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視野》

《人類的視野》

在本書中包括了人類學、中國人、文化、文化中國、家庭以及懷舊的問題都呈現出來了。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人類的視野人類的視野

書籍作者:李亦園
圖書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圖書品相:9成品相
庫存量:1本
圖書售價:45.00元
圖書類別:社會文化
圖書標籤:李亦園上海文藝出版社
上書時間:2010-11-17
出版時間:1996
開本:32開

ISBN:753207882

頁數:438頁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

作者系台灣大學著人類學家,也是在該領域內具國際知名度的重要學者。本書目前作者在國內出版的唯一自選文集,收錄作者人類學究的主要成果。
本書包括人類學論說、台灣高族研究、民間宗教及神話傳說研究等諸多方面,具有重的學術價值。本書既具有學術上的權威性,又有著開闊的視野,不僅能為廣大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提供重要參考,同時也適合關心歷史文的一般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李亦園(Li,Yih-yuan)國立台灣大學學士(1953)美國哈佛大學碩士(1960)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通信研究員(1998.7-)中央研究院院士(1984.12當選)中央研究院評議員(1984-)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諮詢委員會召集人(1991-)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教授(1987-)。 研究專長:文化人類學、宗教行為、象徵人類學、華僑研究

目錄

自序
人類學的魅力
人類學的理念與方法
我的人類學田野研究生涯
高山族研究
祖靈的庇蔭--南澳泰雅人超自然信仰研究
anito的社會功能--雅美族靈魂信仰的社會心理學研究
台灣土著族的兩種社會宗教結構系統
華僑研究
馬來亞華人社會的社團組織與領袖形態
東南亞華僑的本土運動
台灣漢人的家族與宗族
近代中國家庭的變遷--一個人類學的探討
台灣漢人家族傳統與現代適應
台灣漢族的民間宗教
台灣民間宗教的現代化趨勢--對彼得柏格教授東亞發燕尾服文化因素論的回應
宗教的社會責任
中國文化的人類學探討
從民間文化看文化中國
社會結構、價值系統與人格構成--中國人性格的社會人類學探討
民間戲曲的文化觀察
和諧與超越--中國傳統儀式戲劇的雙重展演意涵
神話與傳說
寒食與介之推--一則中國古代神話與儀式的結構學研究
端午與屈原--傳說與儀式的結構關係再探
民間文學的人類學研究
少數民族與族群關係
漢化、土著化或社會演化--從婚姻、居住與婦女看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關係
《平閩十八洞》的民族學研究
田野雜記
田野工作縱橫談
喬家大院的大紅燈籠
黃檗緣
師友回憶與序跋
永懷師恩--記受恩於傅斯年先生的一段往事
過溫州街十八巷
凌純聲先生的民族學
寂寞的人類學生涯
《梨園戲藝術史》序
《人類學研究本土化在中國》序說

書評

寒假偷懶啦,一本書也沒有讀,完全休息了一個多月。開學後,因為要準備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再加上我有一個毛病就是一有事情就影響讀書計畫,所以開學以來也沒有靜下心來讀書。前幾天那麻煩的任務基本完成,就趕緊拿起書。選了一本早就買到的李亦園先生的《人類的視野》,就開始了今年的閱讀。
李亦園是我國當代最重要的人類學家,《人類的視野》是先生以前文章的輯選。讀完,一個感覺就是好書,通俗而又深刻。李先生的人類學思想在本書中基本上都得到展現,李先生作為一個文化相對主義者的形象在書中得到突出。他把人類學的基本理念用於中國文化的研究,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中國文化,因此寫得很開闊。這不僅僅是一本人類學的入門書和人類學研究的參考書,而且也可以作為文化研究者的讀本(開拓研究視野),同時也可以當作政策制定者的參考書(看看自己該如何制定政策而不至於熱心過度)。
簡介:李亦園,福建泉州人,1931年出生於故鄉。1948年赴台就讀於台灣大學及美國哈佛大學。從事人類學研究四十多年,曾任台灣大學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新竹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現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新竹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榮譽講座。李氏研究範圍廣涉人類學、文化學、比較宗教學、家庭宗教研究、神話研究,並以台灣高山族、華僑社會以及華南、台灣漢族民間文化為田野研究對象。著有《文化的圖像》、《文化與行為》、《信仰與文化》、《宗教與神話論集》等專著16種,專業論文150餘篇,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人類學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