5)高血糖110mg/dl以上(正常值為70-109mg/dl)
只要符合其中兩項以上,就罹患了新陳代謝症候群,目前日本中年男性裡面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遭遇這種狀況。

文摘

從2007年4月開始,這份晚報連載了另一個稱為“電視知名醫生的健康法”系列,其中第三次刊登的是東京市內某知名私立醫科大學腦神經中心講師,S醫學博士(48歲)的故事。我在這裡簡單地整理一下訪談的內容吧。
“原本170cm、體重70kg,站在肥胖邊緣的S醫生,如今恢復到學生時代55、56kg的體重,身體輕盈許多。而他成功瘦下來的契機,就在於當時剛好很忙,越來越找不到時間吃飯,最後每天都只吃早餐而已。最近甚至兩天才想吃一餐,有時候三天才會吃一餐。因為吃的少了,胃縮小了,所以食慾也不高。如今身體輕盈,跑步也不會上氣不接下氣,注意力提升,身體狀況可以說是好到極點呢。
“以前的人飲食生活簡單,身體又瘦又結實,我們的身體裡面也有那種基因,所以少吃一點是不會怎么樣的。但是現代人的飲食生活太過富裕,食慾越來越旺盛,胃酸分泌更多,胃袋擴張,結果肚子就更容易餓。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
2007年5月15日的《朝日新聞》里有個“sports健康中心”的專欄,刊載了前任WBC重量級冠軍辰吉丈一郎(37歲)的故事。裡面提到他“每天早上慢跑40分鐘”,飲食則是“10年來維持一天一餐”。體重則一直維持在56kg。
不管是常常被迫動上10小時以上的大手術,或是為了研究和指導學生而忙碌不已的醫科大學教授,還是不得不進行激烈運動的拳擊手,都靠著“一天一餐”過著非常健康的生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