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

《五九》

《五九》是老舍著作的短篇小說。於1931年10月發表於《齊大月刊》2卷1期;同期發表的還有《小說里的景物》。

基本信息

簡介

老舍的短篇作品“笑話”。他在《趕集》的前言中已經說得很清楚,這些故事都采自一些簡單的趣聞,目的只是為引起讀者發笑。有時,故事的敘述者直接在故事中露面,談話對手可能就是故事主人公,與人物面對面可以強化諷刺的藝術效果:一個懦弱的中國人不斷地重複著國家要滅亡了,但他卻沒有勇氣起來鬥爭(《五九》);

含義

(圖)《五九》《五九》

五九國恥 :wǔ jiǔ ɡuó chǐ
1915年5月9日,袁世凱承認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激起全國人民的反日運動。以後人們把5月9日定為國恥紀念日。另有以日本提出的最後通牒日期5月7日為國恥紀念日。

歷史背景

1914年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提出德國直接將山東權益交還被拒,於是決定保持中立。當時美國注意力已轉移至歐洲,而英國則希望日本能成為在其遠東協友。日本於是在8月對德宣戰,出兵占領了德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山東半島。1915年,日本向提出二十一條要求,意欲獨占中國的權益。
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向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直接提出二十一條要求,並要求中國絕對保密。1至4月,袁一面命外交部同日本談判,一方面暗中逐步泄露內容,希望獲得英美支持抗衡日本。中國的談判代表多次拒絕要求中的部份內容,迫使日本作出讓步。中國國內亦出現反日情緒。日本則以武力威脅中國。至5月7日,日本政府向中國發出最後通牒,限令於9日前答覆。最終袁世凱政府在5月9日晚上十一時接受二十一條大部份的要求。後來五月九日被定為國恥日,稱“五九國恥”。
主要內容

1.要求承認日本接管德國在山東的所有利益,並加以擴大;

2要求延長日本租借旅順,大連,及南滿鐵路,安奉鐵路的期限為99年,並承認日本在東北的利益;

3規定漢治萍公司改為中日合辦;

4規定中國沿海地區不得租借他國;

5中國政府必須聘用日本人為政治,軍事等顧問;中國警政及軍械廠由中日合辦。

1915年底,袁世凱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作了皇帝。

精彩片段

他不言語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難受——難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
理由充足與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對這等人正是妥當的辦法;人類是無望的,你常這么說。”
我打算招他笑一下。

他沒笑,只輕輕搖了搖頭,說:“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我又
遇見他了。”

“他要動手了?”我問,很不放心的。

“動手打我一頓,倒沒有什麼!叫我,叫我——我應當怎樣說?——傷心的是:今
天下午我遇見他的時候,他正拉著兩個十來歲的外國小孩兒;他分明是給一家外國人作
僕人的。他拉著那兩個外國小孩,趕過我來,告訴他們,低聲下氣的央告他們:踢他!
踢他!然後向我說: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請注意,這裡他很巧妙的,去
了一個“敢”字!)然後又向那兩個小孩說: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他停頓
了一會兒,忽然的問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淚流下來了。“嘔!”張丙立起來說:“怪不得
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國主義’的標語呢!”

他好象忘了說那句:“中國人沒希望,”也沒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

作者介紹

(圖)《五九》《五九》

老舍(1899.2.3-1966.8.24),現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正紅旗人,北京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老舍是他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的筆名。他的筆名還有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曾任國小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

老舍有文學語言大師的稱號。其中包括三百多萬字的小說,四十二部戲劇,約三百首舊體詩等。他的作品多為悲劇,作品的語言以北京方言為主,風格幽默。他的代表作是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這兩部作品現已列入中國初高中語文必讀書目,和大學中文專業必讀書目。《茶館》也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高中華文文學必修的作品。舒乙等人認為老舍的作品中反映了他對滿族的隱含的、深沉的、難以言語的真摯的感情。

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民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