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銅器》

《中國青銅器》

《中國青銅器》是我青銅器的入門書.因為各個器型的圖例與文字是分開排版的,看一個文字說明,要翻好多頁再看圖例,很是麻煩。書中所涉及的青銅器彩圖.《中國青銅器》以清晰、生動的語言,向人們介紹中國古代燦爛的青銅文化。透過那一件件珍貴的青銅器物,人們仿佛可以聆聽到來自遙遠的青銅時代的聲音,感受到那一時代獨有的風貌。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作 者: 馬承源 主編
出 版 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3-1-1
字 數: 422000
頁 數: 577
開 本: 16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2533138
包 裝: 平裝
定價:¥38.00

內容簡介

國家文物局主持編寫的文物、博物館系列教材《中國考古》、《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中國陶瓷》中國青銅器》、《中國書畫》、《中國古代建築》,自199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陸續出版以來,在文物、博物館界和社會各界乃至海外同行中反響強烈,受到文博專業人員和業餘愛好者好評,多次應讀者要求重印。
近十年來,全國文物、博物館事業取得了很大發展,各方面的新發現、新成就不斷湧現,為了及時反映文博事業的新面貌,使這套教材更加完備,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要,國家文物局再次組織原編寫人員對教材重新進行了修訂。本次修訂,除了補充最新研究成果和內容外,對原書中有誤之處也作了更正,《中國考古》的內容因故未作修訂)並在部分教材前增加了彩色圖版。同時首次出版了《中國古錢幣》。
承擔本套教材的各書主編,均是資深的專家、學者(有的已相繼過世),他們不顧年高體弱,親自動毫,為該書的修訂付出了辛勤勞動,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者簡介

馬承源,1928年出生,浙江鎮海人。1954年起就職於上海博物館,歷任保管部副主任,青銅研究部主任和上海博物館館長。主要從事青銅器、簡牘研究和鑑定工作。現任上海博物館顧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顧問、保利藝術博物館顧問、中華世紀壇名譽館長。1984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86年被復旦大學文博學院聘為兼職教授。1987年經上海市文物博物館專業高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確認具備研究館員任職資格。1990年起任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領導創建成上海博物培新館。同年榮獲美國啞洲文化委員會1996-1997年約翰·D·洛免菲勒三世獎。1998年被法國席哈克總統授予法蘭西共和國榮譽軍團勳章。

目錄

第一章 青銅器研究的對象和任務
第一節 早期青銅器和中國青銅時代
第二節 青銅器研究的簡述
第三節 青銅器研究的對象
第四節 青銅器研究的任務
第二章 青銅器類別
第一節 青銅器的各種分類
第二節 兵器
第三節 飪食器
第四節 酒器
第五節 盥、水器
第六節 樂器
第七節 雜器
第三章 青銅器紋飾
第一節 青銅器紋飾的發生、發展及類別
第二節 獸面紋類
第三節 龍紋類
第四節 鳳鳥紋類
第五節 各種動物紋
第六節 各種獸體變形紋
第七節 火紋
第八節 幾何紋
第九節 人物畫像
第十節 其他
第四章 青銅器銘文
第一節 銘文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銘文的格式
第三節 銘文的內容
第四節 銘文書體的演變
第五節 銘文的研究
第五章 青銅器的斷代和分期
第一節 青銅器斷代的意義
第二節 青銅器斷代的方法
第三節 青銅禮器分期
第六章 華夏族以外地區的青銅器
第一節 冀、遼、吉及內蒙古東部地區的青銅器
第二節 晉北、陝北及內蒙古河套地區的青銅器
第三節 成、渝地區的青銅器
第四節 滇、黔地區的青銅器
第五節 湘、桂、粵地區的青銅器
第六節 蘇、皖、浙、贛地區的青銅器
第七章 青銅器冶煉和鑄造
第一節 採礦和冶煉
第二節 各個時期的青銅合金成分
第三節 陶質塊范鑄造
第四節 失蠟鑄造
第五節 複合金屬鑄造工藝
第八章 青銅器的鑑定
第一節 偽作青銅器
第二節 鑄造辨偽
第三節 器形辨偽
第四節 銘文辨偽
第五節 紋飾辨
第六節 鏽蝕辨偽
附錄 青銅器著錄編年簡介
修訂本編後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