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打擊樂彙編》

《京劇打擊樂彙編》於1958年出版,彌補了京劇的打擊樂,在19世紀後期就已逐漸形成自己的體系。由於沒有完備的記譜法記錄,長期以來一直依靠“鑼鼓經”口頭傳授的不足。

《京劇打擊樂彙編》

正文

中國戲曲研究院編,張宇慈吳春禮何為屠楚材撰寫,1958年出版。
打擊樂為中國戲曲藝術遺產之一。京劇的打擊樂,在19世紀後期就已逐漸形成自己的體系。由於沒有完備的記譜法記錄,長期以來一直依靠“鑼鼓經”口頭傳授。其間雖有文字記載,但無論在種類、數量以及準確性上,都與實際情況不盡相符。《彙編》的出版,彌補了以上的不足。
《彙編》的特點:①科學性。它的記譜方法,採用四行總譜的形式,鼓板、小鑼、鐃鈸、大鑼,各為一個聲部。對每種樂器的演奏方法及其實際音響效果,都有精確記載。它也不否定傳統“鑼鼓經”念法的優點,而是附在總譜之下另列一行,以資對照。②系統性。全書收集京劇鑼鼓點 100多種,歸納為5類。第1類為短小的鑼鼓(從一鑼至鳳點頭);第2類為大段的身段鑼鼓(如沖頭長錘閃錘抽頭);第 3類為表現特定戲劇情緒的鑼鼓(如急急風、搓錘等);第 4類為乾念牌子的鑼鼓(如水底魚、四邊靜等);第 5類為成套的程式性鑼鼓(如起霸趟馬等)。③實用性,全書的編排次序由簡到繁,對每一鑼鼓的用法,除文字說明外,還列舉大量演出實例作為示範。
《彙編》附有編寫者之一何為所寫的《京劇打擊樂初步研究》。從京劇打擊樂的一般運用規律,到如何運用打擊樂表現戲劇情緒,各種鑼鼓點的演變,以及打擊樂革新發展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