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籬笆》

《傷心籬笆》

潘年英以自己故鄉為背景,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現代侗鄉農民生活的圖畫,它是否帶有幾分懷舊感?或許有些。在我看來,這位作家更多地是以一種發自內心的,具有獨創性的創作來展示侗鄉農民的文化,來觀察最基本的農村社會,來思考傳統習俗的保護和繼承。潘年英的寫作,顯然具有一種邊緣性質,其屬於中國文化邊界旁一種獨特的文學樣式,這種文學有其獨到的魅力和價值。

《傷心籬笆》

簡介

書名:傷心籬笆
作者:潘年英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ISBN:7532121739
印次:1
紙張:膠版紙 出版日期:2001-1-1
字數:174000
版次:1

內容提要


在這篇小說中,我們觀察到主人公自己的感情極為複雜且越來越模糊,金礦的發現破壞了原有秩序的平衡——人品增多且混雜了,人的觀念也在改變,除了主人公的父親之外,所有的農民都瘋狂地不種田了,而去淘金掙錢,這種崇拜金錢的觀念,跑買賣致了人與人關係的緊張,父親與兒生有了根本的意見分歧,最後不得不採取分家的方式結束他們之間的矛盾,陶金生活也影響了孩子們的思想和行為,他拉的教育受到了最直執著的衝擊,最後他們索性也不去上學了,而參與村人的淘金熱之中。
看一看潘年英小說的敘述過程,我閃明顯感受到他的批判現實的同進,存在著一種理想主義的傾向,即對傳統生活方式的懷念傾向。

作者簡介


潘年英,男,侗族,1963年生於天柱縣石洞鎮盤槓村。1980年考入貴州民族學院中文系,1984年畢業分配到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工作。發表過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先後加入貴州作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民俗學會、中國作家協會等學術團體。1994年榮獲莊重文學獎,1997年3月調廈門大學任教,1997年獲貴州省民間文學獎、廣西民間文學獎,2000年獲首屆侗族文學“風雨橋獎”。2001年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2003年被泉州市委、市政府作為泉州市第三批優秀拔尖人才予以表彰。 主要著作有:《我的雪天》(1993)、《民族、民俗、民間》(1994)、《扶貧手記》(1997)、《邊地行跡》(1999)。

目錄


自序
傷心籬笆
連年家書
大月亮 小月亮
秋彩
好郎歌住在那遙遠的地方
火·種·老八
嶺上飄過雲朵
遍地黃金
月地歌謠
落日回家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