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出神經系統藥理》

《傳出神經系統藥理》

《傳出神經系統藥理》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醫書,內容包括:概述、膽鹼受體激動藥、膽鹼受體阻斷藥、抗膽鹼酯酶復活藥、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以及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等。

作用於傳出神經系統的藥物主要影響作用於傳出神經系統的遞質和受體的功能,即通過影響遞質的合成、貯存、釋放、代謝等環節或直接與受體結合產生生物效應。
《傳出神經系統藥理》一片通過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案例講解了傳出神經系統藥理的一些基本內容,適合醫學院師生以及臨床醫師使用。

基本信息

《傳出神經系統藥理》《傳出神經系統藥理》
名稱:《傳出神經系統藥理》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作者: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版本:2005年9月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ISBN:ISBN7900182047/V.R
定價:¥160.00
內容簡介:本光碟為衛生部醫學CAI課件。本課件以集合文字、聲音、動畫和視頻的方式詳細介紹傳出神經系統藥理,內容包括:概述、膽鹼受體激動藥、膽鹼受體阻斷藥、抗膽鹼酯酶復活藥、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以及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等。本課件內容豐富,講解生動,製作精良。本課件由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製作,適合醫學生自學、醫學院校教學以及臨床醫師參考使用。

概述

傳出神經系統包括植物神經系統和運動神經系統。植物神經系統(vegetativenervoussystem)也稱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nervoussystem),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體等效應器;運動神經系統則支配骨骼肌。

自主神經系統排除傳出神經外,尚包括內臟傳入感覺神經,然對後者的生理和藥理研究不多。國外文獻沿用自主神經藥理一詞,實際上主要指傳出而不包括傳入神經藥理。此外,自主神經系統不應包括運動神經,但運動神經系統的遞質和受體與植物神經系統同屬一個體系,而傳出神經系統藥理一詞自可將這兩類都概括進來。因此,我國沿用傳出神經系統藥理一詞較為合理。
植物神經自中樞神經系統發出後,都要經過神經節中的突觸,更換神經元,然後才達到效應器(effector)。因此,植物神經有節前纖維和節後纖維之分。
運動神經自中樞發出後,中途不更換神經元,直接達到骨骼肌,因此無節前和節後纖維之分。

一、傳出神經系統的遞質及受體

當神經衝動達到神經末梢時,在突觸部位從末梢釋放出化學傳遞物,稱為遞質(transmitter)。通過遞質作用於次一級神經元或效應器的受體(receptor),發生效應,從而完成神經衝動的傳遞過程。作用於傳出神經系統的藥物主要是在突觸部位影響遞質或受體而發揮作用。

(一)傳出神經系統的遞質

1.遞質學說的發展1921年Loewi通過動物實驗證明遞質的存在。實驗是用兩個離體蛙心進行,當刺激甲蛙心的迷走交感神經乾以引起迷走神經興奮時,甲蛙心受到抑制,這時將甲蛙心的灌注液注入乙蛙心,則乙蛙心也表現出抑制。這就說明甲蛙心迷走神經興奮時,必定釋出一種抑制性物質,才能使乙蛙心也受到抑制。後來證明這種物質就是乙醯膽鹼。此後相繼發現神經節中的節前纖維末梢和運動神經末梢興奮時,都能釋放乙醯膽鹼。本世紀四十年代,通過vonEuler的工作證明交感神經節後纖維的神經遞質是去甲腎上腺素。至此,傳出神經系統的化學傳遞學說才臻完善。

2.傳出神經突觸的超微結構突觸中神經末梢與效應器細胞或次一級神經元間有一定的間隙,稱突觸間隙。傳出神經末梢鄰近間隙的細胞膜稱為突觸前膜;效應器或次一級神經元鄰近間隙的細胞膜稱為突觸後膜。在運動神經與骨骼肌的接頭(也稱終板),這個間隙約為15~20nm;終板的突觸後膜有許多皺褶,其中聚集著膽鹼酯酶,能迅速水解已釋放的乙醯膽鹼。在神經末梢內靠近突觸前膜處,聚集著很多直徑為20~50nm的囊泡(vesicle),囊泡內含有大量遞質乙醯膽鹼。

交感神經末梢分成許多細微的神經纖維,分布於平滑肌細胞之間。這些細微神經纖維都有稀疏串珠狀的膨脹部分,稱為膨體(varicosity)。膨體中含有線粒體和囊泡等亞細胞結構,一個膨體內囊泡的數目約在1000個左右。囊泡內含有高濃度的去甲腎上腺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