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東武吟》

《代東武吟》是南北朝 代詩人 鮑照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南北朝 鮑照

詩詞正文

主人且勿喧,
賤子歌一言。
仆本寒鄉士,
出身蒙漢恩。
始隨張校尉,
召募到河源。
後逐李輕車
追虜出塞垣。
密途亘萬里,
寧歲猶七奔。
肌力盡鞍甲,
心思歷涼溫。
將軍既下世,
部曲亦罕存。
時事一朝異,
孤績誰復論。
少壯辭家去,
窮老還入門。
腰鐮刈葵藿,
倚杖牧雞豚。
昔如鞲上鷹,
今似檻中猿。
徒結千載恨,
空負百年怨。
棄席思君幄,
疲馬戀君軒。
願垂晉主惠,
不愧田子魂。


注釋

《東武吟》,本為齊地歌曲名。東武,古地名,在今山東諸城市一帶。該詩寫一老兵自述征戰塞外的艱苦經歷和回鄉後有功不獲賞的悲怨心情。語言勁峭,音調響亮。

②賤子:老兵的謙稱。

③寒:貧寒。漢:漢朝。

④張校尉:西漢張騫,曾以校尉之職隨衛青擊匈奴。《漢書》有傳。河源:黃河源頭,代指西北極邊遠的地方。

⑤李輕車:李蔡。漢飛將軍李廣從弟,曾為輕車將軍,擊匈奴右賢王有功。塞垣(yuán元):泛指邊塞地區。

⑥密:近。亘:綿延。寧歲:安寧的年歲。七奔:指多次為征戰奔命。

⑦涼溫:猶言冷暖。

⑧下世:去世。部曲:《漢書·李廣傳》顏師古注引《續漢書·百官志》云:“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罕:稀少。

⑨孤績:個人獨有的功績。

⑩刈(yì):割。葵、藿(huò):野菜名。豚(tún):豬。

⑪鞲(gōu):革制袖套。檻(jiàn鑒):圈獸類的柵欄。

⑫徒:空。結:生成。負:背負。

⑬“棄席”句:用晉文公事。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晉文公重耳流亡二十年,在終於可以返國為君時,要拋棄流亡時用過的籩豆、席蓐,怠慢患難與共的有功隨從。大臣咎犯勸諫,文公方止。幄(wò):帳幕。“疲馬”句:用田子方事。據《韓詩外傳》卷八載,戰國時魏人田子方見老馬被棄於路,“曰:‘少盡其力而老棄其身,仁者不為也。’束帛而贖之”。軒,車駕。

⑭“願垂”二句:希望君王不忘舊臣。晉主,指晉文公。田子魂,田子方的魂靈。一說“魂”通“雲”,指田子方講的話。

作品鑑賞

“東武”,泰山下小山名。“東武吟”和“泰山吟”、“梁甫吟”同類,是齊地的土風。該篇假託漢朝老軍人的自白,來諷諫當時的君主。

詩歌的前半部寫老軍人對當年戰鬥生涯的回憶,他南征北戰,在戎馬倥惚中度過了不平凡的一生。後半部表達他老年遭棄置的憤懣和悲傷:“時事一朝異,孤績誰復論?”這位當年立馬橫刀的老英雄,如今不得不“腰鐮刈葵藿,倚杖牧雞屯”。他喟然長嘆:“昔如鞲上鷹,今似檻中猿。”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對比,把主人公心靈深處的痛苦展示出來。

這首詩還表現了老軍人即使身處逆境,仍思報國的精神。在詩的結尾,他以“棄席”、“疲馬”自比,向君主表白心跡,希望老有所用,辭懇情切,令人感動。顯然,這位心懷報國之念的老軍人形象中也有著懷才不遇的詩人自我。

這首詩意蘊深厚,時空跨度很大。詩歌的感情隨著主人公的命運變化,先是慷慨奔放,後是激憤悲愴,顯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作者簡介

鮑照(415?~470),字明遠,世稱鮑參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人,元嘉三大家之一。出身於貧寒士族,少有文思。曾以詩為臨川王劉義慶賞識,任國侍郎,後為始興王劉濬侍郎。孝建中除海虞令,遷太子博士,兼中書舍人,出為秣陵令。大明中轉永嘉令,後任臨海王劉子頊前軍參軍。子頊回響晉安王劉子勛舉兵反叛宋明帝,事敗。為亂兵所殺。代表作品有《擬行路難》、《采菱歌》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