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幾個靈魂》

《你有幾個靈魂》

《朱建軍心理學文叢》匯集了朱建軍教授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所有著作,該文叢也是意象對話心理學流派的一套標誌性論著,集中反映了我國本土心理諮詢與治療技術的理論高度與實踐現狀。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朱建軍教授是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專家,是我國本土心理諮詢與治療方法——意象對話技術的創始人。該技術現已成為我國權威部門認定的專項心理諮詢方法之一,並有相應的資格認證,是一項根據國人特點創立的心理諮詢與治療方法。在實際治療中效果顯著。

內容簡介

朱建軍教授是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專家,是我國本土心理諮詢與治療方法——意象對話技術的創始人。該技術現已成為我國權威部門認定的專項心理諮詢方法之一,並有相應的資格認證,是一項根據國人特點創立的心理諮詢與治療方法。在實際治療中效果顯著。
朱建軍心理學文叢》匯集了朱建軍教授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所有著作,該文叢也是意象對話心理學流派的一套標誌性論著,集中反映了我國本土心理諮詢與治療技術的理論高度與實踐現狀。
一個人的性格是一個複雜的多面體,在不同的時間、場合、對象面前則表現各異。為什麼會這樣?其內在的機制是怎樣的?如何主動、合理地將這一現象套用於心理諮詢當中,套用於改善自己的性格?通俗的筆法、平實的語言為你展示複雜的人格結構。生動的描述、暢曉的闡釋教給你深入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

作者簡介

朱建軍,教授,北京林業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博士,心理諮詢與治療督導師。
於文史哲藝術多有涉獵,博採眾長而自成一家。擅長催眠、精神分析、家庭療法等多種心理諮詢治療技術,並創立意象對話心理療法,此為醫人。目前,醫人已獲得大的成功,在國內心理諮詢領域享有盛譽。然其立足於改變國人之現狀,研究歷史、研究文化,力圖使本民族擺脫精神誤區,方為醫國。醫國則略有心得,遂提出中國文化之基本心理症狀始於秦始皇時期的觀點。

目錄

總序我是一個導遊
前言
第一章 一個人有幾個靈魂——人格意象分解
第一節 一個故事
第二節 我們都有多重人格
第三節 人格意象分解
第二章 心理內容轉化為形象——意象對話技術
第一節 心靈之眼——意象與意象對話
第二節 意象對話與子人格
第三節 用意象對話“加工”子人格
第三章 “拆人”之術——人格意象分解的方法
第一節 誘導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 技術要點
第三節 子人格出現的一般規律
第四節 “拆人”法變式
第五節 子人格的演變與重組
第四章 自己和自己的“人際關係”——子人格的關係
第一節 不相識的子人格
第二節 情感冷漠的子人格
第三節 相互衝突的子人格
第四節 相互喜歡的子人格
第五節 子人格關係的記錄
第五章 心理世界中的生靈——心理現實和物質現實
第一節 女性怎么有男性的化身
第二節 她們是姐妹嗎
第三節 心理現實——另一個世界
第四節 對心理現實的兩種誤解
第六章 了解心的分量——用子人格計量心靈
第一節 心理年齡
第二節 心理性別程度
第三節 內部和諧度
第四節 隔離程度、冷漠度和複雜程度
第七章 一個人的社會——心靈的組織與結構
第一節 心靈組織圖
第二節 關係圈和情結
第三節 人格的組織形式
第八章 心靈中的人、動物和鬼神——成分分析
第一節 成分分析的意義
第二節 原型和原始意象
第三節 子人格與原始意象
第四節 變形的原始意象
第五節 不純的子人格
第六節 辨別的技巧
第七節 人物
第八節 動物
第九節 死神、惡魔、鬼
第十節 神靈、菩薩、佛
第十一節 植物、礦物或器物
第九章 心靈中的宇宙力量——心靈的元素分析
第一節 價值性的元素
第二節 品質性的元素
第三節 衍生需要元素
第四節 行為性的元素
第五節 其他因子的影響
第六節 能量的狀態
第七節 具體生活經驗
第十章哪裡來的這些生命——子人格的來源
第一節 固有的子人格
第二節 內化的子人格
第三節 時期性的子人格
第四節 內容性的子人格
第五節 角色性的子人格
第十一章 一花一世界——人際心理能量學
第一節 他人的“副本”
第二節 人際交往——外部交往就是內部交往
第三節 人際能量學的兩個特殊狀態——邪教和正教
第四節 心理的“排異反應”
第五節 意象對話與人際心理能量學
第十二章 人和人是沒有界限的——人際的子人格交流分析
第一節 人際交往透視
第二節 分析兩個人的交往——子人格撲克
第三節 不分你我——界線的消融
第十三章 自知者明——子人格識別與心理治療
第一節 分辨子人格
第二節 言語和聲調
第三節 字跡和相貌
第四節 子人格識別的作用
第十四章 換個人上場——子人格替代與心理調節
第一節 子人格替代與心理調節
第二節 子人格替代的方法
第三節 標誌——讓你更容易調動子人格
第四節 子人格的平衡
第十五章 自愛的藝術——子人格關係的調節
第一節 一個人的團結治療
第二節 子人格的相互認識
第三節 子人格的衝突調節
第四節 子人格的互相補充
第十六章 生生滅滅——子人格的“演變”和人格改變
第一節 子人格的演變
第二節 子人格的“物理和化學”演變
第三節 子人格的“核物理”演變
第四節 演變的心理現實性
第十七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人格意象分解方法調節人際關係
第一節 人格意象分解心理諮詢與治療的步驟
第二節 人際關係問題分析
第三節 人際關係問題的“責任人”
第四節 反求諸己與人愛鄰如己
第五節 朋友關係與人格意象分解諮詢
第六節 婚姻戀愛與人格意象分解諮詢
第十八章 和魔鬼鬥法——強迫性與子人格
第一節 死亡的使者——“魔鬼”
第二節 膽怯的產物——絕對者
第三節 理性的誤用——辯論者
第十九章 最美與最醜——表演性與子人格
第一節 控制別人的利器——“演員”
第二節 自戀的產物——“美女”或“帥男”
第三節 性本能的化身——“性感女郎”或“妓女”
第四節 性本能的基本形態——“動物精靈”
第五節 感情的釣竿——“長發女”
第六節 天真而可愛的人物——“兒童”
第七節 令人恐怖的幻象——“各種鬼”
第八節 心靈中的不幸者——“醜陋者”
第二十章 流淚是為誰——依賴性與子人格
第一節 我用淚光吸引你——“哭泣者”
第二節 惹人憐愛的小傢伙——兒童或小動物
第三節 依賴的理由——病人
第四節 憤怒的女神——“魔女”
第五節 不幸的象徵——“乞丐”
第二十一章 心靈中的肇事者——其他問題相關子人格
第一節 冰冷的盔甲——機器人
第二節 以性忘記死亡——縱慾者
第三節 無所不在的敵人——惡獸和惡勢力
第四節 分裂的象徵——外星人
第五節 神秘直覺的象徵——巫和神秘動物
第二十二章 全新的人格觀——人格意象分解的理論探討
第一節 心靈進化論——人格意象分解的文化觀
第二節 人格意象分解的歷史根源
第三節 全新的人格觀——人格是一個可分的整體

前言

安徽人民出版社決定為我出文集,聽到這個訊息吃了一驚——已經可以出文集了嗎?我?印象中,總覺得文集這個東西,只有大人物才可以有。或者,是已故的老先生們才有的東西。
我並不是一般所謂的那種“謙虛的人”,相反從小老師常批評我驕傲。我不打算假裝謙虛,也不認為自己很驕傲,我覺得我不過是一個直人,有什麼看法就直接說而已——比如我國小時同學稱呼我“大學生”,我坦然接受,因此被稱為驕傲。不過後來我的確成為大學生,而那時有人又稱呼我博士,我坦然接受,因此被視為驕傲。不過後來我也的確成為博士。現在有人稱我為心理學大師,我依舊坦然接受——雖然我知道這個名稱也叫早了——但我知道如果我精進不止,而老天也給我足夠的壽命,將來成為大師也在所難免。到那時出個文集,也是理所當然。不過現在就出文集——我不夠老而且也還活著——還是讓我有些吃驚。
盤點一下過去的著述,林林總總,不包括和別人合著的,單是自己獨自寫的書,也有十幾本了,從數量上看也還說得過去了。從內容上看,可以為自己驕傲的是,原創性也相當不錯,本文集中的每一本書,都或多或少地包含著原創的思想、觀念和方法。有朋友說我的書缺點是骨頭多肉少——原創思想多,但是論述時展開不夠充分。如果充分展開,有些書中的每一章都可以單獨成書。這我也很同意,只不過我總是忙忙碌碌,很少能有時間安靜地著述,所以也只好先這樣了。畢竟還有許多有趣的、原創性的思想,連這樣簡要地寫成書都還沒有來得及。當然也有朋友指出,有的書中的思想應當更清晰地整理耙梳,理論體系也還不夠理想,這些的確讓我很汗顏,也不能以忙為理由為此辯解,思想沒有被展開說清楚是一回事,思想本身不夠清楚是不可被接受的。這個問題我不久後必要解決。
盤點之後,稍微安心了一點,感到不管怎么說,過去的這些書中有不少很有價值的內容,有不少自己的創新,賣給讀者看,自認還不是浪費別人的錢財。於是,也就踏踏實實地、高興地等著這文集的出版了。
回想在遙遠的大學時代,我們還要“樹立人生理想”,我自己倒也是認認真真地樹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我的理想是,“我要好好活,並且因為我的存在,給這個世界留下點好的東西,讓別人也活得更好一點點”。
當時我學的專業還是“天氣預報”,我也沒有“預報”到,我以後會成為一個心理學家、心理諮詢師或心理治療師,“讓別人也活得更好一點點”會成為我的正式工作,直接做的事情:但是也許是天意或者是傳說中的緣分,今天我所做的事情,還真的都是在直接實現著我的人生理想。

精彩書摘

第一節一個故事
《人格裂變的姑娘》是一本曾經非常暢銷的美國小說。僅僅在美國就曾經發行過500多萬冊。這本書之所以如此暢銷,是因為書中的故事非常奇特——女主人公有一種特殊的心理障礙:多重人格。在她的身體中仿佛有許多個不同的靈魂,這些靈魂分別在不同的時候占據這個身體。每個靈魂都有她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語調和口音,而且這個故事並不是虛構的,是真實的事情。女主人公和心理醫生一起,深入了解了自己心中的這一群人,解決了他們的問題。
我想,我們不妨先從這個小說開始吧,看看這些不同的靈魂是怎樣分享她的身體的。
這一段是小說中女主人公西碧爾·伊莎貝爾·多塞特去見心理醫生的情景:
西碧爾從寫字檯下小心地拉出一張紅木椅來,僵硬地坐在椅子邊兒上。給人的印象是簡潔、真實、缺乏感情。似乎是在僱主的辦公室呈遞一份簡歷,而不是經過艱苦的鬥爭後,如今懷著強烈的意圖回來找醫生深談的樣子。她開始講話,大學畢業呀、教書呀、在職業治療領域中工作呀、繪畫展出呀、沒有接受威爾伯醫生的建議去做心理分析呀、甚至母親之死呀,在這冰冷的一小時內,都被提到了,一點不帶感情色彩地提到了。
後來發生了一個奇特的事情。
1954年12月21日(這時,心理分析剛進行三個月),她們在約定的時刻見面。起先十分乏味,後來西碧爾說道:“我想讓你看一看這封斯坦的來信。我今天早晨剛收到。”於是,威爾伯才在看清西碧爾·伊莎貝爾·多塞特的真面目的過程中大大地跨進了一步。
這天早晨,西碧爾的心情好像頗為平靜。她講到,斯坦的來信與平時一樣沒有激情。但在打開手提包時,她立刻慌張起來。信只留了下豐截,截邊呈鋸齒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