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緣山水情》

《五美緣山水情》

《五美緣》又名《繡像大明傳》,全書十二卷八十回,有清代道光年間樓外樓刊本。書中不題撰人,唯序署“寄生氏題於塔影樓之西榭”。寄生氏還曾為《爭春園》小說作序。至於《中國古代禁毀言情小說-五美緣 山水情》作者及寄生氏之生平情況與真實姓名,皆無可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收入《五美緣》、《山水情》兩部清代章回小說。《五美緣》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說,在刊刻之初名氣較大。書中寫書生馮旭與五位美人的姻緣故事。其中,主人公幾經周折,歷盡磨難,最後並娶五美,成就“五美緣”。《中國古代禁毀言情小說-五美緣山水情》在藝術表現上頗具特色:故事情節生動,不乏引人入勝之處;人物形象眾多,且塑造得富於個性,尤以五位美女的描寫最為出色。她們性格鮮明,盡改以往小說中女性弱不禁風、賴人生存的模式,寫出了她們的剛烈性格。書中對女性極盡讚美之辭,但同時亦有一些渲染男女情愛的情節描寫。故《中國古代禁毀言情小說-五美緣山水情》在清代被定為“淫書”,亦在禁毀之列。
《山水情》,清代小說,二十二回。原書封面已佚,卷首題《新編繡像山水情傳》,有卓庵主人序。
書敘衛旭霞和鄔素瓊的愛情故事。衛、鄔一見鍾情,卻歷遭挫折,兩人堅貞不渝,終成眷屬,最後白日飛升。此書類似才子佳人小說,但風格有異。此書僅存於日本東京大學圖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以影印,此次即依據影印本校點,刪去了旁批及回後評論。

目錄

第一回 錢月英酬神還願 馮子清誤入桃園
第二回 贈金扇馮旭得意 拜天地翠秀許婚
第三回 游西湖林璋遇故 賣寶劍馬雲逢凶
第四回 馬雲大鬧五柳園 湯彪仗義贈金帛
第五回 真才子走筆成章 假斯文揉碎肚腸
第六回 姚夏封廣陵風鑒 常萬青南海朝山
第七回 朱翰林代為月老 馮子清聘定月英
第八回 魏家婦人前賣俏 花文芳黑夜偷情
第九回 魏臨川於中取利 花文芳將計就計
第十回 書房內明修棧道 牆頭上暗渡陳倉
第十一回 武宗爺親點主考 花榮玉相府詳夢
第十二回 林正國觸奸投水 徐弘基進香還朝
第十三回 定國公早朝上本 林正國權為西賓
第十四回 魏臨川暗使毒計 馮子清明受災殃
第十五回 春英無辜遭毒手 季坤黑夜暗行兇
第十六回 花文芳面囑知縣 孫文進性直秉公
第十七回 三學生員遞公呈 知縣緝拿魏臨川
第十八回 孫文進複審人命 魏臨川花府潛身
第十九回 生員聚眾鬧轅門 巡撫都堂強斷婚
第二十回 馮旭受刑認死罪 百姓罷市留青天
第二十一回 羅太守安撫百姓 孫知縣復任錢塘
第二十二回 馮子清錢塘起解 錢文山哭別舟中
第二十三回 季坤奉主命差遣 花能黑夜裡放火
第二十四回 有憐定計害臨川 月英家門帶姑孝
第二十五回 花文芳納採行聘 錢月英認義姊妹
第二十六回 錢月英改妝避禍 文芳開宴款家人
第二十七回 季坤仗義釋馮旭 有憐智謀賺崔氏
第二十八回 使假銀暗中好計 公堂上明受非刑
第二十九回 趙翠秀代主替嫁 花有憐奸拐紅顏
第三十回 假小姐閨中哭別 真公子婚娶新人
第三十一回 花文芳愛色被殺 趙翠秀為主報仇
第三十二回 錢林聞信忙奔走 童仁飛報進都城
第三十三回 都堂飛馬閉城門 知縣踏看定真假
第三十四回 孫文進通詳咨部 花榮玉火速行文
第三十五回 假小姐市曹行刑 真丈夫法場劫犯
第三十六回 劫法場英雄顯武 調官兵追趕逃人
第三十七回 烏金鎮瓦打英雄 劉家莊夜鬧官兵
第三十八回 觀音點化常萬青 馬傑調兵捉壯士
第三十九回 金山寺總鎮司將 揚子江英雄交鋒
第四十回 萬青被擒解杭州 飛鵬某露逢舊友
第四十一回 釣魚台英雄聚義 丹陽縣夜劫犯人
第四十二回 馬傑提兵追壯士 英雄踏水奪行舟
第四十三回 花榮玉哭奏天子 東方白鎖解京都
第四十四回 三法司勘問方白 地方官搜擒月英
第四十五回 功臣廟潛身避禍 迎風山姐妹遭凶
第四十六回 常萬青路見不平 董天雄惡盈受戮
第四十七回 花有憐身入相府 沈廷芳花園得意
第四十八回 沈廷芳獨占崔氏 姚夏封入贅東床
第四十九回 花有憐智誘林旭 姚蕙蘭誤入圈套
第五十回 沈義芳貪淫被戮 姚蕙蘭斧劈奸徒
第五十一回 沈白清濫刑錯斷 林子清屈招認罪
第五十二回 沈白清出詳各憲 姚夏封得信探監
第五十三回 護國寺奸僧造孽 馬文山誤陷土牢
第五十四回 武宗爺私遊玩月 林正國幸遇明君
第五十五回 奉聖旨謁相辭閣 察民情理屈伸冤
第五十六回 姚夏封赴水投狀 林經略行牌準提
第五十七回 假老虎惡貫滿盈 真老虎與民除害
第五十八回 三鳥飛鳴冤喊狀 二禿被害命強姦
第五十九回 赴市曹奸僧梟首 暗探訪私渡黃河
第六十回 林公月下準鬼狀 臬司令箭催行刑
第六十一回 姚夏封法場活祭 林經略暗進淮城
第六十二回 林經略行香宿廟 府城隍各案顯靈
第六十三回 馮旭解轅見母舅 林璋出票提有憐
第六十四回 林公釋放許成龍 經略正法桑剝皮
第六十五回 經略拜本進京都 廷芳計害死有憐
第六十六回 林經略判出奇冤 崔氏婦路遇對頭
第六十七回 林經略開棺驗傷 崔家婦當堂受刑
第六十八回 林經略二次開棺 宋朝英轅門聽審
第六十九回 易道清立斃杖下 陳武氏得放歸家
第七十回 林公嚴刑拷淫婦 崔氏受刑吐真情
第七十一回 沈延芳潛身內院 宋臬司當堂受刑
第七十二回 天子見表心不悅 林公失陷護國寺
第七十三回 湯彪急調海州兵 林璋初請上方劍
第七十四回林公火焚護國寺 公差受比提廷芳
第七十五回 沈廷芳逃走被獲 林經略勘問真情
第七十六回 沈廷芳供出實情 林經略結清各案
第七十七回 沈廷芳杖下立斃 劉尚書痛哭姨侄
第七十八回 林正國掛印征西 馮子清獨占鰲頭
第七十九回 結絲蘿兩國相好 獻降書元帥班師
第八十回 受皇恩一門富貴 加封贈五美團圓
山水情
第一回俏書生春遊逢麗質
第二回痴情種夢裡悟天緣
第三回衛旭霞訪舊得新歡
第四回美佳人描真並才子
第五回太白星指點遇仙丹
第六回攝尼魂顯示阿鼻獄
第七回東禪寺遇友結金蘭
第八回鬧花園蠢奴得佳扇
第九回三同袍入試兩登
第十回出金閶畫鋪得雙真
第十一回同榜客暗傳折桂信
第十二回歸故里逃婚遇仙渡
第十三回斗室中詩意傳訊息
第十四回闖仙闕賜宴命題詩
第十五回遞芳庚聞信淚潸然
第十六回對挑繡停針聞惡信
第十七回義僕明冤淑媛病
第十八回金昆聯榜錦衣鏇
第十九回櫻桃口吞丹除啞症
第二十回莫逆友撮合締朱陳
第二十一回求凰遂奉命榮登任
第二十二回解組去辟穀超仙界

精彩書摘

蝸角虛名,繩頭微利,算來自應空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閒身未老,盡教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然是醉,三萬六千場。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辜負皓月清風,苔茵展、銀漢高張。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話說這部小說,故事出在大明正德年間。自從武宗皇帝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也不在話下。單講浙江省杭州府錢塘具有一世官,姓錢,名銑,表字自由,官拜兩廣都堂之職。夫人馬氏所生一男一女,公子名林,字文山,小姐芳名月英。兄妹二人勤心苦讀詩書,學富五車,外國人皆稱為才子佳人。不幸老爺去世,夫人領了子女,扶柩回歸故里,送入祖塋。公子早已入學,卻不好遊戲,終朝在家與妹子吟詩作賦,孝敬母親。夫人見他兄妹二人早晚侍奉殷勤,滿心歡喜,常在他兄妹前說:“我家有此才女才子,不知後來娶媳擇婿如何?”公子道:“母親大人,婚姻之事,皆有天定。”夫人道:“雖然如此,但你妹子年已長成,為娘的日夜優愁,放心不下。必選個才貌之人,完他終身,使我為娘的卻才放心。兒呀,難道你同學中就無其人么?”錢林道:“娘親聽稟:學中只有一人孩兒十分敬重。論才學,孩兒甘拜下風。每逢考期,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論人品,杭州也尋不出第二個來。”夫人聞言,忙問道:“此人姓甚名誰?門第若何?”錢林道:“論門第,到也正對。他父親做過刑部尚書,亡過多年。只有母子二人。姓馮名旭,字子清。”夫人道:“他母親可是做過太常寺少卿林燦之妹么?”錢林道:“正是。”夫人道:“門戶相對,才貌又佳,為何不上緊央人作伐,以完為娘的心事?”公子道:“孩兒久有此意,只因他近來家業凋零,恐誤妹子終身,故爾未敢稟告。”夫人道:“我兒此言差矣。古人道得好,正是‘書中自有黃金屋,一朝得第自身榮’。”公子道:“母親吩咐,孩子知道。”
那月英小姐在旁聽得母親兄長說人婚姻之事,將臉一紅,起身回樓去。耳中只聽得說馮旭是個才子,心中暗想:“天下無實者多,倘若馮生名不稱實,豈不誤我終身大事?必須面試其才,方知真假。欲將此意稟告娘親兄長,怎奈我女孩兒家,羞人答答,怎好啟齒?”正是:
滿懷心腹事,難向別人言。
不言小姐悶悶不樂,單言小姐身邊有兩個丫鬟,一個名叫翠秀,一個名叫落霞。二人生得容貌與小姐仿佛,卻也聰明。跟隨小姐拈弄紙筆,也知文墨。小姐見他伶俐,到也歡喜,故此待他二人如同姐妹,與眾不同。
翠秀、落霞見小姐連日悶悶不悅、自言自語、如醉如痴,覺得小姐有些心事。二人上前問道:“小姐為著何事這般光景?”小姐見問,嘆了一口氣,道:“你二人那裡知我心。”就不言語了,二人道:“婢子自幼蒙夫人、小姐抬舉,不以下人看待。小姐有何心事,說與婢子們知道,代小姐分憂。”小姐聞他二人之言,只得將夫人、公子商議之話告訴一遍,“我想外邊人虛名甚多,故此疑心。欲要面試其才,又不好啟齒,以是不樂。”二人道:“小姐寬心。倘夫人、公子再議起小姐婚姻之事,婢子直告要面試這姓馮的才學,然後再議便了。”小姐聽了,方才放心。
不覺光陰迅速,過了個月,夫人一日身體不爽,一病半月。慌得公子、小姐日夜不離左右服侍。小姐各廟許願,又在花園拜斗,保佑母親安康。
過了數月,夫人身體漸漸好了,公子、小姐見夫人好了,用心調理。不覺早又臘盡春回,到了新年景象。堪堪至初九日,乃是玉皇大帝聖誕之辰,月英小姐稟告母親知道:“孩兒許下各廟香願,今逢上好日期,孩兒意欲親身進廟酬謝,特來告稟母親。”夫人聞言,大喜道:“我兒,一向累你兄妹二人服待。既許下香願,理當親還。”遂吩咐家人速備紙馬、香燭、牲醴之類,喚了三乘轎子,伺候小姐同兩個婢子各廟燒香。
不一時,小姐打扮十分齊整,帶了翠秀、落霞,三人上轎,往備廟還願,後面隨了許多家人。
一行人眾先到了玉皇閣。小姐和兩個丫鬟下轎,家人逐開閒人。小姐慢慢步上樓來。只見香燭供獻已經現成。小姐站立氈單,禮拜上帝,轉身又拜斗姥天尊。禮拜已畢,家人送上香儀。客師請小姐客堂坐下待茶,擺下果品。小姐坐了一刻,起身上轎,又望城隍山來。
不一時,抬至寺內。只風山前遊人如蟻,家人趕逐不開。小姐看見香燭點齊,只得交身出了轎了。那些遊人見三乘轎內走出三個美人,一哄擁擠,上前爭看。人人道好,個個稱奇。如同月里嫦娥下降,好似西子重生。後面隨著兩個丫鬟,一般嬌嬈,不知誰家小姐。內中有一個書生,文質彬彬,頭戴儒巾,身穿儒服,年紀只好十五、六歲,生得貌比潘安。手執一柄金扇,也擠在人叢中爭看。看官,你道此人是誰?就是錢林對母親所說的禮部尚書之子馮旭,字子清。今日也來到城隍山遊玩,不想遇見錢月英前來進香。他也不知是錢文山之妹,一見國色,神魂飄蕩,痴在一邊,兩眼不轉睛只望著三人。
小姐見人眾多,慌忙禮拜神聖,吩咐家人:“將各廟香燭送去,我回家向空禮拜酬謝便了。”家人答應,將轎子搭了進來,請小姐上轎。
那些遊人一哄而至,圍在轎前。事有湊巧,把一個馮旭緊緊擠在轎前,動也不得動。那小姐正欲上轎,忽見一個少年書生,品貌清奇,心中暗忖道:“世上也有這般標緻男子。”又不好十分顧盼,匆匆上轎。家人連忙放下轎簾。轎夫抬起,如飛而去。
馮旭又看翠秀、落霞二人上了轎。轎夫趕向前面,一直飛奔下山。馮旭見三個美人去了,他也不顧斯文體面,向後跟定轎子,跑下山來,滿身汗透,儒巾歪斜,足下那管高低,轉彎抹角,跑得喘息不定。
有一個時辰,到了一處後花園門,一直遙望裡面去了。只見一個老蒼頭,說道:“那裡來的,好好走出去。”四面望望無人,反手將園門關閉。馮旭低低罵道:“這個老狗頭,好不知趣,竟自把門閉去了。”只得走至門首,用手將門輕輕一推,那裡推得動。
馮旭無奈,繞著牆邊走了一會,無法可入。只見對過矮矮門首,有一個老婦人坐在門首。馮旭連忙走過來,叫聲老婆婆:“小生借問一聲,對過花園可是李相公家的么?”那婆婆搖頭道:“不是,不是。”馮旭又道:“可是張相公家的么?”婆子又搖頭道:“不是,不是。”馮旭道:“卻是誰家的么?”婆子道:“相公請坐,待老身慢慢告訴與你聽。”馮旭真箇坐下。婆子道:“對過花園乃錢府的。這錢老他在日做過兩廣都堂,如今只有夫人、相公、小姐三人,並無別個。”馮旭暗道:“原來就是錢文山的花園。”又故意問道:“他家公子與那家結親?”婆子道:“尚未聯姻。”馮旭又道:“他家小姐自然是與過人家的了。”婆子道:“小姐今年方交一十六歲,亦未受聘。”馮旭口中應道:“原來如此。”心中暗喜道:“年交一十六歲,也不小了。”婆子道:“說起這位小姐,婚姻卻難。他家夫人要選才貌出眾,又要門戶相當,夫人方允。”馮旭道:“卻是為此,這也該的。但不知他家小姐可知文墨?”那婆子道:“好個可知文墨,通杭州那個不知他是閨中才子!常與他哥哥吟詩作賦,連公子還要讓他一籌哩。”馮旭道:“你老人家如何盡知他府中事?”婆子笑道:“相公有所不知,我就是這位小姐的乳娘,我姓趙。因年紀大了,自己要在家裡同兒子過活。如今時常還去他家所,我要去就去,要來就來,一切事所以曉得。”二人談了一會,天氣漸漸晚了。婆子道:“老身要弄飯去了,恐兒子回來要吃,沒工夫陪你談了。你清回罷。”
馮旭聽了婆子這番言語,心中甚是歡喜:“錢小姐竟是個才貌雙全的,怎能與我為妻,也不枉為人世。”起身復又走到對過花園門首,看看園門緊閉,又站了一會,想到:“天色已晚,我只是痴呆呆的站在,就站到明日也無益處,不如且回,明日起早些來,倘有機緣,也未可知。”即移步轉身,才走了十幾步,忽聽得園門咿呀一響,馮旭即忙回頭看時,園門已開,有個老蒼頭手中拿著把酒壺走出來,帶了園門,竟自去了。原來這個老兒每晚瞞著夫人出來打酒吃。馮旭見了,忙忙走來,不論好歹,推開園門,竟自進去,仍然將門推上,一直往裡就走不題。
且言蒼頭取酒來,推門進來,回身關好,取鎖鎖了,提酒往自己房裡吃去了。
單講馮旭在花園裡東張西望,不見一人,他就放大了膽,朝里直走,到了丹桂廳上坐下。定定神,想到:“我好無禮,怎么黑夜裡走到人家花園中來?倘被人看見,如何應答?文山兄知道,體面何存。”想罷,立起身來:“我且出去。”竟奔園門,打點回去。
卻說月英自進香回來,到夫人前稟道:“今日進香,好不熱鬧,孩兒見人眾多,止到玉皇閣、城隍廟山上,[以外]著安僮送香燭前去,孩兒先回來了。”夫人答道:“正該如此。”就在前面吃過夜飯,又說了些閒話。夫人吩咐:“我兒就此回樓睡吧。”小姐起身,叫翠秀、落霞掌燈。翠秀道:“今晚風大,不好點燈。”取了個燈籠點起,照著小姐回樓不題。且言馮旭來到園門,見門上拴了大閂,又鎖了,那裡還得開來。馮旭驚道:“這事怎好?不想一時就拴鎖了園門。”愈想愈怕,無法可使,他是個讀書君子,又比不得那種可以掂門鈕鎖的小人,只得又回身步到丹桂廳坐下,等候天明出去。正在自悔之時,忽聽一派鶯聲燕語,嘻笑而來。燈光漸近,馮旭唬得覓處藏身,往來無處,暗道:“若被人撞見,如何答話?權在山石背後躲避則個。”但不知曾撞著人來捉住,認奸認賊,且看下回分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