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工》[電視節目]

《中國農民工》[電視節目]

《中國農民工》是貴州衛視2007年推出的國內第一檔面向全國兩億農民工的電視節目,節目堅持真實、平等的原則,讓所有真實地生活在城市裡的農民工以他們最真實的狀態來講述,節目要表現的重點不是農民工的“苦難”,而是其中的“奮鬥”。2009年11月7日,由立白集團贊助,國家廣電總局推薦二十個創新創優節目之一,貴州衛視品牌欄目《立白溫暖中國農民工》走進重慶,進行“微笑行動 情動中國”大型公益活動。這是《中國農民工》節目地面活動全國行的第一站。

簡介

《中國農民工》《中國農民工》

《中國農民工》是貴州衛視2007年推出的國內第一檔面向全國兩億農民工的電視節目,節目堅持真實、平等的原則,讓所有真實地生活在城市裡的農民工以他們最真實的狀態來講述,節目要表現的重點不是農民工的“苦難”,而是其中的“奮鬥”。

倪萍在此前主持了貴州衛視主辦的中國農民工晚會,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農民工身上有很多品質都深深打動了她,如果沒有農民工,城市人的生活也不可能正常,大家都是一樣的人,在農民工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手,是她應該做的。

時至今日,貴州衛視傾力打造的國內唯一一檔面向全國兩億五千萬農民工的電視欄目《中國農民工》,2010年9月5日喜獲中國電視博雅獎服務類大獎。

貴州衛視《中國農民工》節目此次獲得中國首個學院獎,同它溫暖、真誠、樸素的講述風格離不開,它不僅向廣大觀眾展示了一個個積極、向上、健康勵志的當代農民工形象,同時還成功地推出了新時代的中國農民工群像。XwN池州網池訊網池州資訊網,池州最大的網路信息平台。

背景介紹

《中國農民工》《中國農民工》

2007年2月,貴州衛視與立白集團合作推出大型公益講述節目《立白溫暖中國農民工》。從此,有著兩億之眾的中國進城務工人員有了一個全新的傾訴平台。節目以季播的方式推出,目前正播出第四季。節目倡導社會理解、關注、關愛、幫助農民工。

近三年來,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百多位農民工兄弟通過貴州衛視《中國農民工》的舞台,講述了他們一個個勵志、奮鬥、樂觀、深情的感人故事,原生態地展現了農民工催人奮進的精神風貌,而《立白溫暖中國農民工》也成為中國省級電視台中唯一冠以“中國”字樣的電視欄目。同時立白集團還與貴州衛視一同開展了系列公益活動,全面關愛、幫助農民工,如城市產品義賣、農民工子弟學校校園環境改善、與國家商務部萬村千鄉工程,合作推出1890個“立白鄉村超市”、“中國農民工連心店”等系列活動。
立白通過節目及公益活動整合傳播,成功喚起了社會對“中國農民工”的關注。立白溫暖“中國農民工”打造的公益平台,讓農民工走進演播室,講述他們或艱辛、或溫暖,或心酸、或甜蜜的真情故事,由此引起社會和家庭觀眾不同角度的反響和關注。來自全國的31個省、市、自治區觀眾發來簡訊或打來電話,他們中包括農民工、教師、學生和企業主等各界人士,並紛紛對農民工提供物質和資金的贊助。

獨臂挑夫走進欄目

《中國農民工》《中國農民工》

貴州衛視播《中國農民工》:獨臂挑夫的愛與愁

自古華山一條道,萬丈懸崖間,他是唯一的獨臂挑夫。26年前,這位獨臂挑夫的妻子身患重病去世,給他留下的只有巨額債務和兩個年幼的孩子。為了掙錢養家,焦慮萬分的他來到河南平頂山挖煤,然而在一次事故中,斷裂的鋼絲繩斬斷了他的左胳膊,他的命運因此而徹底改變。

病癒後的他仍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繼續打工掙錢養家。但因為身體不方便,在打工路上,他遭遇了無數屈辱,甚至被當成“殘廢”拒之門外。不過眼前這一切對他來說似乎不是什麼大問題。獨臂的他,堅守著“決不下跪乞討”的尊嚴和驕傲來到華山,當了一名普通的挑夫。11年來,他一肩挑著生活的重擔,一肩挑著華山的艱險,3000餘次登臨華山之巔,用自己的血汗養活著一家老小,撐起了殘缺的家。
這個偉大的男人名叫何天武,來自陝南鎮巴山區,他的傳奇故事足以感動每箇中國人。“我遇到一位堂堂的鐵漢子,華山挑夫何天武。”他是最早將老何感人身世“公布天下”的人,也因為他的一篇文章,感動了大半箇中國。

最早向公眾介紹何天武故事的是一名驢友,網名為“千篇一驢”。在帖子裡,這名網友把他在華山之巔的感動真實地記錄下來,“老何給我靈魂的震撼與衝擊,是我最近幾年生活中最大的一次。從他的身上我學到的東西,恐怕會影響我的餘生,我的感受如哽在喉,不能不吐。”就是這些感人至深的文字,就是這樣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華山挑夫的故事,一夜之間通過網路震撼了許多人的心靈

老何的命運被這篇帖子改變了。四面八方的好心人紛紛給他捐助,更多網友甚至為看老何一眼特地不遠千里尋訪華山。在節目現場,神秘嘉賓突然出現,他對老何怎么如此了如指掌?他是誰?他又說些了什麼,讓每個人都為老何潸然淚下並肅然起敬?
“以後不要再跟我這樣,不要再去做挑夫。”
這是老何對兩個兒子的希望。在華山當挑夫的11年間,老何存下了一些血汗錢,可是從來沒有為自己多花過一分。但是,當兒子們在事業上需要經濟支助的時候,老何都會把一步一個腳印掙來的錢毫不吝惜的給兒子們,從未有過任何怨言。因為他總是記得妻子臨終前對他說的話。老何總說,“我想給他們鋪個路,給他們減輕一點,以後不要再跟我這樣,不要再去做挑夫。”

在老何對兒子們表達深切愛意之時,他的兩個兒子也給父親送去了多年都不曾表達過的感情。老何的小兒子何習海來到節目現場,卻引得老何在節目錄製途中憤然離場!何習海對父親說了些什麼?老何這么做又是為了什麼?

社會看法

《中國農民工》《中國農民工》

農民工背井離鄉,撇家舍業,在城裡從事的是最辛苦最危險的工作,他們生活在最底層,沒有自由、沒有尊嚴,得到微薄的收入,工頭甚至比舊社會的資本家還黑心,他們的口就是規矩,隨意剋扣、侵吞農民工的血汗錢。回家奔喪,幾個月的辛苦白費了,工錢沒有了,這是哪門子的法律?剩下在家留守務農老人女人,竟然也要受當權者的欺辱,一點小事也必須給村主任送禮、打點,否則一事無成。

農民的命運是身上戴著沉重的枷鎖,他們祖祖輩輩臉朝黃土背朝天,靠老天爺的臉賞賜的是喜怒無常,如果趕上豐收的年頭,則喜笑顏開,可以填飽肚子了,否則遇上災年,就不知道用什麼來充飢了。記得前幾年改革開發前報社的內參透漏中國最貧困的農民,他的全部家當僅值5.36元。可不是美金呦!

自從鄧小平南巡講話,改革開放的洪流席捲中國大地,大批農民工湧入城市,他們為經濟的飛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可究竟有多少人發自內心的去關心過農民工的疾苦?如果不慎出現事故,生命垂危,躺在醫院,他們的命運也只能靠老天爺的心情去評判。

拖欠、剋扣、侵吞農民工工資的情況發生在全國各個角落,可以經常看到流血甚至自殺的悲慘報導。對於農民工的維權勢在必行,但就是不知道有了規章制度,執行的結果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民民工》是當代中國現實版的濃縮劇,它所反應出來的真實寫照,讓城市人對於農民工的家庭生活有了深度的了解,但願它能夠喚醒黑心人的良知,對最底層的人們奉獻出一點愛心吧!

張譯在本劇中飾演的是郭振東,母親是個地地道道的夜叉,由於父親的冷漠,造就了母親心理的畸形,對兒子的寵愛,對兒媳的排斥,把郭振東變成了上擠下壓的“豆餅”,而張譯把這塊豆餅演繹的玲瓏活現。特別是相親一節,既憨態可掬又誠實親切,蜜月旅行中,郭振東既裝“款”,又不敢違背媳婦的旨意,他的順從、調皮、聰明讓人一看忘不掉。以前曾經看過相親這一集,感覺很有意思,只是記住了這張臉,沒有去留意演員的姓名。

這一次看完整版的《中國民民工》,有一個深切的體會,我想這是張譯與康紅雷導演的初次合作,是康導發掘埋藏在沉沙下的真金,張譯這樣一個富有潛質的優秀演員,竟然差一點與演藝事業擦肩而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張譯的事業紅紅火火,他在自己喜愛的舞台上不斷的拼搏進取,我們期待他更多的精彩!

評價

《中國農民工》《中國農民工》

貴州電視台播出的《中國農民工》系列節目,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好評。這檔以農民工為主角的電視講述節目,自2007年開播以來,共製作播出48期,在這48期節目中,來自全國各地的72位農民工,在螢屏上展示風采,暢敘心聲,大談農民工為祖國、為家鄉的建設所做出的功績。

一度被某些人們認為農民文化低,能力較差,素質不高的偏見,通過無可辯駁的事實,回歸公正。製片人張怡在《中國農民工》中,選擇了農民工的“堅強與奮鬥”,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手法,提高了農民工的形象,認可了農民工的作用,弘揚了農民工不怕苦、不怕難、忠誠、樸實、任勞任怨的高尚情操。透過一個個發生在中華廣袤的農村中的感人故事,還原這個英雄群體的善良、刻苦、積極、正直、甘於奉獻的崇高品質;通過一個個特寫的鏡頭,讓公眾清楚體會到農民工的社會責任感與艱苦奮鬥不止的精神風貌。不論是來自塞北江南或高原邊陲的農民工,不管是城郊還是深山老林中的土生土長農民工,他們當中,有通過努力成為人體模特和業餘畫家的重慶田慶華;有建築行業中攻克世界性難題,發明“趙氏塔基”的趙正義;更有捨生忘死,在洶湧澎湃的黃浦江中勇救落水者、“感動大上海”的貴州農民工趙遠志……

田慶華、趙正義、趙遠志,還有不計其數的山南海北的眾多農民工,站在田野邊,眼望大中國,或手拿金鐮去收穫勞動的果實,或揮舞鍬鎬植樹、蓋房、種花、養草,造福子孫,或敲擊鍵盤、精修電腦、科學種田、科學經商、科學辦企業,用聰明的才智和辛勤的汗水加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共為奔小康而默默貢獻;同為祖國興盛而不懈努力。農民工也是深化改革的主力軍,更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祖國的先鋒隊。

放眼中華,人民生活富裕有他們的努力,經濟騰飛、社會在大踏步前進也有他們的忙碌身影。每當人們沉浸在糧食豐收、蔬菜豐富、主副食應有盡有,過上富足生活的時候,誰不欽佩暑寒不懼、面向黃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的農民工?每當你身居高樓,分享舒適、寬敞、明亮、潔淨的居室,又有誰會淡忘農民工為他人作嫁衣而一磚一瓦地去蓋起矗天高樓大廈?每當人們逛超市,雞鴨魚肉蛋,米麵油醬衣櫥茶,又有誰的心中不瞬間聳起高大農民工的形象呢?農民工可贊、農民工功不可沒。

滴水折射太陽的光輝,豐衣足食的人們,哪個不從內心裡感動,熱愛農民工……也正因為如此如此,我要放聲高唱農民工之歌,更為貴州電視台的編導製作的《中國農民工》而叫好!

相關活動

陳大會-農民工現場陳大會-農民工現場

2009年11月7日,由立白集團贊助,國家廣電總局推薦二十個創新創優節目之一,貴州衛視品牌欄目《立白溫暖中國農民工》走進重慶,進行“微笑行動情動中國”大型公益活動。這是《中國農民工》節目地面活動全國行的第一站。
重慶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農民工日”的城市,《立白溫暖中國農民工》是全國唯一一檔面向2.3億農民工的電視節目,這次選擇重慶作為活動的第一站,就是希望在重慶這個對農民工友好的城市裡,向每一個公民發出倡議,把對農民工的關心和尊重做為自己自覺的行動。

在活動現場,“微笑行動情動中國”百幅公益照片展,不僅展示了《立白溫暖中國農民工》節目開播三年來幾十位農民工嘉賓的風采,也展示了《中國農民工》的合作夥伴——立白集團熱心公益事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感人瞬間。

參加過2008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重慶廣廈集團的建築工人為活動帶來了他們的《農民工之歌》,同時,他們和“農民工代言人”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模、農民工康厚明一起,向全社會發出倡議,請給身邊的農民工一個微笑。

活動當天,立白集團組織了大量的洗滌產品進行義賣,準備將義賣的善款,全部用於幫助農民工的公益活動中。

貴州衛視《中國農民工》特別節目亮相山城

2010年2月8日,由新華社、貴州衛視發起的紀念西部大開發十周年大型採訪活動“西部行”亮相山城重慶。貴州衛視、新華社一行30餘人在重慶觀音橋廣場做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電視節目直播。

貴州衛視《中國農民工》特別節目亮相山城貴州衛視《中國農民工》特別節目亮相山城

重慶本地優秀農民工代表走進演播室
特別節目的宗旨是在為了提高大家對農民工群體的關注,節目邀請了重慶本地兩位非常知名、非常優秀的農民工代表走進演播室:
其中一位是全國人大代表康厚明,他是全國人大代表中三個農民工代表之一,也是重慶市唯一的一個農民工人大代表,今年他也將代表重慶的眾多農民工將農民工群體的意見帶到“全國兩會”,同時,為了和現場觀眾互動,康厚明也現場收集了很多熱心觀眾的意見,據康厚明介紹,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做客《中國農民工》,他要藉助貴州衛視這個平台,讓更多的人關注農民工兄弟。
另外一位是農民工棒棒畫家田慶華,他作為重慶知名的“棒棒”第二次走進貴州衛視的演播室,再次面對鏡頭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個無師自通、孜孜不倦的普通農民工的奮鬥過程。
據了解,邀請重慶本地農民工走進電視玻璃演播室,在重慶還屬於首次。特別節目最後,貴州衛視《中國農民工》節目組還像在場的觀眾朋友贈送《中國農民工》特刊書籍,書籍紀錄了4年來走進演播室的農民工的訪談、歷程,全景展示了當代農民工自強不息的建設美好家園壯觀景象。
“西部行”報導組感慨西部建設成就
“西部行”一路走來,經過了廣西、雲南、重慶等地,報導組成員都非常感觸西部大開發建設的成就和功績。這次西部行,報導組一行感受了廣西作為東協貿易圈的優勢、目睹了雲南省發達的旅遊資源建設和生態建設的成就,看到了重慶這座集貿易、交通、生態、工業、商業于于一體的大城市的繁榮與活力。“西部行”僅僅走了三站,報導組就多次在報導中提到自己的感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正確性、科學性、戰略性得到了歷史的證明和人民的檢驗。
在觀音橋現場,“西部行”報導組成員走進演播室,對西部建設的成就多次用到了“偉大”、“功績”、“感觸頗多”等字眼,不難發現日新月異的西部經濟正在扮演著更多的重要作用。
貴州衛視“西部行”繼續見證重慶經濟跨越式發展

記者了解到,2月8日的活動,僅僅是貴州衛視“西部行”報導組在重慶地區的第一天,2月8日-2月11日,持續4天,貴州衛視“西部行”報導組成員將趕赴重慶市轄的主要區縣進行新聞採訪,全方位、多角度、大視角展示重慶的經濟大繁榮、文化大發展、民族大團結。作為貴州省重要的鄰省,過去10年,貴州與重慶攜手合作,分享機遇,共同繁榮。黔渝兩地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隨著黔渝高鐵開工、跨越黔渝兩地的烏江畫廊風景名勝區聯合開發,貴州與重慶的距離將越來越近,在西部大開發的帶動下,黔渝經濟之花也將常開不敗。

相關新聞

《中國農民工》《中國農民工》

《中國農民工》出“傑克遜”
被譽為流行音樂之王(theKingofPop)、與貓王、披頭士兩組歌手並列為流行樂史上最偉大的不朽象徵的傑克遜。開創了現代MTV、把流行音樂推向了巔峰,獨特的MJ樂風、魔幻般的舞步更是讓無數的明星效仿。不幸的是在2009年6月29日,這顆流行音樂的巨星卻不幸驟然與世長辭……就在全世界的歌迷們還在為天王的離世而遺憾和悲泣時,不久前在貴州衛視《中國農民工》的節目錄製現場,隨著現場觀眾的一陣陣驚呼,“天王”驚現《中國農民工》節目錄製現場。

在節目錄製現場,觀眾的驚呼一浪高過一浪,舞台上再現的“天王”,無論是身高還是長相,和天王MJ驚人地相似,觀眾不僅恍如再見天王的風采,更是與“天王”近距離的分享其經典舞步;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嘉賓帶給觀眾如此的視覺享受,讓現場的觀眾一次次的失控尖叫“天王歸來”。

神秘的嘉賓脫開面紗,操作濃濃的河南口音向大家問好時,原來他竟是來自河南的農民工王傑。他是天王不擇不扣的忠實冬粉,模仿天王一路走來他受到很多人的非議,更是承受了巨大的思想壓力,當真相大白後,傑克遜的歌再次出現在現場,現場的MJ迷們是否接受這樣一個偶像?他們將會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王傑,是攻擊還是理解,王傑又將怎樣去應對?
現場的王傑說到動情處,向觀眾述說了自己曲折的人生之路。曾經專門學了一身武術,一度想成為武打明星,他曾經在拍戲時為陳寶國做過替身,與周海媚綁在一起,接觸過很多大腕但仍然苦不得志;也曾經到酒店做服務生,結識著名影星午馬,是命中遇貴人還是一場空歡喜,王傑的仕途是否從此開闊?現場的觀眾被他曲折的經歷深深的吸引住了。機緣巧合讓他又知道了邁克·傑克遜並深深迷上傑克遜的舞步而一發不可收拾……

苦心人,天不負,王傑在不斷地努力下,2005年,王傑報名參加了東南衛視的模仿秀節目《開心100》,並奪得桂冠,從此,他的演藝事業青雲直上。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2010年1月3日貴州衛視《中國農民工》之《“傑克遜”來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