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溝通》

三、企業公關刊物的社會評價 三、企業報刊的名稱定位 ——企業公關刊物的專業評判

《企業溝通——企業公關刊物傳播運作研究》

基本信息

作者:周 澗 著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12月
字數:240千字
開本:32
ISBN:7-5430-3565-0
所屬分類:企業管理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06)第130210號
定價:30元

出版推薦

這是一本大力為企業報刊價值功用鼓與呼的學術專著
這是一本可作為優秀企業報刊編務借鑑的套用工具圖書
這是一本可以激發企業宣傳工作者內心成就感的管理教本
中國第一部以公關學的視角全景式解析企業報刊的社會價值與個性功用的專著
要點:用公關學說反叛中國企業報刊傳統價值評定體系
呼籲:讓企業報刊走出中國式評價體系的誤區,與國際公關學術接軌,回歸其經營服務工具角色
在當今品牌傳播競爭的時代,如何讓企業的品牌傳播更精彩——這是每一家期望做大做強和永續經營的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及企業傳播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企業溝通》從企業的可控媒體的務實運作的角度作了系統闡釋和實效點撥。
該書以企業傳播為觀照點,站在企業經營需求和品牌推廣需求的角度,指導如何進行企業的信息傳播運作,如何準確把握不同企業的文化個性和內涵進行文本傳播演繹,如何有效實施企業內部報刊媒體的編務運作,如何做一個優秀企業傳播人。

觀點提要

在競爭的環境下,企業要彰顯自我,要張揚品牌信息,僅靠藉助大眾媒體的廣告傳播、新聞傳播是不夠的,它還需要以更直接的渠道將更多的企業信息與目標公眾持續溝通,這就是企業報刊在企業發展中為其他公關形式所無法替代的“比較優勢”。
廣告是為利潤發出的聲音,無法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新聞報導是別人代言的聲音,褒貶不定難以控制。惟有企業報刊可以系統地、定期地、完整地按照企業的經營定位以及發展策略,“不走樣”地發出自己的聲音,讓企業的品牌個性不受干擾地展現給目標公眾。
企業報刊的運作實踐表明,企業報刊不是新聞傳播的另類“傳聲筒”,也不是企業辦文化,更不是企業裝點門面的“飾品”,企業報刊是協調企業與員工及社會公眾關係順利實現企業利益和目標的文本溝通工具,是展示企業品牌文化和形象風采的傳播平台,是企業完善經營管理的富有特殊個性和技巧的有效方法。企業報刊只有從“公共關係”的價值體系來找準自身的價值與功用定位,才能更好地成為企業增效的制勝利器。
精彩的品牌傳播產生於優秀的文本演繹之中。
企業用自己的聲音溝通社會,是品牌競爭的必然選擇。

圖書目錄

序一 為中國公關理論研究拓展新的價值空間/舒詠平
序二 中國企業報刊全景式價值新解析/張賢平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企業溝通的亮麗風景線
——企業公關刊物發展軌跡探析
企業溝通就是企業通過一定的傳播載體和傳播方式,向自己的目標群體告知企業的經營主張、發展動態、精神追求、行為責任、技術實力、產品特性等等綜合信息,以求按照自己的思考去影響目標公眾,從而促進企業獲取理想的經營回報。
第一節 企業公關刊物概念的涵義
第二節 我國企業公關刊物的起源與發展
第三節 企業公關刊物與新聞傳播的關係
第四節 企業公關刊物與企業文化的關係
第五節 企業公關刊物的價值與功用
一、企業公關刊物職能的演進
二、企業公關刊物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價值及功用
⒈ 通過企業報刊弘揚企業價值理念
⒉ 通過企業報刊常念“管理經”
⒊ 通過刊物體現企業的人文關懷
⒋ 企業報刊讓人才的“金子”發光
⒌ 企業報刊是凝聚力的磁場
⒍ 企業報刊為員工開闢“知識窗”
⒎ 企業報刊為行業提供技術交流
⒏ 企業報刊讓廣告傳播潛移默化
⒐ 企業報刊高揚品牌大旗
⒑ 企業報刊讓品牌傳播更精彩
三、企業公關刊物的社會評價
第二章 企業溝通的價值在優秀文本中體現
——企業公關刊物的編排實務
企業公關刊物傳播運作是一種實務性很強的套用技術。企業公關刊物的傳播運作技術,是關係到傳播能否有效實現企業意圖以及有效溝通既定目標的技術。
第一節 企業公關刊物的傳播運作定位
一、傳播形式的選擇定位
二、傳播範圍的選擇定位
三、企業報刊的名稱定位
四、企業報刊傳播運作的理念定位
第二節 企業公關刊物的欄目設定
一、報型讀物的欄目設定
二、刊型讀物的欄目設定
三、報型讀物中縫的利用
第三節 企業公關刊物的傳播運作策劃
一、刊型讀物的封面策劃
二、企業報刊的專欄策劃
三、企業報刊的選題策劃
四、企業報刊的副刊策劃
第四節 企業公關刊物傳播的企業特色運作思考
一、刊頭及主題詞設計
二、“卷首語”的評價標準
三、“言論”稿的選題視角
四、企業報刊的稿源蒐集與稿件統籌
五、企業報刊的版式設計與圖片的運用
六、企業報刊的編務流程
七、如何使企業報刊更出色
第五節 企業公關刊物傳播運作中的內外互動
一、企業報刊如何與公共傳媒互動
二、企業報刊如何與目標讀者互動
三、企業報刊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第三章 企業溝通也是創造價值的舞台
——企業公關刊物的專業評判
在當今信息競爭和品牌形象競爭的時代,企業溝通也是創造價值的舞台。
企業傳播工作者在用精神文化推動企業成長的同時也彰顯了自我價值。
第一節 企業報刊主編人員的基本素質
第二節 企業報刊編輯人才的價值評價
第三節 優秀企業報刊價值評價標準
第四節 企業報刊的“經營意識”
第五節 網路時代企業報刊的生命力
第六節 企業報刊的生命周期探討
第四章 企業溝通鑄造品牌內涵價值
——優秀企業公關刊物品評
優秀的公關刊物是通過文化和精神的滲透力來感染讀者,來打動讀者的心靈。它通過主編人員的心智勞動,把來自企業一線的經營思考和實踐行為用文字和圖片表現出來,讓讀者透過這些文字和圖片所傳達的信息,感受到一個企業品牌的內涵價值。
種植精神之樹
——《江鑽人報》企業價值觀的傳導
精神空間的讀本
——《萬通地產·生活家》評介
卓越文化的視窗
——品讀《聯想》
《雙星》輝映品牌路
——賀《雙星》報創刊500期
傳播在價值就在
——《奧康報》創刊100期致賀
激情《順馳》
——《順馳》50期致賀
激情凝聚鑄劍魂
——評《創維行銷》的文本價值
《統一之家》:“書”中自有黃金屋
——評點《統一之家》的精神價值
華帝性格
——從《華帝世界》主題詞定位看華帝傳播人的理性思考
《蓋澤視窗》:見證魯南凝聚力
——談《蓋澤視窗》編輯實踐中的“人本”意識
寶成有個奇石園
——從《寶成人報》看寶成“文化傳播”效應
非常時刻 責任共擔
——小議《天建集團報》“抗擊非典專刊”
為品質鑄魂
——讀《金立》雜誌有感
為品牌造勢
——《白領快訊》傳播運作案例評析
揚起信念的旗幟
——點評2004年第4期《中關村科技》的封面策劃
讓學習提升競爭力
——《東湖高新人》的教本特色
不工“心計”的艾美特
——讀《艾美特之友》看艾美特經營文化
健康也是一種文化
——評《聖得西視窗》“登上健康快車”讀書徵文專題
用文化行銷品牌
——談《合生》的文本感染力
認識《新大陸》
——一本雜誌的內涵張力
文本的課堂
——簡析《北亞風》的管理文化色彩
溝通創造價值
——透過《實達》看實達人風采
陽光色彩
——簡評《陽光教育報》的個性風格
從文化上開掘品牌個性內涵
——評改版後的小藍鯨《健康美食》雜誌
附錄:
企業報刊聯誼機構活動記事及部分聯誼成員名錄

北京企業媒體沙龍活動記事
泰山企業內刊研究會活動記事
泰山企業內刊研究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會企業成員單位名錄
深圳市企業報刊協會成員名錄
後記

內容摘選

前 言
在經濟社會,作為經濟主體的企業,為了協調自身與社會公眾的關係,改善經營環境,爭取更廣泛的協作,以達到穩健發展的目的,因而十分注重公共關係的實務運作。
正因為如此,有一種叫企業公關刊物的新興媒體正在我國蓬勃興起,不管人們對它們的存在是熱情肯定,還是不屑一顧,它們依然以旺盛的生命活力,在企業傳播的舞台上展示著自我風采,而且它的隊伍愈來愈壯大。
企業公關刊物的編輯出版、發行交流,就是諸多公關實務運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由於企業公關刊物是屬於企業內部創辦的一種資訊讀物,因而它在編務運作中個體主觀性比較大,再加上我國的公關學術理論界迄今為止尚沒有從公關學的視角,對企業公關刊物進行深入的透視和研討,因而缺乏一種理性的指導或參考的資料,這就致使我國企業公關刊物的從業人員,只能一方面仿效公開發行的報刊的傳播運作模式和風格,一方面靠自己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調整。這種結果,必然延長了新創辦的企業公關刊物的“定型”期、加大了企業公關刊物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投入,同時也使企業難以較快與目標公眾達成溝通的默契。
有人也許會問:企業公關刊物不就是企業內部報刊嗎?為什麼稱它為“公關刊物”?它的價值與功用體系究竟如何定位?它與公開發行的報刊媒體在傳播運作上有什麼不同之處?它的個性特點體現在哪些方面?它有沒有定性的傳播運作模式?怎樣才能使它更出色,並形成企業的一個文化品牌?怎樣使它與時俱進,成為與企業共成長的精神陣地?
時代已經進入了21世紀,市場的開放、經濟的繁榮、文化的活躍、傳媒的發達、資訊的浩繁,在這新的背景下,對於企業公關刊物的傳播運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於新接手企業公關刊物的從業人員來說,更迫切需要有一種經驗的點撥、業務的參照。
正是基於這種需求,作者將大量的來自企業一線的企業公關刊物,進行梳理、篩選和發掘,從中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有價值的東西,專撰成這本《企業溝通——企業公關刊物傳播運作研究》,以便正在創辦或準備創辦以及想從業於企業公關刊物工作的人士,在編務實踐中有一個借鑑和參考,使他們在具體操作中能夠儘快進入角色、找到感覺,早獲成效。
在這本《企業溝通》里,作者結合我國國情以及我國優秀企業內部刊物的運作實踐,從公關學術的視角對企業內部報刊的社會價值與個性功用進行了系統的理論闡釋,並就其傳播運作方面的具體要求,力圖從思路和方法上作一個務實性的介紹,讓更多的人能夠對企業公關刊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本書是目前我國第一部從公關學術的視角對企業內部報刊的獨特價值功用進行理論的觀照和和全景式的解析,並在編務操作中有指導、借鑑意義的專著,它是奉獻給廣大工商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公關宣傳人員,大專院校的公關專業、傳播專業的師生以及社會上其他對公關傳播有研究的理論工作人員的一份業務參考文獻;同時,它也是作者奉獻給我國公關事業的一份思想耕耘的薄禮。

專家評點

為中國公關理論研究拓展新的價值空間
文/舒詠平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中國的公共關係事業發展如火如荼,一派繁榮。當時各地公共關係組織的建立、公共關係活動的開展、公共關係講座的火爆、公關小姐的評選、公關案例佳話的流傳、公共關係大師的層出不窮,至今還令人記憶猶新。而今卻如颶風吹過,熱火火的公共關係似乎歸於冬眠,已不再時尚、不再風光,雖然海外《公關第一,廣告第二》的新論帶來了一些公關人心底的期許與躁動,但終究只是在沉寂的公關池塘掀起一層漣漪而已。
然而,公共關係由熱歸冷的走向昭示的是什麼呢?
憑著對公共關係已達20年的關注與思考,我認為公共關係的“由熱歸冷”,只是在經歷了一個新生兒給家庭帶來短暫興奮後歸於常規生活一樣,回歸了公共關係應有的社會的、學科的地位。公共關係地位冷卻性的平淡回歸,其體現有二:
一是公共關係作為一種協調關係的套用傳播理論,其更大層面應定位為一種意識,一種套用哲理,它無所不在,卻應該渾然無跡。試想想:大到聯合國的會議、各種區域的國際組織活動、國家間的交往談判;再到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政府的“政通人和”——民意獲得、民主決策、民主立法、依法執政、人性關愛、和諧建構;再到一個團體企業單位的對外宣傳、業務展開、內部管理、溝通運轉;有哪一處能少了公共關係“與目標公眾傳播溝通”的基本內涵呢?
二是公共關係走向了專業化操作,其體現主要有:(1)社會化的公共關係公司扮演著組織中介人角色,從事著富於難度和技巧性的關係協調工作;(2)媒介議題化了的公共關係活動,以媒體事件之表演繹著公共關係的協調溝通之實;(3)社會組織的自有媒介以其豐富而動態的組織信息,向外展示形象,對內有效溝通,以不著公共關係之名而專業地做著公共關係實務。
正是在如上背景下,對企業報刊媒體深有體會並多有思考的周澗先生,從公共關係實務理論角度將企業報刊媒體的價值與功用進行了理性的升華,其所著的《企業溝通——企業公關刊物傳播運作研究》一書即將付印出版了。該書以“中國第一部以公關學的視角全景式解析企業報刊的社會價值與個性功用的專著”進行定位,從企業報刊傳播運作實踐探索了其在公共關係理論體系中的價值地位,我認為這不僅是具有企業報刊傳播研究的開創意義,而且是企業報刊社會價值的一種名至實歸,正如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程路所說:“企業報刊是企業內部溝通的橋樑,是自我教育的陣地,是企業管理的助手,是宣傳企業形象、品牌形象的舞台,是企業最好的宣傳品、最傳神的‘企業名片’,是‘企業文化競爭’的一大殺手鐧。”
我曾經到過近百家企業進行諮詢策劃,而每每到一個企業,所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希望提供近三年的企業報刊。在我的體驗中,企業報刊已經成為一個企業的百科全書,它完整地、全息地記錄著企業活生生的生命呼吸。
由於對企業報刊早已有過認識,因此,三年前我與一位企業報刊的鐘情人因“企業報刊”之媒而相識、並一直為他執著專注著企業報刊傳播研究而感動。他就是本書的作者周澗先生。
當時周澗先生擔任知音期刊集團《商界名家》雜誌策劃部主任,並富有創意性地開闢了“名刊沙龍”專欄,他告訴我他與近百家企業報刊保持著聯繫,經常能收到各企業寄過來的樣報樣刊,而且他堅持每份報每本刊都認真品讀,對一些優秀的企業報刊他都會熱忱地通過他所主持的“名刊沙龍”專欄向社會更多的讀者推介。閱讀他對於一些優秀企業報刊精彩評點的文字以及他字裡行間所透露出來的真誠與激情,我明顯地感受到了他內心對企業報刊的摯愛以及對企業報刊人工作的敬重。
三年時光過去,周澗先生對企業報刊的摯愛依然,不僅又在另一家媒體《名牌月刊》開設了“品牌傳播•名企刊展”專欄,而且著寫了《第二傳播——廣告策劃與實施的再傳播策略》(2005年8月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創建了“第二傳播”網站、創辦了《第二傳播•企業溝通》網路雜誌,繼續執著地演繹他的“為企業報刊社會價值鼓與呼”的追求,而且還為中國的傳播學界奉獻出了新的專著:《企業溝通——企業公關刊物傳播運作研究》書稿。由於三年的相知,也由於我對公共關係學術研究的情愫,周澗先生委託我為他這部滿浸他心血與緊系他心結的新作寫序,我自當欣然從命。
讀周澗先生的這部新著,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特別值得肯定:
首先,是作者對企業報刊箇中三味的切身體會與準確傳達
我總認為,優秀的理論家應該首先是個實踐家。周澗先生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擔任企業報主編,自然悟得企業報刊編輯實踐中的三味;之後又長期關注中國企業報刊的發展並潛心企業報刊傳播的理論研究,同時又與一些企業報刊的主編或責編建立了深度聯繫。如此,作為曾經的企業報刊傳播實踐者與專注於企業報刊傳播的研究者,作者自然能站在一個更高的理論視角上,將自身的體會與所了解到的感性信息進行理性的歸類與概括,形成企業報刊傳播研究者的肺腑之言與企業報刊傳播運作的規律總結。這在本書的第二章《企業溝通的價值在優秀文本中體現——企業公關刊物的編排實務》和第三章《企業溝通也是創造價值的舞台——企業公關刊物的專業評判》得到了準確的傳達,如:關於企業報刊傳播形式及傳播範圍定位、報型刊型讀物的欄目設定、報型讀物中縫的利用、刊型讀物的封面策劃、刊頭及主題詞設計、“卷首語”的評價、“言論”稿的選題、企業報刊的專欄及選題策劃、企業報刊的稿源蒐集與稿件統籌,以至企業報刊主編人員的基本素質、企業報刊編輯人才的價值評價、優秀企業報刊價值評價標準、企業報刊的“經營意識”等等,無不以一個企業報刊編務運作親身體驗者、卻又超越簡單實踐者的身份娓娓道來,無愧於企業報刊人“知音”的美譽。
其次,是作者對企業報刊功能及意義的理性升華
作者在開卷首頁上寫道:“企業用自己的聲音溝通社會,是品牌競爭的必然選擇”。而這一“自己的聲音”與“必然選擇”,就是企業報刊的價值體現。作者之所以鍾情於企業報刊的傳播研究,其實是堅定地認為其具有公共關係功能與性質,企業報刊應該歸屬於公共關係理論評價體系,“它是以傳播溝通為手段,通過定期的、持續的、系統的、全面的信息交流,增進內部員工對企業的依存感和凝聚力,增進外部社會公眾對企業的認同感和信任度,從而使企業能夠謀求更大的發展”。他並指出:企業報刊在企業的公共關係傳播運作中,是企業自己可以掌控的傳播平台,通過文字語言的表達方式,有目的地、持續不斷地宣傳企業的思想、主流文化、團隊精神面貌、發展動態、遠景規劃等等,通過企業報刊可以弘揚企業價值理念、可以常念“管理經”、可體現企業的人文關懷、可讓人才的“金子”發光、是凝聚力的磁場、可為員工開闢“知識窗”、為行業提供技術交流、可讓廣告傳播潛移默化、可高揚品牌大旗、讓品牌傳播更精彩……也就是說,作者對企業報刊的研究並沒有停留在具體操作技術的層面,而是進行了公共關係理論上的升華。作者跳出了傳統的對企業報刊的內視局限,而從企業內外目標公眾關係的廣角來研究企業報刊的存在價值。作者在書中是這樣表述的:“企業報刊是協調企業與員工及社會公眾關係順利實現企業利益和目標的文本溝通工具,是展示企業品牌文化和形象風采的傳播平台,是企業完善經營管理的富有特殊個性和技巧的有效方法。企業報刊只有從‘公共關係’的價值體系來找準自身的價值與功用定位,才能更好地成為企業增效的制勝利器。”
第三,是作者對鮮活資料的豐富收集與典型範本的生動展示
讀《企業溝通》,我們不能不佩服作者對第一手企業報刊鮮活資料的豐富占有,全書所述涉及到了百餘種企業報刊,也正是對其中具有借鑑意義的典型性企業報刊的且述且議,不僅使得所闡述的理論更有基礎,而且也更令人信服。本書的第四章《企業溝通鑄造品牌內涵價值——優秀企業公關刊物品評》,還專門以一些優秀的企業報刊的傳播運作實踐作為範例,並給予了熱忱的評介,如:種植精神之樹的《江鑽人報》;精神空間的讀本《萬通地產•生活家》;卓越文化的視窗《聯想》;輝映品牌路的《雙星》;見證輝煌、彰顯價值的《奧康報》;豪情澎湃的《順馳》;“精神加油站”的《創維行銷》;傳授經營與做人之道的《統一之家》;崇尚“深刻、影響力”的《華帝世界》;見證魯南凝聚力的《蓋澤視窗》;注重文化傳播的《寶成人報》;非常時刻責任共擔的《天建集團報》;善於為自我品牌造勢的《白領快訊》;堅持執著信念的《中關村科技》;讓學習提升競爭力的《東湖高新人》;為品質鑄魂的《金立》;用文化行銷品牌的《合生》等等。讀著這些精彩的評介文字,我們直接感受到了優秀企業報刊全方位傳播溝通的魅力,作者如同一位善於精彩解說的企業報刊讀物的“導遊”,讓我們認識並記住了許多優秀企業報刊和它們所在的企業團隊的精神風采。
阿爾•里斯們在《公關第一,廣告第二》中寫道:“廣告影響所有人,公共關係影響某些人;廣告是昂貴的,公共關係並不昂貴”。而周澗先生也在進行著類似的比較,而且與里斯們說得同樣精彩:“廣告是為利潤發出的聲音,無法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新聞報導是別人代言的聲音,褒貶不定難以控制。惟有企業報刊可以系統地、定期地、完整地按照企業的經營定位以及發展策略,‘不走樣’地發出自己的聲音,讓企業的品牌個性不受干擾地展現給目標公眾。”正是在如許忠貞地進行著企業報刊傳播運作潛心研究中,作者曾收穫了許多企業報刊人的友情以及讚許,相信在《企業溝通——企業公關刊物傳播運作研究》一書面市後周澗先生將會獲得更多的友情與讚譽;因為本書對於數十萬企業報刊從業者來說,無疑是道出了他們的心聲、道出了他們的追求與工作價值。
毋庸諱言,我國的企業報刊雖然總量浩繁並且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但是很大一部分的企業報刊並沒有受到企業高層應有的重視、同時也缺乏高素質的編務人才,許多企業報刊只是工作簡報、材料彙編或瑣事羅列,只是企業的應景之物或廣告傳單(手冊),這些層面低劣的企業傳播物其實是企業在花錢破壞本企業的品牌形象。企業報刊的實踐功用是“讓品牌傳播更精彩”“傳播讓品牌增值”,而達到這一目標則需要公共關係理論的套用指導。
《企業溝通——企業公關刊物傳播運作研究》是作者繼《第二傳播——廣告策劃與實施的再傳播策略》之後,推出的傳播實務研究的第二部創新觀點的學術專著。其立論的視點是高度聚焦“傳播溝通”,著力彰顯“傳播創造價值”、“溝通服務品牌”的理念;而作者的第二部專著更從公共關係實務研究上作了新的領域的深度開掘。雖然我十分欣賞具有轟動視聽效應的“活動公關”、“事件公關”、“新聞公關”運作,但我更看重潤物細無聲式的企業報刊的“文本傳播公關”。如果說公共關係界存在“管理說”、“形象說”、“協調說”等,那么我則持“和諧說”,而“和諧”是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的,“和諧”需長期溝通與維護。如此,本書則是從企業報刊傳播運作角度,為公共關係理論印證了一個“溝通價無限”的理論命題。
《企業溝通》的出版,將不僅對中國企業報刊的成熟發展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中國的公關學界理論研究拓展了新的價值空間。非常感謝周澗先生,以他精神執著的追求,通過《企業溝通》專著為沉寂的中國公共關係實務研究發出了一聲響亮的吶喊!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博導、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學術委員,此文為《企業溝通》書序)
中國企業報刊全景式價值新解析
文/ 張賢平
中國的企業內部自辦的報型或刊型讀物(統稱為企業報刊或企業內刊)究竟有多少,估計誰也說不清,因為它是企業自主操作的“隱性媒體”,根本無法精確統計。儘管國家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將企業報刊納入“內部資料”出版體系來管理並強調要進行登記審批,但實際上,就全國範圍而言,迄今為止真正到新聞管理機關登記並獲得內部資料準印號的企業報刊只有一萬多家。所以,當今許多相關資料中顯示的中國企業報刊的總量數字都不可能是準確的。如果把中國企業報刊的總量形容為“浩若煙海”實不為過,因為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市場上信息的傳導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企業報刊作為企業自主、可控的信息傳導平台,在張揚企業信息、展示企業文化、塑造品牌形象等方面是其他任何信息傳導方式所不可替代的,故而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涉足自辦媒體的運營。
然而,針對如此龐大的中國企業報刊新文化傳播現象,我國的傳播理論研究者們的關注反應卻顯得十分淡漠,很少有學者對我國企業報刊的發展現狀作深入、系統、透徹的理論研究。目前,我們手頭可查閱的資料,只有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理工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院長申凡教授十多年前撰著的《中國企業報研究》(新華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較詳細地闡述了我國企業報的興起和發展軌跡以及編務模式。但是,時代的列車已經駛入了21世紀,尤其是中國的經濟體制早已由過去的計畫經濟體制脫胎轉型為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的競爭因子已經滲透到每一家工商企業的肌體和血脈中,作為來自市場一線的商戰風雲客觀信息實錄的企業報刊的運營細節,也同樣早已超越於過去而面目全新;同時,我國企業報刊的運營主體也早已由當年的以國有企業一統天下而改變為以新興民營企業為活躍主體的局面,而且那個時期的僅1500家的企業報(據《中國新聞年鑑》公布的1990年底的全國企業報登記數字),早已擴展成數以萬計的企業報刊龐大陣營。因此,當前我們迫切需要我國的傳播理論研究者們以市場經濟的視角對中國的企業報刊發展現狀作一次重新的審視,以求以科學的理論導向指導並促進我國企業報刊的健康和成熟發展。
目前在我國,許多社會公眾對企業報刊的了解和認知,都是從傳統的新聞傳播和企業文化的視角去獲得感性體驗,這樣就導致人們把企業報刊只當作公共媒體資訊補充的配角和豐富企業員工業餘生活的文化園地,因而許多人對其不屑一顧,認為企業報刊不能登大雅之堂;而這種觀念影響到企業,也就導致許多企業創辦內部報刊只是決策者附庸風雅的“做秀”舉動,缺乏戰略性的遠見規劃。如此,我國企業報刊的發展雖然數量上不斷上升,而實際上卻質量參差不齊,稱得上優秀的企業報刊在其總量中只占很小的比重。
事實上,我國企業報刊的發展還是在不斷地探索過程之中。
既然是探索,就尤其需要有觀念的啟發和理論的引導。周澗先生的傳播學新論《企業溝通——企業公關刊物傳播運作研究》,就詳細、系統、深入地將中國的企業報刊作了一次全景式的運作觀照和價值新解析,作者在全國的傳播理論界首次將我國企業報刊納入公共關係學術研究視角,將其社會價值與功用作了一次重新的歸位演繹,從而使我們驚異地發現:原來企業報刊蘊涵有巨大的市場價值!
其實,在國際上,企業報刊早已有自己的科學的價值認知的理論體系——即公共關係學術體系。我們可以看到,在所有的公共關係學教材中,都是把企業的內部刊物歸類於公共關係實務操作的“文字傳播”運作。但遺憾的是,在我國卻很少有人沿著這一理論思路去對企業報刊的價值實質進行深入發掘。曾經有《公共關係實用文體大全》(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以專門的篇章著重表述了企業報刊在已開發國家的公關運作效應:“ 隨著商品經濟發展的社會性和橫向聯合的廣泛開展,它的讀者對象,早已跳出內部職工的狹隘圈子,走出實業,面向社會大眾,成為實業開創經營開發型乃至外向型經濟,促進橫向聯繫、合作和聯合,通過提高知名度、開放度、榮譽度,達到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強化實業在社會上地位和價值的一種重要手段。……實業報的覆蓋面、影響面、輻射面在不斷擴大,它甚至已在成為影響社會經濟技術活動的大報紙,正在成為比其他報紙作用還要大的新興報紙力量。經濟已開發國家發行量最大、讀者群最大、對社會影響和作用最大的報紙往往是實業報紙。”
已開發國家企業報刊強大的社會影響力說明,企業報刊的功用價值和發展空間是巨大的,然而我們自己並沒有以準確的視點去透析它和感悟它。
《企業溝通》作者認為,關注的角度不同,價值便不同。讓企業報刊走出中國式評價體系的誤區,與國際公關學術接軌,回歸其經營服務工具角色;與企業的品牌經營融為一體,才能使其真正成為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一面獵獵戰旗!
把企業報刊作為“經營服務工具”,這是區別於新聞傳播理論體系的“輿論服務工具”與企業文化理論體系的“文化表現工具”的公關理論體系的科學定位。《企業溝通》正是從這一定位的理論視角去觀照和詮釋我國企業報刊為企業經營服務的價值與功用的:“企業報刊的運作實踐表明,企業報刊不是新聞傳播的另類‘傳聲筒’,也不是企業辦文化,更不是企業裝點門面的‘飾品’”;“企業報刊絕對不是企業文化的表象,它的價值實質是企業經營者藉助文本的傳播力,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和協調企業內外目標群體關係,以達到管理和經營的完善,同時為實現本企業的經營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願景聚集更旺的人氣。”
以上論點“反叛性”地對我國企業報刊傳統的價值認定作了重新修正,正是這一原則性的觀念“修正”,使我國的企業報刊的運營看到了無限燦爛的光明前景。
作者在《企業溝通》書中,以專門的章節著重對企業報刊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精神傳導、管理強化、文化弘揚、人才發掘、團隊凝聚、技術推廣、客戶溝通、品牌展示等方方面面作了全景式的價值解析,並熱情地頌揚了企業報刊的市場地位:在競爭的環境下,企業要彰顯自我,要張揚品牌信息,僅靠藉助大眾媒體的廣告傳播、新聞傳播是不夠的,它還需要以更直接的渠道將更多的企業信息與目標公眾持續溝通,這就是企業報刊在企業發展中為其他公關形式所無法替代的“比較優勢”。
《企業溝通》一書的價值貢獻,還不僅只在對企業報刊的理論研究上與公關學術對接,同時它還為企業報刊的出色實務操作制定了科學的評判規則:“我們認為,企業優秀公關刊物價值評價標準應該從這樣幾個方面去設定:溝通力(資訊及時、說服有力);親和力(平易樸實、文采動人);影響力(外界轉載、多方好評);創新力(欄目創新、選題創新、設計創新);實用性(對本企業經營有實用價值);知識性(能豐富企業員工的知識面);文化性(內容活躍豐富、可讀性較強);思想性(專題稿件思想內涵有深度);責任性(稿件內容體現對社會的責任感);參與性(企業內部員工讀者撰稿量較大)。各項指數考量:人氣指數(印刷發行量);形象指數(視覺美感度);溝通指數(文采感染力);效應指數(外刊用稿率及轉載率);美譽指數(行業影響力)。”
《企業溝通》提煉出的這“四力”、“六性”以及“五項考量指數”,是迄今為止在我國所有的優秀企業報刊評選活動中,都未能如此準確、科學、全面地去把握所評選對象的內涵實質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國歷屆的多體系的優秀企業報刊評選結果,都不能最終服人,自然也就失去了更多的人氣和更高的社會關注度。
缺乏科學的理論定位,也就沒有科學的評判規則。沒有規則,也就不會有正確的目標。這就是為什麼我國很大數量的企業報刊流於膚淺和虛浮的根本原因。
精彩的品牌傳播產生於優秀的文本演繹之中。《企業溝通》提煉出的這“四力”、“六性”以及“五項考量指數”,給我國優秀企業報刊的價值評定,樹起了一個具有參照值的標板,使我們的企業報刊的編務人員明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時也明確了作為企業傳播工作者的個性價值。
企業報刊是企業用精神文化冶煉的具有利益價值的信息參與現代市場爭鋒的制勝利器。
在當今品牌傳播競爭的時代,如何讓企業的品牌傳播更精彩——這是每一家期望做強做大和永續經營的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及企業傳播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企業溝通——企業公關刊物傳播運作研究》從企業的可控媒體的實務運作的角度作了系統闡釋和實效點撥。它的面市,無疑將為促進我國企業報刊運營真正走向成熟與興盛,起到理論的推助作用。
在對於學術研究的評判上,我一向讚賞創新的理論思考和套用型理論的探索,正緣於此,去年周澗先生邀我為他的第一部傳播學研究專著《第二傳播——廣告策劃與實施的再傳播策略》作序,我欣然應允;一年後,《企業溝通——企業公關刊物傳播運作研究》的出版,我認為這是周澗先生由理論的“概念型”價值點向理論的“務實型”價值點演進,同時,這也是“第二傳播”新論向企業公關傳播領域“細分化”研究的深度開掘,應該說《第二傳播》與《企業溝通》是互為呼應和互為聯動的創新的傳播學研究的“姊妹篇”,對於目標讀者而言,前者給予新觀念的啟發,後者給予實用方法和專業技能的指點,兩本書都能起到開卷有益的效果。
是好東西就要與更多的朋友分享。我想,向社會推薦有現實價值的文化產品,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善德。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學教授、廣告學系主任,此文為《企業溝通》書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