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論壇》

《中國科技論壇》

《中國科技論壇》於1985年9月創刊。創刊17年來,《中國科技論壇》以其指導性、政策性、理論性、綜合性為特色,獨樹一幟,分別於1992年、1996年連續兩次被中宣部、新聞出版署、科技部評為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0年獲國家期刊獎提名獎,2001年列入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是科學·科學研究類核心期刊。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期刊名稱:中國科技論壇,主管單位:國家科技部,主辦單位: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主編:王元,地址:北

《中國科技論壇》《中國科技論壇》

京海淀區玉淵潭南路8號北京3814信箱,郵政編碼:100038,電話:010-5888459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2-6711,國內統一刊號:CN11-1344/G3,郵發代號:2-878,單價:12,定價:72,刊期:雙月刊創刊日期:1985-01-01年創刊,開數:16開

簡介

本刊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部研究中心主辦的綜合性科技政策理論刊物,以政府部門、科技政策研究者、科技

《中國科技論壇》《中國科技論壇》
管理者、科技型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等讀者為對象。多年來雜誌認真組織科技熱點研討,始終站在科技體制改革前沿,大力宣傳技術創新,對國家重大軟課題進行跟蹤報告。

辦刊宗旨

《中國科技論壇》始終堅持“科教興國”的辦刊宗旨,是一本具有高水平、高品位、高質量的全國性科技政策理論期刊。《論壇》以探討我國科技發展的戰略、政策和管理問題為主,廣泛開展有關科技發展規律、科技與經濟結合、科技管理與決策、技術分析與評價、科技人才開發與使用、科技引導社會發展以及國際科技關係等多方面理論與實際問題的研究評述,總結交流全國科技工作的經驗、方法和體會,研究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科技戰線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探討世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

主要內容

刊物以科技與經濟領導幹部、科技政策研究者、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人員、企業和經營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和其他一切關心“科教興國”的廣大讀者為對象。
1)研討改革熱點問題,站在科技體制改革前沿。根據科技部領導的《科技論壇》一定要論起來的指示。《論壇》於1993年開始推出特色欄目《專題筆談》。對科技體制改革中出現的各種熱點問題及重大事件邀請專家、學者發表真知灼見。專題筆談已成為《論壇》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很多筆談都得到了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好評。如1996年組織的“863專家談863”;象1999年組織的“產業部門政府科研機構體制改革大家談”都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和好評,真正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了參考。由於專題筆談能夠及時反映全國科技工作熱點,因此,它的轉載率一直高居榜首。
當然除了筆談之外,我們組織的一些稿件也因反映了一些科技體制中的問題而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如胡樂真同志關於“國家級科技獎勵的改革問題”在研究中心調研報告上發表後,受到科技部惠永正部長的重視,並加了批註,《論壇》及時進行全文刊載引起了廣泛關注,《光明日報》記者也在該報作了綜述報導。
2)把技術創新作為自己的一個宣傳重點。在國內眾多科技刊物中《論壇》是最早宣傳技術創新的刊物。從1988年開始,《論壇》就發表了“技術創新概念、機制與政策討論”的專欄文章,成為全國首家報導“技術創新”的科技刊物。以後每期都開闢有“技術創新”欄目,對技術創新進行重點宣傳,至今已有幾十篇稿件在《論壇》上登載。特別是在近幾年技術創新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的情況下,1998年為了宣傳科技部組織的技術創新工作會議,《論壇》在第2期組織了技術創新專輯,該刊的出版受到讀者熱烈歡迎,第2期雜誌很快便搶購一空。同時其中有3篇文章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999年為了迎接全國技術創新工作會議,我們又在第3期出版了(技術創新)專刊。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是一個關係依靠科技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課題,是實現“兩個轉變”的關鍵。在我國,技術創新經過了十多年的研究現在已從學術研究走向推動實施階段。國家經貿委、中國科技部相繼推出了技術創新工程、知識創新工程。1999年即將召開的全國技術創新工作會議定將把技術創新工作推向新的高峰。《中國科技論壇》始終走在宣傳技術創新最前面,並起到了推波逐瀾的作用。
3)為宣傳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搖旗吶喊。作為國家高層次科技研究中心主辦的刊物,要成為宣傳科技創新事物的先鋒。從1997年5月,科技部組織我國第一本有關知識經濟的書《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開始,我們不僅對該書進行大力宣傳、積極擴大發行,同時開始在刊物上組織了多篇稿件。如1997年第4期,發表了“迎接知識經濟的新時代”的專題筆談,就此拉開宣傳知識經濟的序幕。在此之後,《論壇》陸續刊登了多篇有關知識經濟方面的文章、筆談。由於《論壇》是最早發表知識經濟文章的刊物,因此,許多讀者都來電來函詢問有關情況。江澤民同志在讀了《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一書以後也對知識經濟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目前,在全國有關知識經濟的宣傳已經非常普遍,各種有關知識經濟的書籍已達數百種。人們對知識經濟的了解也正日益廣泛,知識經濟正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論壇》是對知識經濟宣傳最早的刊物,並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4)對重大軟課題進行跟蹤、採集和報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部委等的重大軟科學課題一般層次較高,研究實力雄厚,是《論壇》重點選擇的對象。例如,從1992~1996年,《論壇》發表的論文有86篇是在取得軟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撰寫的,其中獲省部級一等獎3項,2等獎12項,3等獎11項。
國家重大軟課題報導始終是《論壇》的一個基本特色。如“三峽工程論證”、“京滬高速鐵路重大技術經濟問題前期研究”、“若干重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研究”、“星火計畫實施效果評價”、“‘八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評估”等許多重大軟課題都在《論壇》上作過介紹。因此,《論壇》在高校、科技管理部門及政府部門等讀者中享有較高聲譽,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取得成績

1)保持較高轉載率。《中國科技論壇》始終保持了較高的轉載率。據中南財經大學圖書館信息服務部的檢索報告,多年來,《中國科技論壇》被全國重要文摘刊物《新華文摘》轉載排序始終排在同類期刊前列,《論壇》在重要文摘刊物《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的轉載率也一直處在前列。
2)保持核心期刊的地位。1991年,由北京大學牽頭,41所高等院校聯合研製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通過鑑定,《論壇》被正式確認為科學學類核心期刊。1996年,《論壇》再次被確認為科學學類的核心期刊。2001年,論壇第三次被選為科學·科學研究類核心期刊。
1997年《論壇》作為核心期刊已被國家光碟中心收錄,在國內外公開發行,並於1999年6月18日正式上網。這表明《論壇》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並已得到社會承認。
3)《論壇》在國外也有一定的影響。在它初創階段,就引起了一些國家駐華使館的興趣,當時,印度、丹麥、荷蘭、蘇聯等國的駐華使館都紛紛訂閱《論壇》。美國國會圖書館曾來函希望補齊館藏《論壇》雜誌。近年來,又有韓國以色列俄羅斯日本等國的研究機構和使館訂閱《論壇》,並投稿,有些稿件已被《論壇》採用,這更加擴大了《論壇》的影響,促進了國際之間的學術交流。目前,世界上一些著名圖書館和一些大學都收藏有《論壇》雜誌。

獲得榮譽

《中國科技論壇》雜誌是國家科技部主管,中國科學技術促進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科技政策與管理類核心刊物。 雜誌自1985年創刊以來,始終堅持“科教興國”的辦刊宗旨,以其指導性、政策性、理論性、綜合性為特色,獨樹一幟,分別於1992年、1996年連續被中宣部、新聞出版暑、科技部評為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並於2000年獲國家期刊提名獎。2001年被列入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該雜誌一直是科學研究核心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入;多年來被《新華文獻》全文轉載量一直位居同類期刊前列。

主編體會

1)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係。從1995年開始,《論壇》的主辦單位就逐年削減《論壇》的辦刊經費。從1998年開始《論壇》辦刊經費(包括編輯工作人員的工資、獎金)全部由編輯部自己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刊物質量,又要保證收入,是比較困難的。《論壇》利用自己刊物的優勢,每年都組織一些活動。如出版《國家工程中心特刊》、《技術創新專刊》等,一方面擴大了社會影響刊登了一些優秀稿件,如1998年第2期組織的《技術創新專刊》,《新華文摘》轉載了其中3篇文章,另一方面也取得一定經濟效益,刊登了一些廣告。另外,我們還利用自己處在研究中心的方便條件創辦了讀者服務部,專門向讀者提供有關科技政策類的最新、最前沿的資料等。受到廣大讀者好評,現《中國科技論壇》讀者服務部已辦出自己的特色。在主辦單位削減經費後,我們的收入卻逐年有所增加。
2)質量是刊物的生命,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我們並未忽視刊物的質量,我們始終按照研究中心領導的指示,將《中國科技論壇》辦成一本精品,一本有收藏價值的刊物,一本受科技界讀者喜愛的刊物。
首先,《論壇》是一本宣傳黨的科技方針政策的喉舌,我們無論在何時,何種情況下都不改變這個宗旨。《論壇》屬於一種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交叉的跨學科期刊,又是一種政策性很強的期刊,它涉及到科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政策問題,因此,以黨的基本路線為指針,把握好辦刊的政治方向是首要任務。辦刊中,《論壇》認真貫徹執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使《論壇》始終成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弘揚“科教興國”戰略一個重要輿論工具。
其次,刊物堅持以質取勝,以內容取勝的原則,認真組稿、嚴格選稿,十幾年來已成為《論壇》不變的原則。即使在經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為了保證稿件的質量,我們也只有部分稿件收取版面費。我們的原則是認稿不認人。為了提高刊物的生命活力,我們每期刊物組稿前要認真研究分析當前科技形勢,選擇那些人們最關心的熱點,去組織稿件。同時組織稿件時也重點選擇高水平、高層次專家、學者來撰寫稿件。例如1996年3月,我們為紀念“863計畫”提出10周年,我們組織了863計畫7個領域的首席科學家或專家組組長談863計畫;我們也組織過中科院院士王大珩、王淦昌、唐敖慶、唐有祺、石元春、陳佳洱等著名專家參加的“要重視和培養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的專題筆談。這些筆談,由於層次高、有特色,都被《新華文摘》等刊物全文轉載,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第三,《論壇》在各級科委和基層科技管理工作者中都有很深影響。因此,我們也有很多來自基層的稿件。也包括一些剛剛涉足科技管理工作的作者的稿件。我們對這類稿件,則作認真遴選。無論作者的資歷深淺,職務高低,《論壇》都會給予發表。對於這類文章,即使作者文字水平不夠高,邏輯性不夠強,編輯人員也情願花力氣,幫助作者剪裁、加工、整理。
為了把好質量關,《論壇》始終堅持文稿通過責任編輯、編輯部主任、主編三級評審制度,有些文稿還要送請有關專家和編委評審。事實證明,嚴格遵守這項規定是十分必要的。堅持嚴格的審稿制度是辦好刊物的一條基本準則。

專家評價

《中國科技論壇》由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和國家科委綜合計畫司主辦。它是我國第一家全國性科技政策刊物,具有政策權威性、巨觀綜合性的特色,是國家科委聯繫全國科技工作、增強全國各界科技意識的一個重要輿論工具。在上一次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中,本刊獲得一等獎(兩名之一)。《中國科技論壇》始終把弘揚“科技興國”作為本刊宗旨,廣泛開展針對我國科技發展戰略方針政策管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科技工作以及科技與經濟結合等多方面理論與實際問題的討論和評述;探討世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力圖為促進我國科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宣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為提高我國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做出貢獻。本刊辟有“發展戰略”、“科技政策”、“專題筆談”、“體制改革”、“科技與市場”、“科技興市”、“科技與社會”、“企業之聲”、“觀察與思考”、“地方科技”、“國際之窗”等欄目。《中國科技論壇》雜誌以科技與經濟領導幹部、科技政策工作者、科技與經濟管理工作者、自然科學工作者、社會科學工作者、企業家、圖書情報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和其他關心我國科技事業的讀者為對象。

聯繫方式

地址:北京3814信箱發行部(100038)電話:010-58884596

相關資料

http://www.ad52.net/media/show.jsp?id=7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