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新框架》

《中國金融新框架》

書中既有對新中國60年來金融體系建立、調整和完善實踐的細緻描述,也有對金融理論的積極探索與深刻思考。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中國金融新框架》描繪中國金融發展歷史長卷
勾勒共和國金融體系宏偉圖景
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的金融體系在探索中前進,維護了我國經濟和金融的穩定與安全,促進了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由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牽頭,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和各商業銀行的部分專家、工作人員參與編寫的《中國金融新框架》,回顧了這段歷史,勾勒了這個體系,傳遞給我們許多有價值的觀點和信息。
·《人生不設限》超級暢銷勵志書>>·《史上最好玩教養法》獨家50折熱賣>>

內容簡介

《中國金融新框架》較詳盡地描述了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的歷史進程,並力求把新中國金融體系的全貌鮮明地展現給讀者。全書共分為8個部分:第一部分序篇,重點介紹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軌跡與未來趨勢;第二部分全面描述了新中國金融體系的歷史沿革;第三部分詳盡介紹了中國金融調控與監管體制的組成和演變過程;第四部分致力於展現中國金融機構體系,主要包括各類銀行機構、保險公司、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著重說明各類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經營特點和狀況;第五部分介紹了中國蓬勃發展的金融市場;第六部分對金融基礎制度和設施及其運作進行了介紹;第七部分主要介紹中國金融體系的對外開放狀況;第八部分為中國金融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
本書有助於讀者對中國金融業作系統、全面、快速的理解和把握。

媒體評論

該書既是一部中國金融發展的厲史畫卷,又展現了一幅中國金融的立體圖景。本書對中國金融發展脈絡和基本體系框架作了系統研究和全面整合,對讀者全方位了解中國金融狀況很有幫助。掌握國際金融的話語權是國家的戰略任務,本書對於我國作為金融大國崛起,制定金融發展戰略規劃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和參考價值。
--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局長
《中國金融新框架》一書記述了新中國金融業發展、改革和開放的歷程,並對目前我悶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基礎制度作了系統而權威的介紹,是一部全方位了解中國金融框架體系的難得的珍貴資料。
--中國銀監會監管二部原主任、中國光大銀行監事會主席
強大的金融體系是中國經濟嵋起的軟實力。小平同志改革開放之初提出金融是經濟的血液,中國金融體系歷經了30年的發展,《中國金融新框架》權威地記載這一改革歷程,彌足珍貴!
--中國證監會機構監管部巡視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本書對包括保險業在內的中國金融體系進行了系統而權威的梳理,是你全面了解中國金融體系的難得資料。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

目錄


編寫說明
序篇
中國金融改革30年
第一篇中國金融新框架的演進歷程
第一章中國新金融體系的建立(1948-1952年)
第一節中國人民銀行的創建
第二節新中國建立初期對金融業的管理
第三節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第二章計畫經濟時期的中國金融體系(1953-1977年)
第一節高度集中統一的國家銀行體制的形成
第二節計畫經濟體制時期的金融政策
第三章經濟轉軌與中國金融體制改革(1978-2000年)
第一節建立和完善中央銀行制度
第二節建立和完善貨幣政策框架體系
第三節建立和完善金融監管體制
第四節構建多元化的金融機構體系
第五節建立和完善多層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場體系
第四章加入WTO與中國金融體制創新(2001-2008年)
第一節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強化和完善
第二節穩步推進金融業改革開放
第三節加強監管和保持金融市場穩健運行
第二篇中國金融調控監管體系
第五章中國人民銀行
第一節中國人民銀行組織體系
第二節國家外匯管理部門
第三節中國人民銀行的職能
第六章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第一節中國銀監會組織機構
第二節中國銀監會的職能
第七章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第一節中國證監會組織機構
第二節中國證監會的職能
第八章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第一節中國保監會組織機構
第二節中國保監會的職能
第九章中國金融調控監督管理機構的政策與措施
第一節貨幣政策與巨觀經濟調控
第二節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
第三節金融運行與金融穩定
第四節銀行業的監管與發展
第五節證券業的監管與發展
第六節保險業的監管與發展
第三篇中國金融機構體系
第十章中國金融機構概況
第十一章政策性金融機構
第一節國家開發銀行
第二節中國進出口銀行
第三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第十二章大型國家控股商業銀行
第一節中國工商銀行
第二節中國農業銀行
第三節中國銀行
第四節中國建設銀行
第五節交通銀行
第十三章股份制商業銀行
第一節中信銀行
第二節中國光大銀行
第三節華夏銀行
第四節廣東發展銀行
第五節深圳發展銀行
第六節招商銀行
第七節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第八節興業銀行
第九節中國民生銀行
第十節恆豐銀行
第十一節浙商銀行
第十二節渤海銀行
第十三節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第十四節城鄉商業銀行
第十四章其他投資機構
第一節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第二節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第三節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第十五章城鄉信用社
第一節城市信用社
第二節農村信用社
第十六章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第一節村鎮銀行
第二節貸款公司
第三節農村資金互助社
第四節小額貸款公司
第十七章保險公司
第一節體制改革
第二節典型保險公司
第十八章信託公司
第一節歷史沿革
第二節管理規定
第三節信託公司簡介
第十九章企業集團財務公司
第一節歷史沿革
第二節經營狀況
第二十章金融租賃公司
第一節歷史沿革
第二節金融租賃公司簡介
第二十一章汽車金融公司
第一節經營狀況
第二節汽車金融公司簡介
第二十二章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第一節組建與職能
第二節經營狀況
第三節發展前景
第二十三章證券公司
第一節經營狀況
第二節證券公司簡介
第二十四章基金管理公司
第一節發展與市場表現
第二節基金管理公司簡介
第四篇中國金融市場體系
第二十五章中國金融市場概況
第二十六章貨幣市場
第一節同業拆借市場
第二節銀行間債券市場與債券回購業務
第三節票據市場
第二十七章資本市場
第一節債券市場
第二節股票市場
第三節期貨市場
……
第二十八章外匯市場
第五篇中國金融基礎制度與設施
第三十章中國金融基礎制度與設施概況
第三十一章中國金融法制建設
第三十二章中國反洗錢立法與制度建設
第三十三章中國金融調查統計制度
第三十四章中國金融會計財務制度
第三十五章中國國庫制度
第三十六章中國支付清算系統
第三十七章貨幣發行與流通體制
第三十八章中國徵信系統
第三十九章中國金融電子化建設
第四十章中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
第六篇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
第四十一章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概況
第四十二章中國積極履行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
第四十三章中國與國際性及區域性金融組織的合作
第四十四章中資金融機構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
中國金融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

前言

新中國金融體系已建立和發展了60年,走過了曲折發展的道路,取得了顯著成效。新中國成立以後,金融業為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金融業有秩序、有步驟地“漸進式”地推進改革,在前進道路上克服了種種困難和障礙,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改革前,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管理體制。與此相適應,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統一的金融制度,實行“大一統”的國家銀行體制。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略決策,揭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同年10月,在鄧小平同志“要把銀行真正辦成銀行”的思想指導下,中國金融業開始了一輪改革與開放的熱潮,建立了中央銀行體系,建立起多種金融組織和金融市場體系。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確立了中國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為貫徹黨的十四大精神,加快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金融體制,1993年12月,國務院發出《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對我國金融體制進行全面改革,建立“三個體系”和實現“兩個真正”。2002年,黨的十六大宣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改革開放進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階段。2002年和2007年兩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指出,要借鑑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圍繞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目標,全面推進金融業改革。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逐步深化,建立和完善包括金融巨觀調控體系、金融監管體系,以及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產品體系、基礎金融服務體系等多元化、多功能的現代金融體系,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國金融新框架》一書,通過對新中國金融體系建立與發展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歷史背景、改革與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政策的實施成效及其經驗和教訓的描繪,努力勾勒出新金融體系演變的基本脈絡,反映金融業各個方面發展的基本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本書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對新中國金融業發展的全景介紹,揭示有關金融體系改革與發展的深層次原因,總結和評析改革與發展的效果。金融體系的發展包括金融系統整體改革和內部各個有機組成部分在發展中相互協調與相互促進,同時必須與政治、經濟、社會的各項改革措施相互配套,才能事半功倍。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1)國有商業銀行的財務重組和改制上市,建立起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經歷了國內外金融市場的洗禮。
2003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按照“建立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成為產權清晰、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與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商業銀行”的目標,開始對國有商業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革。2003年12月16日,國務院批准設立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這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金融投資公司,由其運用國家外匯儲備對試點銀行注資。作為國有資本出資人代表,中央匯金公司將行使國有重點金融機構控股股東職責,督促銀行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力爭使股權資產獲得有競爭力的投資回報和分紅收益。
國有商業銀行中改革最早的是交通銀行,早在1987年,為了適應中國改革開放的需要,交通銀行重新組建,承擔了中國金融改革試驗田的任務。作為新中國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交通銀行的重組,打破了專業銀行壟斷的市場格局。2004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的深入,交通銀行再一次承擔起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先行者的使命。在短短一年時間裡,交通銀行先後完成了“財務重組-引進外資-公開上市”改革三部曲。
上市之前,交通銀行的股權結構如表1所示。
2005年6月23日,交通銀行以每股2.5港元在香港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首家完成財務重組的國有大銀行、首家成功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國有大銀行和首家在境外公開上市的中國內地商業銀行。2007年5月,交通銀行又以每股7.9元的價格回歸A股市場。
2004年1月6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向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共注資450億美元,契約3724.65億元人民幣。為了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改善股權結構,提高商業銀行股份公司的信用評級,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紛紛引入了國內外戰略投資者。上市前兩家銀行的戰略投資者及參股比例如表2和表3所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