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碑身正面(北面)鐫刻毛澤東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澤東起草、周恩來題寫的碑文。

來源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在天安門南約463米,正陽門北約440米的南北中軸線上。它莊嚴宏偉的雄姿,具有我國獨特的民族風格。在廣場中與天安門、正陽門形成一個和諧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築群。紀念碑總高37.94米,碑座分兩層,四周環繞漢白玉欄桿,四面均有台階,下層座為海棠形,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4米,上層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下層須彌座束腰部四面鑲嵌著八塊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分別以“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勝利渡長江”為主題,在“勝利渡長江”的浮雕兩側,另有兩幅以“支援前線”、“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為題的裝飾浮雕。浮雕高2米,總長4..68米,雕刻著170多個人物,生動而概括地表現出我國近百年來人民革命的偉大史實。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下午6時,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前廣場上舉行了建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政協各單位首席代表一一執杴土,奠下紀念碑的基石。後經全國廣泛討論,確定碑型。到1952年,全國優秀的建築師和專家們共設計了一百多種圖案,經有關方面通過各種方式徵求各界人民的意見,歸納、修正成最後的圖樣。
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由北京市長彭真任主任委員,鄭振鐸、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員。委員會下設工程處,分設計、施工、採石、美術工作等7個組,進行工作。此外,專設一個委員會,在中國科學院現代史研究所所長范文瀾領導下,研究浮雕畫片所需的史料題材。紀念碑於1952年8月1日正式動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
人民英雄紀念碑呈方形,建築面積為3000平方米。紀念碑分碑身、須彌座和台座三部分,共高37.94米。台座分兩層,四周環繞漢白玉欄桿,均有台階。
下層座為海棠形,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米。上層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下層大須彌座束腰部四面鑲嵌著八幅漢白玉大型浮雕,分別以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戰爭游擊戰、渡江戰役為主題。在渡江戰役的浮雕兩側,另有兩幅裝飾性浮雕,主題分別為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
浮雕高2米,總長40.68米,共有約170個人物形象,概括而生動地表現出我國近百年來驚天動地的革命史實。上層小須彌座四周鐫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組成的八個花環。
兩層須彌座承托著高大的碑身。碑身是一塊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達60多噸的大石。碑身正面(北面)鐫刻毛澤東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澤東起草、周恩來題寫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碑身兩側裝飾著用五星、松柏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象徵人民英雄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整座紀念碑用17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肅穆莊嚴,雄偉壯觀。

內容

從東面起按歷史順序排列第一幅就是“焚燒鴉片”,這是中國近代史的開始。
林則徐,做為腐朽的晚清政府的一個忠實官吏,並沒有失去民族氣節。
儘管他遭到清政府的貶黜,發配,
但是,他為人民做過的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第二幅“金田起義”。
對於這一幅,今天的一些“精英”們也許會提出他們最大的異議。
對於這些“精英”來講,他們也許更願意把那個時代的“戊戌變法”鐫刻上去。
可是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難發現,戊戌變法本質上依靠的是皇帝,而不是人民。
本質上只是一些精英試圖對一個腐朽的封建王朝進行修修補補。
人民不要皇帝,不要封建制度。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譚嗣同也想用自己的鮮血喚醒人民,
可是實際的效果又如何呢?恐怕還是魯迅筆下的人血饅頭,就是最好的說明。
與此相比,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就要實際的多。
儘管太平天國有很多缺點,但是,僅此一項就足以讓人民不會忘記。
第三幅“武昌起義”。
儘管是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革命不徹底性,辛亥革命失敗了,
革命成果被北洋軍閥所竊取,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的局面。
但人民還是不會忘記武昌起義推翻封建王朝的偉大貢獻。
第四幅“五四運動
不論是從提出了科學、民主的口號來講,
還是從抗議出賣山東主權,要求懲辦賣國賊來講,
五四運動都是永遠值得人民紀念的反帝愛國運動。
至於說今天有少數人指摘學生們火燒趙家樓的“暴力”行為,
那不過只是出於少數“精英”的極度偏見罷了,根本沒有人會理會的。
第五幅“五卅運動”、
對於五卅慘案或運動五卅運動,今天人們談論的不多了,了解詳情的就更少了。
那是1925年,為了抗議上海日本紗廠資本家槍殺紗廠工人,
上海工人和一部分學生舉行的抗議活動。
但是,抗議活動遭到了租界巡捕開槍鎮壓,當場死亡十餘人,傷者無數。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運動開始了。
上海20多萬工人罷工,接著學生罷課,絕大多數商人罷市。
風暴很快席捲全國各地。
北京、廣州、天津、武漢等地民眾紛紛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鬥爭,
舉行了大規模的民眾示威和罷工、罷市、罷課。
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大規模的一次工人運動,是真正的中國無產階級運動。
從五卅慘案中,除了讓人們看到了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血腥之外,
共產黨也看到了中國無產階級的弱小,這也為後來轉向農村鬥爭埋下了伏筆。
第六幅“南昌起義
說到南昌起義,就不得不提到蔣介石的背叛革命。
說蔣介石背叛革命,不僅指他背叛了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政策,
還包括他違背了孫中山在建國綱領中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當共產党進行土地改革,組織農會、工會,觸動了地主、資產階級的利益時,
蔣介石對共產黨人,對農會、工會的領導人,進行了血腥的大屠殺。
沒有屬於工人農民的軍隊,工人農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證,就會付出血的代價。
南昌起義,正是創建真正屬於工人農民的“人民軍隊”的開端。
第七幅“抗日游擊戰爭
在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刻,也是考驗每一個中國人骨氣的時候,
既會有爭取民族獨立的英雄流放千古,也會有民族敗類遺臭萬年。
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能聯合抗日,可謂是民族大義的最好體現。
特別是在西安事變中,中國共產黨的顧全大局,是不能忽略的。
不論是國民黨的正面戰場,還是共產黨的敵後戰場,
所有為民族解放奮鬥的人,人民都是不會忘記的。
最後一幅(組)“勝利渡長江”,
以及兩旁的“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
人民解放軍靠什麼能在短短三年之內,打敗數倍於自己,裝備優良的敵人呢?
——是人民的支持。
“支援前線”說明解放區經濟上的土改和政治上的民主,贏得了人民的支持。
“解放戰爭是老區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統區”人民為什麼“歡迎人民解放軍”?
是因為國民黨政府經濟上的崩潰,因為金圓券帶來的物價飛漲,
因為蔣介石政治上的獨裁。
至今,還有一些“精英”不承認這一點,認為共產黨勝利是由於日本的入侵。
其實這一點根本就不值一駁,看看抗戰勝利後的國共軍事力量對比就知道了。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經過八年抗戰,人民渴望和平,希望國家專注於建設。
人民不要戰爭,但人民也無法忍受國民黨的經濟崩潰,無法忍受國民黨的獨裁。
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人民選擇了共產黨。
因為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為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