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與處世》

《做人與處世》

《做人與處世》作者季羨林先生學術研究領域廣泛,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東西方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敦煌學等。此外,季羨林先生還寫有大量散文在文學界享有極高聲譽。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年8月生於山東省清平縣(今臨清市)農民家庭。他6歲離開父母,往濟南依靠叔父為生,在那裡讀完國小、國中和高中。1930年高中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35年被錄取為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是年秋赴德國,人哥廷根大學學習,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自1954年起,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等職。
季羨林先生學術研究領域廣泛,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東西方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敦煌學等。此外,季羨林先生還寫有大量散文在文學界享有極高聲譽。

目錄

做人與處世(代序)
第一輯做人本真
我們面對的現實
關於水的斷想
大自然的報復
回頭看看
走向“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新解
關於“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東西方文化的轉折點
再談東方文化
漫談東西文化
談倫理道德
千禧感言
豪情半懷迎新紀
新世紀新千年寄語
第二輯處世叢談
漫談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再談人生
三論人生
關於人的素質的幾點思考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談禮貌
談孝
容忍
贊“代溝”
溫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氣氛
論包裝
論廣告
對廣告的逆反心理
一個值得擔憂的現象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漫談撒謊
我們為什麼有時候應當說謊?
漫談消費
中餐與西餐
從哲學的高度來看中餐與西餐
哲學的用處
思想家與哲學家
用歷史的眼光看待一切問題
第三輯處世別話
愛國與奉獻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不為
三思而行
實現人生的價值
我對未來教育的幾點希望
傻瓜
謙虛與虛偽
成功
毀譽
論壓力
論恐懼
不完滿才是人生
人生漫談
人生小品
難得糊塗
糊塗一點瀟灑一點
我的美人觀
愛情
我和書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尊師重道
老年談老

月是故鄉明

九十述懷
漫談“再少”問題
祝賀與希望
尋根漫談
希望二十一世紀家庭更美好
希望在你們身上

前言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第二,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家庭關係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這三個關係,如果能處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入本來也是屬於大自然範疇的。但是,人自從變成了“萬物之靈”以後,就同大自然鬧起獨立來,有時竟成了大自然的對立面。人類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資料都取自大自然,我們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怎樣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兩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強制手段。我個人認為,東西文化之分野,就在這裡。西方對待大自然的基本態度或指導思想是“征服自然”,用一句現成的套話來說,就是用處理敵我矛盾的方法來處理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結果呢,從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勝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們征服了。自從西方產業革命以後,西方人屢創奇蹟。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大至宇宙飛船,小至原子,無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報復的,它是能懲罰的。報復或懲罰的結果,人皆見之,比如環境污染、生態失衡、臭氧層出洞、物種滅絕、人口爆炸、淡水資源匱乏、新疾病產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弊端中哪一項不解決都能影響人類生存的前途。我並非危言聳聽,現在全世界人民和政府都高呼環保,並採取措施。古人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猶未為晚。
中國或者東方對待大自然的態度或哲學基礎是“天人合一”。宋人張載說得最簡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與也。”“與”的意思是夥伴。我們把大自然看做夥伴。可惜我們的行為沒能跟上。在某種程度上,也採取了“征服自然”的辦法,結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報復,前不久南北的大洪水不是很能發人深省嗎?
至於人與人的關係,我的想法是: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日真,二日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難免有點磕磕碰碰。在這時候,頭腦清醒的一方應該能夠容忍。如果雙方都不冷靜,必致因小失大,後果不堪構想。唐朝張公藝的“百忍”是歷史上有名的例子。
至於個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則多半起於私心雜念。解之之方,唯有消滅私心,學習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庶幾近之。
季羨林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精彩書摘

人們往往有這樣的經驗:過去帶來惆悵,現在帶來迷惘,未來帶來希望。
現在,一個新世紀,新千年就要來到我們眼前了。這正是人們讓幻想馳騁對未來提出希望的最佳時刻。
在我國報紙、雜誌上,在開會的發言中,人們確實已經提出了五花八門的希望。我想,全世界恐怕也是這個樣子吧。許多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學者、商業界的大款等等都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政治如何如何,希望經濟如何如何,希望文學如何如何,希望學術如何如何,希望人文素質如何如何,讓人眼花繚亂,煞是熱鬧。然而獨獨沒有人,至少是很少有人提出如何處理好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問題,而我個人認為,這才是未來的關鍵。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我們不能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恩格斯真不愧是馬克思主義奠基人之一。在一百多年以前,當時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還不太顯著,或者只能說是初露端倪;可是偉大的恩格斯已經注意到了,而且給世人敲響了警鐘。對這樣天才的預見和警告,我們能不五體投地地讚佩嗎?
眼前世界的形勢已經充分證明了恩格斯預見之偉大與睿智。許多自然界的和人類社會的現象已經充分證明了自然界正在日益強烈地對我們人類進行著報復,稍有頭腦的人都能看到,例子是不勝枚舉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