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狀態》

《事物的狀態》

《事物的狀態》是由導演維姆文德斯所執導的一部電影,故事發生在葡萄牙的海邊,一個電影劇組正在這裡翻拍羅傑·柯曼的名作《世界末日》的故事。

基本信息

影片概述

《事物的狀態》 中文片名:事物的狀態
外文片名:Stand der Dinge, Der
導演:維姆 文德斯 (Wim Wenders)
主演:
類 型:劇情
首映日期:1982-01-01
所屬分類:劇情

影片簡介

西德名導演維姆.文德斯在八十年代初應美國名導演柯波拉之邀赴好萊塢執導偵探片,但拍片情況很不順利,於是維姆.文德斯抽空拍攝了一部低成本的黑白片,反映當時整個電影攝製組流落異鄉時那種前途茫茫的不踏實感覺。劇情描述一組電影工作人員來到葡萄牙海邊,重拍美國B級片之王羅傑柯曼的名作《世界末日》,沒想到在拍攝中途投資人發生了狀況,導演費盡心血意圖了解影片被迫停拍的命運,以便對他的班底有所交代。劇情的故事性不強,但卻瀰漫著一股微妙的懸疑推理氣氛,對於拍電影的幕後辛酸有相當深刻動人的反映,美國獨立製片界名導演塞繆爾.富勒和羅傑柯曼本人都在片中客串演出。

導演介紹

《事物的狀態》《事物的狀態》

1945年出生於德國杜塞道夫的維姆·文德斯在世界影壇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代表。憑藉自己獨具魅力的作品曾多次榮獲坎城、柏林、威尼斯等國際一流電影節的大獎,與法斯賓德、施隆多夫和赫爾措格並稱為“德國新電影四傑”,是二十世紀70年代“新德國電影運動(New German Cinema)”的代表人物之一。70年代,受當時美國公路電影的啟發,和少年時對西部片的喜愛,文德斯開始拍攝屬於自己的歐洲式的公路電影,並由此奠定了他以後的創作方向,開始了他在光影世界裡的漫漫流浪。在他的著名電影作品包括《德州巴黎》、《美國朋友》《柏林蒼穹下》、《直到世界末日》中,流浪與疏離成為文德斯電影永遠的主角,文德斯也籍由這兩個元素在銀幕上創造出一個個充滿詩意與虛空感的世界。

1974年可以說是文德斯事業的轉折點,由於受到當時美國一些公路電影(如1969年的《逍遙騎士》(Easy Rider))的啟發,也由於自己少年時對西部片的喜愛,文德斯開始拍攝屬於自己的歐洲式的公路電影,並由此奠定了文德斯以後的創作方向,開始了他在光影世界裡的漫漫流浪。從此以後,流浪與疏離成為文德斯電影永遠的主角,文德斯也籍由這兩個元素在銀幕上創造出一個個充滿詩意與虛空感的世界來。 (Kings of the Road)。其中《歧路》講述了一位作家為尋找靈感而遊歷,畫面具有詩意的隱喻和富於哲學意味的象徵內涵;《公路之王》則以寫實的基調和獨特的觀照方式批判了俗媚的電影文化,同時也對70年代中期德國電影界的狀況投以了深切的關注。1977年,公路電影代表之作《逍遙騎士》的導演Dennis Hopper更是和文德斯一起合作,拍攝了氣氛神奇的影片《美國朋友》(The American Friend)。影片在紐約、漢堡、慕尼黑和巴黎之間來回跳躍,世界成為糾結在摩天大廈、捷運、高速公路、列車之間的神秘空間,從而散發出強烈的疏離感,令人難忘。

七十年代中後期,轟轟烈烈的“德國新電影”運動開始衰落,經濟危機使得影市蕭條,德國的電影導演們或是轉投電視業或是前往國外。就在這個時候,一直關注著“德國新電影”運動的好萊塢著名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向文德斯發出了前往美國拍片的邀請。自1978年起,文德斯陸續拍攝了影片《哈麥特》、《水上回光》和《事物的狀態》(The State of Things)。《哈麥特》作為文德斯首次拍攝的好萊塢式電影作品,並沒有能令科波拉滿意,這部片子的大部分鏡頭都被科波拉要求重拍,以至影片的發行時間比預想中推遲了三年多。1982年的《事物的狀態》卻獲得了聯邦電影獎(前西德電影最高獎)和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開始確立他在國際影壇的地位。

1983年的《德州巴黎》(Paris, Texas)使文德斯摘取了第37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桂冠,這部被稱為“標誌著文德斯美國化傾向的高峰”的影片成功的表現了人的孤獨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影片主要在美國西南部的沙漠裡拍攝,影像風格極其鮮明,文德斯創造出極為寬廣的銀幕空間,從而成功展現出充斥在故事主角生命里的虛空感。

雖然《德州巴黎》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但是文德斯似乎還是更喜歡在歐洲拍片。也正是在自己的祖國,文德斯拍攝出了他最廣為人知也最受好評的一部電影——《柏林蒼穹下》。影片講述了一個渴望下凡的天使的故事,尼古拉斯·凱奇和梅格·瑞恩98年主演的《天使之城》(City of Angles)就是《柏林蒼穹下》的好萊塢通俗版。這部影片也使文德斯獲得了1988年第41屆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使得他在世界影壇上真正確立了的自己的地位。

1983年的《德州巴黎》使文德斯摘取了第37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桂冠,這部被稱為“標誌著文德斯美國化傾向的高峰”的影片成功的表現了人的孤獨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影片主要在美國西南部的沙漠裡拍攝,影像風格極其鮮明,文德斯創造出極為寬廣的銀幕空間,從而成功展現出充斥在故事主角生命里的虛空感。

至此,文德斯的影片已經形成了特有的坦率冷靜的風格。他的電影語言修辭中基本排除蒙太奇,特別偏好對運動和場景的不加剪輯;他不求論證什麼,他追求的是一種平靜地觀察、等待和不停頓地發展的電影,尤其喜歡錶現公路、汽車、火車、飛機和輪船,因而也一再描寫遷移、迷航和旅行。

但是文德斯並沒有滿足,而是在以後的創作中不斷豐富和擴充著自己的電影世界。1991年的《直到世界盡頭》拍攝於全球四大洲,影片在皓渺的氛圍里講述了一個關於世界末日的奇妙寓言,被稱為“終極公路電影”。1993年的《咫尺天涯》以俯視的角度觀察德國統一後社會景觀的變化;而在兩年後的《雲上的日子》里,文德斯則和義大利傳奇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一起探討了愛與欲望的問題,影片攝製於歐洲數個國家,也是一部巧妙借用公路片形式的電影。文德斯不斷地在公路電影的基礎上嫁接與派生著新的元素,同時也改造著傳統公路片的形式。他越來越喜歡在城市裡表現流浪的狀態,將現代社會裡孤獨與疏離的狀態描述得愈加生動。在1997年的《暴力啟示錄》里,文德斯描寫了暴力的外在表現,試圖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探討現代社會裡的暴力問題。1996年拍攝的《光之幻影》(A Trick of the Light)“記錄”了許多對電影的發展做出貢獻卻被遺忘的人們,表達了文德斯對電影歷史的緬懷與敬意。

有鑒於文德斯電影創作理念中觀察者的姿態與感覺,他也非常鍾愛紀錄片的拍攝。他一共拍過7部紀錄片,其中1985年《尋找小津》是一部關於導演小津安二郎的紀錄片,相當引人注目。1998年描寫古巴音樂風情的《樂滿夏灣拿》(Buena Vista Social Club)廣受好評,文德斯與為他製作了《德州巴黎》的音樂人瑞·庫德(Ry Cooder)再次成功合作,展現了他自己一直深喜著的美洲音樂的迷人魅力。同時文德斯也非常喜歡搖滾樂,他曾說過:“今天搖滾與電影的聯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緊密,文學、戲劇和繪畫看來似乎與電影的聯繫更緊密,卻遠沒有搖滾來得貼和時代、準確直接。”2000年的作品《百萬美元酒店》(The Million Dollar Hotel)的配樂就是由著名搖滾樂隊U2的主腦Bono主刀炮製的。文德斯再次將音樂與畫面貼和在一起,創造出賞心悅目的聲色迷情來。

幕後製作

本片是著名導演維姆·文德斯的一部力作。該片情節很簡單,但是卻耐人尋味,整個電影都沉迷在一種神秘的意蘊中。影片有些類似於科恩兄弟導演的《巴頓芬克》,

《事物的狀態》《事物的狀態》

也是關於一個導演試圖完成一部影片,然而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總是打斷影片的正常拍攝。其主題依然是典型的西方不可知論,導演往往用這些突發的事件來探討“偶然”的存在,影片亦因此帶有濃厚的人文氣息,經得住觀眾反覆推敲。西德名導演維姆·文德斯在20世紀80年代初應美國名導演科波拉之邀赴好萊塢執導偵探片(哈密特),但拍片情況很不順利,於是文德斯抽空回歐洲拍攝了一部低成本的黑白片,反映當時整個電影攝製組流落異鄉時那種前途茫茫的不踏實感覺,不料本片在威尼斯電影節竟然獲得金獅獎。劇情的故事性不強,但卻瀰漫著一股微妙的懸念推理氣氛,對於拍電影的幕後辛酸有相當深刻動人的反映。美國獨立製片界名導演塞繆爾·富勒和羅傑·科曼本人都在片中客串演出。

葡萄牙電影

1896年6月18日葡萄牙開始放映“活動照片”,這就算是最早的電影。1898年,曼努埃爾·科斯塔建立了“葡萄牙影片公司”,拍攝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紀錄卡洛斯國王及其長子路易斯·菲利普太子的形象的《卡什凱什海灘景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