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車站》

《中央車站》

巴西電影《中央車站》沃爾特·塞勒斯導演,費爾蘭德·蒙特納哥、文尼西斯·狄·奧利維拉主演,被各地影評家贊為“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自首映於美國聖丹斯電影節後,榮光裹身,先後榮獲第四十八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第四十八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第四十六屆金球獎和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角提名。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中央車站》電影海報

廣袤的南美大地在鏡頭下不停地轉動,嘈雜的都市、凋敝的鄉村在眼前匆匆掠過,《中央車站》仿佛是一場雲影依稀的舊夢。執著地尋找父親的約書亞固守著一個美麗的夢想:父親是一個高大魁梧的男子漢,找到他便意味著找到了幸福。被生活的磨難挫出老繭的朵拉如同一柄戳破氣泡的尖刀:在成人的世界裡,無所謂夢想,接踵於希望而來的,必定是難以承擔的絕望。但兩個人伴在一起尋覓著,如同生命的兩極:純真與蒼老,喜悅與憂傷,被一條看似無盡的道路引向未知的終點。
《中央車站》或許暗示了這重含義:“男孩要尋找他的父親,老婦人要尋找她的歸宿。而這個國家,要尋找它的根。”

巴西電影《中央車站》被各地影評家贊為“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自首映於美國聖丹斯電影節後,榮光裹身,先後榮獲第四十八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第四十八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第四十六屆金球獎和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角提名。有人用這樣的評語來評價這部影片:當他觸及你內心的時候,他與你的大腦對話(“Central Station”is that film that speaks to your head while it touches your heart.)。

故事梗概

《中央車站》《中央車站》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火車站的候車大廳門口,從前的女教師,50多歲的朵拉擺了一個寫字攤,專為來來往往、目不識丁的旅客代寫家書。寫一封信收1塊錢,如果需要代寄,就再加1塊。然而她常常在晚上將收了錢的代寄信件帶回家,和鄰居艾琳一起,將這些信一一拆開,盡情地奚落取笑一番,然後把認為重要的信寄出去,其他的信則統統鎖進抽屜或乾脆扔掉,如果兩人意見不同,就把信收進抽屜改天再決定,被人生的苦難磨出老繭的朵拉就這樣心腸冷漠地應對著別人的心愿。

這一天,安娜帶著她10歲的兒子約書亞來請朵拉寫信,因為約書亞很想見他素未謀面的父親耶酥。第2天,安娜與約書亞再度來到車站,口述了第2封給孩子父親的信。安娜把積在心底的話終於吐了出來:其實我心裏面是愛你的,你回來吧,我們再也不爭爭吵吵了……

然而安娜剛剛走出車站,就在橫穿馬路時被一輛急馳而過的大客車撞倒了。可憐的約書亞從此孤身一人,現在他惟一認識的人就是朵拉了,朵拉把他帶到了家中,可是約書亞並不知道朵拉把他賣給人販子了。這天晚上,朵拉伴著新買的電視機入睡,當良心的譴責讓她噩夢連連時,未泯的良知使朵拉幡然悔悟,她將約書亞救出了虎口。在母性的驅使下,朵拉答應帶約書亞到東北部去找爸爸。

《中央車站》《中央車站》

一開始,兩人總是爭爭吵吵,朵拉罵約書亞是個“讓人討厭的壞孩子”,而約書亞則回敬朵拉是個“不抹口紅,面目可憎的老太婆”……然而隨著長途汽車賓士在廣袤的巴西大地上,約書亞與朵拉之間的感情也在慢慢地發生著變化。約書亞不再憎惡這個兇惡的婆婆,而朵拉也逐漸尋回了她淡忘多年的溫柔情感,兩人之間萌生了母子一般的依戀。
一路上,朵拉和約書亞經歷了不少磨難,但他們都想方設法克服了。他們還遇見了一個好心的司機,一起度過了短暫而快樂的日子,朵拉也破天荒地抹起了口紅,塗上了胭脂,她以為找到了久違的愛情,然而最終卡車司機離她而去,她還是與愛情失之交臂。她覺得很沮喪,約書亞已經學會安慰別人了,他甚至對朵拉說:“你化起妝來還是很漂亮的……”

朵拉領著約書亞不遠萬里,終於來到安娜說過的那個地址,可是卻得知約書亞的父親一家已經搬走了。這時兩人身無分文,只好流落街頭。所幸的是,他們正好趕上了當地隆重的節日——燈神聖母節,許多人都想為聖母送去自己最虔誠的心愿,約書亞發現這裡可以寫信掙錢,於是朵拉乾起了老行當,這天晚上,他們賺了不少錢,高興極了。

第2天,他們又去了附近的一個小鎮,終於找到了約書亞的家人,可是他的父親耶酥卻離家找約書亞和他的母親了,約書亞同父異母的哥哥賽亞、摩西熱情地收留了他。朵拉欣慰地走了,回到里約熱內盧的中央車站,重新為人們點燃希望的火把

製作背景

精彩劇照精彩劇照

影片《中央車站》根據阿爾巴尼亞作家伊斯梅爾·卡戴爾的小說《破碎的四月》改編,塞勒斯稱原著中那富有神話色彩的家族衝突的傳奇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並被其中殘忍的力量所震懾,特別是作家塑造了一位被命運所驅使、不得不違心地捲入暴力鏇渦中的男主人公。

巴西導演華特·塞勒斯作為90年代晚期巴西電影重新贏得國際聲譽的先鋒人物,他的道路走得並不平坦。他錯過了60、70年代的興盛繁榮期,卻在80年代巴西電影工業日益衰落時以一部獲獎紀錄片進入影壇。塞勒斯和他的合作者在改編小說時,從古希臘悲劇中尋找靈感,尤其是受到了埃斯庫羅斯的啟發。他們發現古希臘原始而血腥的爭鬥與世紀之初巴西某些偏遠地區的情況頗為相似,於是他們按照古希臘悲劇的形式進行改編,將小說的背景移植到巴西。

沃爾特·塞勒斯在這部“公路電影”中成功地讓人深入南美大國巴西,了解到有數百萬人拋下家園和親人到異鄉謀生的辛酸現實狀況,而祖孫般的感情變化也寫得細膩動人。兩位主演爐火純青,精湛地呈現了人物內心的逐步轉變。男孩誤以為見到親生父親那一幕,那表情千言萬語都無法傳遞。

幕後花絮

精彩劇照精彩劇照

廣袤的南美大地在鏡頭下不停地轉動,嘈雜的都市、凋敝的鄉村在眼前匆匆掠過,《中央車站》仿佛是一場雲影依稀的舊夢。執著地尋找父親的約書亞固守著一個美麗的夢想:父親是一個高大魁梧的男子漢,找到他便意味著找到了幸福。被生活的磨難挫出老繭的朵拉如同一柄戳破氣泡的尖刀:在成人的世界裡,無所謂夢想,接踵於希望而來的,必定是難以承擔的絕望。但兩個人伴在一起尋覓著,如同生命的兩極:純真與蒼老,喜悅與憂傷,被一條看似無盡的道路引向未知的終點。

朵拉與約書亞,究竟誰是誰的救贖者?究竟是誰指引給另一個人新生的方向?在《聖經》里,耶和華曉諭摩西的助手約書亞說:“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旦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方去。”正是這個名為約書亞的先知,引領著以色列人回到了故土,重建美好家園。而巴西人民在經歷多年的政治變亂與經濟危機之後,也默默盼望著走出苦難,重新找到通往幸福的旅程。《中央車站》或許暗示了這重含義:“男孩要尋找他的父親,老婦人要尋找她的歸宿。而這個國家,要尋找它的根。”

精彩看點

精彩劇照精彩劇照

華特·塞勒斯在談到電影的創作的時候說到,靈感來源於某個清晨。

女主角朵拉的扮演者佛蘭達·蒙特勒羅是巴西最偉大的女演員,曾在莫斯科和威尼斯等各電影節上獲獎。

在影片中導演也更大規模地啟用了非職業演員,挑選演員就花費了一年時間。而外景地超過好的,攝氏40度的高溫更讓拍攝工作十分困難,但影片最終還是得到了他們滿意的效果。

奧利維拉原本在里約熱內盧機場當擦鞋童,被導演華特薩勒斯看上,從一千五百名人選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央車站》的小男主角。

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成功的細節刻畫。窺斑見豹,影片中的細節最能反映人的真實內心,也最易展露創作者的功底。《中央車站》中的細節描寫無疑是成功的,甚至是經典。朵拉和各類找她寫信的人的面部表情,是那樣的豐富,一笑一顰,都蘊藏個性。那些表情,似乎也在呈示著這個國家的貧瘠。影片開頭約書亞在朵拉的寫信桌上頑煉地玩著陀螺,朵垃幾次將陀螺拿下,約書亞又幾次拿上來,這些似乎預示了兩人扯不清的瓜葛。在尋找第一個“耶穌”時那些被風吹起的各色的衣衫,還有小鎮宗教儀式上縱地而起的煙花,這些細節著實為影片增色不少。

影評

各界影評

精彩劇照精彩劇照

華特·薩勒斯的作品多處理有關尋找起源和自我發現的歷程的主題,這在他的電影《中央車站》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中央車站》是一部溫情動人的小品,具有新現實主義的風範,它以感傷的氛圍和細膩的筆觸傳達著電影中所呈現的悲憫。在一種宗教的朝拜氣氛里,整個國家都在尋找著,在這尋找的過程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拉近,心與心的隔膜也逐漸消散。

——好萊塢著名影評人 威爾·羅傑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集中了物質之大成,可是它缺少的東西卻如此致命,人類被教唆成頭腦簡單的崇拜者,懂得奢侈的美麗,可他們學會了嘲笑和僵硬。被城市諷刺得最厲害的,是愛和信任,同情和寬容。有時電影是人類的老師,它用細緻的鏡頭,溫柔的光線,沉默的表情,用淚水和歡笑來教導人類尊重一些東西,比如《中央車站》。
朵拉和約書亞是兩條線,分分合合,孩子用純真試圖打動忘卻,老人習慣用滄桑保持堅定。最後在對燈神聖母的朝拜里,展現在眼前的是這個國家和隱藏其後的整個人類在尋找希望和盡頭的愛。朵拉在黎明前離去,而他們都已經完成了自己心靈的旅程,學會想念,學會回憶,學會如何去愛和相信。

——著名影評人 元 曲
就影片的風格而言,本片可以說是小品式的公路電影,它演繹了一老一小尋親、尋家的過程,較深程度地挖掘了當代巴西人找尋自我認同的主題。在冗繁的“尋根”電影中,《中央車站》以其獨特的手法,讓人滋生了幾多異樣的酸楚,具有十足的感染力。
——影評人 金天星

綜合影評

巴西電影《中央車站》被世界各地的影評人譽為“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人們對於這部影片的評語是:《中央車站》的不平凡處在於,它是這樣一部片子:當它觸及到你的內心的時候,它在與你的大腦對話。

影片影響

《中央車站》《中央車站》

因為這部片子的故事場景絕大部分都出現在公路上,因而被人們稱做是一部“公路片”。正如電影的名字——“中央車站”,不過是男女主人公結識的地方罷了,人潮人海中因著某個機緣的邂逅相遇,未來的、未知的、漫長的路,還有故事就如此延伸開去……那個“車站”,永遠在我們無法回頭的身後。

回家,一個多么讓人欣慰和溫暖的字眼,從不同的人口裡說出來,竟然是如此地不同!家在何處?耶酥在片中也如同一個謎,他自始至終也沒有出現過,於是他便成了一個關於“家”的圖騰。孩子永遠在尋覓,永遠在尋找那條回家的路……可是回家的路卻是如此地漫長!

所幸的是,在尋覓的過程中,還有著別的新的發現和感動。於是,“父親”淡出。尋找、失落、再得到,這是否也是我們在追求和渴盼回歸的生命過程?

在影片悲憫的主鏇律中,生命的悲歡離合、喜悅和苦痛就這樣交織著傳遞給觀眾,然後觀眾又變成劇中人,在體會著他們的尋找、失落和悲歡的時候,也完成一次與自我的對話。

導演簡介

《中央車站》沃爾夫·塞勒斯

作為享譽世界的巴西名導,沃爾夫·塞勒斯的作品已經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其中囊括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等55個國際獎項的《中央車站》,摘得第58屆威尼斯電影節觀眾獎的《太陽背面》,以及最近獲奧斯卡兩項提名並贏得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的《摩托日記》都成為了頗具代表的經典之作。他曾是柏林電影節和坎城電影節的評審會成員,2003年還被英國《衛報》評選為“世界最優秀的40位導演”。雖然就本片而言,是塞勒斯對恐怖片的初次嘗試,但他對這種類型片的認知已是由來已久。

在塞勒斯從事紀錄片拍攝期間,曾製作一部片長5小時、反映日本現代與傳統矛盾的系列紀錄片,為了理解遙遠國度的文化,塞勒斯開始學習日本文學、電影和戲劇,觀看歌舞伎和溝口鍵二的《雨月物語》,閱讀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作為收穫之一,塞勒斯體會到日本文化中對死後世界的深切探詢。

在全方位的了解日本文化之後,塞勒斯對這部原本出自中田秀夫和鈴木光司之手的《鬼水怪談》的理解也更深了一步,另外他之所以看好這部劇本,還因為是由他最仰慕的編劇拉斐爾·依格雷西亞斯(Rafael Yglesias)改編,塞勒斯非常喜歡依格雷西亞斯為羅曼·波蘭斯基的《死亡與少女》和彼得·威爾的《無畏》改編的劇本。塞勒斯認為依格雷西亞斯改編的《鬼水怪談》的出色之處在於故事的多層面,影片的主題圍繞母女關係而展開,類似於《中央車站》;同時還灌輸進恐怖元素,有鬼魂存在;另外還有放棄和孤獨的內涵;沒有血腥的成份,看不到的比直白的圖像更驚悚;而且最罕見的是對主人公沒有任何讚頌。

演員介紹

菲南妲蒙坦納葛羅一般公認她為巴西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一九七○年,蒙坦納葛羅在莫斯科影展榮獲最佳女主角獎。一九七七年,榮獲義大利塔歐米納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瑪瑞莉亞貝拉曾被譽為“八○年代最偉大的十位女演員之一”。一九八二年,獲得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獎。卡洛斯狄耶蓋斯的《明天會更好》,則讓她在卡特吉納影展封后。
文尼西斯狄奧利維拉原本在里約熱內盧機場當擦鞋童,被導演華特薩勒斯看上,從一千五百名人選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央車站》的小男主角。

類似影片

9歲的小男孩正男是一個特殊而且孤獨的孩子。他沒有父母在身邊,跟著奶奶過活。放暑假了,小夥伴們一個個都去了海邊度假,孤獨的正男決定去找媽媽。熱心的鄰居阿姨不放心小小年紀的他一個人亂跑,把自己的丈夫--到了中年卻還一事無成的菊次郎借給了他,還拿出一筆錢讓他們作為旅費。

萬分不情願的菊次郎覺得自己是禍從天上來,看著這莫名其妙的小男孩,他真想趕快擺脫,好重回那清靜懶散的悠閒日子。不過看到老婆的5萬元旅費,菊次郎心裡盤算著:或許這趟旅程能有點好處也不一定,就這樣,一老一少相偕上路了。
在尋母之旅第一天裡,菊次郎就帶著正男賭博去了,結果可想而之,錢全輸光了,菊次郎很擔心,既不能回家對老婆交待錢已輸光,而未來的旅途又簡直寸步難行。於是,他教唆正男攔順風車裝可憐,一路上,他們遇見了許多路人:談戀愛的年輕男女、開車的流浪詩人、日本的“逍遙騎士”……他們一起,為菊次郎鋪開了一個最美麗的夏天

《菊次郎的夏天》別名《第八部》,是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的一部有別以往風格、充滿風趣和感動的溫馨作品。北野武在影片中親飾菊次郎--一個大大咧咧、心地善良的痞子式的人物,他極好地把握了現實與戲劇性的度。整部影片帶著童話般的色彩——有那么多人同情正男,幫助正男。但正男最終卻必須面對殘酷的生活現實:媽媽已經嫁給了別人,有了另外的孩子。即使這樣,沒有找到母親的他卻意外地收穫了一個“父親”——那個忽然覺悟出“所以他跟我一樣”的菊次郎——在尋找母親的旅途中經歷了始料不及的內心成長,由於自己母親的缺席所造成的永遠的童年創傷,在相互的撫慰中,兩個人的傷口都在癒合。當菊次郎終於踏進老人院裡看望自己母親的時候,尋找之旅方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獲得獎項

第四十八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女演員獎
第五十六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第七十一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角提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