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璋

林璋

林璋,是一名演員,其作品有《柴房會》、《左良玉》、《雙跳橋》、《假差官》等。

基本信息

林璋 (1919~1989年) 祖籍東山,落籍福建雲霄城關。14歲在雲霄下坂怡正興潮音班當演員,16歲起攻丑角,20歲到廣東饒平賽春香班當老醜。22歲在詔安永樂班,拜名醜黃作珍為師。27歲參加廣東汕頭市老源正班,拜名醜楊世周為師。1954年4月參加雲霄縣潮劇團。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以傳統劇目《柴房會》參加福建省地方戲曲匯報演出獲演員獎。同年參加中國戲劇家協會福建分會,任理事,被選為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1957年10月起任雲霄潮劇團副團長。是縣政協第一、二、三屆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委員。“文化大革命”中曾受迫害。1969年劇團解散,被安排到合作商店當售貨員。一度回東山當白埕戲班導演。1978年,他隨雲霄劇團恢復而復職,繼續上台獻藝。1985年退休。他從藝50餘年,其所練就的“內喉腔”(俗稱“痰火聲”),高亢深沉而醇厚,能夠不換氣連唱數分鐘,每每博得觀眾熱烈鼓掌。在《柴房會》、《左良玉》、《雙跳橋》、《假差官》、《何必言》等劇目中飾演的老丑角色,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還挖掘整理不少傳統劇目,其中《易婚記》經整理參加省第十五屆戲曲調演,獲劇本三等獎。

國家建材局南京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工會主席

林 璋 高級工程師。1943年6月出生,北京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北京建築工業學院。現任國家建材局南京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工會主席,南京市城建工會科研設計行業工會主席。是武漢工業大學江蘇校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畢業後,多年從事設計研究工作,因參加“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理論、方法和參數研究”項目,獲1987年交通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自1984年擔任院工會的領導工作,認真搞好工會建家工作,不斷努力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會工作藝術性,使工會建設工作朝氣蓬勃,成效顯著,受到職工民眾、黨政領導和上級工會的好評。院工會自1994年來一直保持了南京市模範職工之家的榮譽稱號,1998年又被江蘇省建設工會授予先進基層工會稱號。個人多次受到上級工會表彰,1987年被南京市總工會授予職工之友稱號;1995年和1997年、2000年3次被南京市總工會授予優秀工會工作者稱號;1997年光榮出席了江蘇省總工會第十次代表大會,並被授予優秀工會工作者稱號;1995年被江蘇省建設工會授予優秀工會幹部稱號。

中科院北京化學研究所博士

林璋,1971年生,中科院北京化學研究所博士,廈門大學化學系學士

教育背景

1993年7月 廈門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
1996年7月 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1996年7月 中科院北京化學所獲博士學位
1999-2004年 分別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
林璋
驗室從事有關核酸晶片、各類介觀成像技術及生物礦化方面的博士後課題。
2004.2獲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 海外引進人才 ” 基金資助,擔任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研究員。目前主要進行納米科學與技術與環境化學方向的研究。

主要在研基金項目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兩項
中國科學院院長基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納米專項基金項目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海外引進人才”基金
福建省科技廳重大專項前期研究計畫
福建省環保科技計畫

人才培養

注重因材施教。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和科研綜合素質的提高。
目前指導博士生 2 名,碩士生 4 名。已畢業博士生1名(獲中科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碩士生 1 名。
我們熱忱歡迎有志於通過科研來認識自我、提高自我、挑戰自我的學子。

研究方向

圍繞能源與環境問題,側重利用前沿納米技術和理論,實現基礎與套用相結合,化學、生物和地質科學相結合。目前在研主要方向:
1. 納米晶體生長動力學。側重於探討和模擬生物和環境化學相關過程中的納米晶的生長機制。目前在利用納米生長動力學進行環境有毒納米物質的去除及中試方面取得具有一定原創性的成果。2006年在J. Am. Chem. Soc.上連續發表有關納米生長熱動力學的研究結果,闡明了納米材料的生長與溶液環境的關係,為利用納米生長技術解決相關環境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發明了一種針對氯酸鹽企業中產生的納米鉻渣的化學除鉻及回收利用的創新技術,利用該技術已在企業通過噸級中試放大。成果“氯酸鹽企業含鉻廢渣的納米相變處理和回收利用技術”已經通過福建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對此成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2. 重金屬還原細菌和重金屬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近來在微生物除鉻和鈾的介觀生物與化學機制研究中,結合長期以來在結構化學、生物與微生物學與各類前沿介觀表征技術的積累,對複雜環境生物學問題提出並初步確立了從三個不同側面進行基礎研究的方法學:
細菌和重金屬相互作用中的結構化學問題
重金屬刺激下的細菌的基因表達差異和蛋白質組學問題
細菌和重金屬相互作用中的介觀成像研究方法學
此研究同時也適用於探討地球生物學的生物成礦的微觀機理。
已在 Nucleic Acids Res. (第一作者 , 1998), Langmuir( 第一作者 , 2002) 、 J. Am. Chem. Soc. (第一作者 , 2006) 、 J. Am. Chem. Soc. ( 通訊作者 , 2006) 、 Nano lett. (第三作者 , 2006) 、 Nanotechnology (通訊作者 , 2006) 、 J. Phys. Chem. B (通訊作者 , 2007) 等雜誌上連續發表與納米化學與生物基礎科學問題相關的重要研究結果。其中發表在 Nucleic Acids Research 上的論文被選為封面文章;發表在 Langmuir上的論文因深入闡明 DNA 在矽表面的化學鍵合情況及所發展的介觀研究方法,自 2002 年發表以來單篇被引用 70 多次; 2006 年在 J. Am. Chem. Soc. 上發表有關納米生長動力學的研究結果,闡明了納米材料的生長與溶液環境的關係,為利用納米生長技術解決相關環境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迄今共發表 ( 含接受 ) 35 篇 SCI 論文,論文五年內被引共 300 次左右,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論文被引 100 多次。

主要代表論文

1) J. Zhang, Z. Lin* et al,“A Multistep Oriented Attachment Kinetics: Coarsening of ZnS Nanoparticle in Concentrated NaOH” J. Am. Chem. Soc. 128? 12981-12987 (2006)
2) Z. Lin, B. Gilbert, Q. Liu, et al, “A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nanophase material”. J. Am. Chem. Soc. 128? 6126-6131 (2006)
3)C.Yang, Y.Cheng, X Ma, Y.Zhu, H.Y. Holman, Z Lin*,“Surface-Mediated Chromate-Resistant Mechanism of EnterobacterCloacaeBacteria Investigat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Langmuir. 23:4480-4485(2007)
4) J. Zhang, Y. Wang, J, Zheng, F. Huang, D. Chen, Y. Lan,G. Ren, Z. Lin*, “Oriented Attachment Kinetics for Ligand Capped Nanocrystals: Coarsening of Thiol-PbS Nanoparticles” J. Phys. Chem. B 111 1449-1454 (2007)
5) Y. Wang, J. Zhang, Y. Yang, F. Huang, J. Zheng, D. Chen, F. Yan, Z Lin*,“NaOH concentration effect on the oriented attachment growth kinetics of ZnS”, J. Phys. Chem. B111:5290-5294 (200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