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由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許多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旖旎秀美的自然風光,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歷史遺存,我國於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86年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自1987年至2010年,中國已有43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28處,自然遺產8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5處,人文景觀2處。本書內容翔實,知識豐富,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圖文並茂,雅俗共賞,此書既是對中國世界遺產的一次梳理,也是一次令人神往的心靈之旅。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名: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作 者:膳書堂文化 
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3-1
ISBN:9787514600346
開本:16開
定價:19.90元

內容簡介

世界遺產是指被世界遺產委員會依照一定的規定確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一個充滿時代生機的東方大國,擁有許多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旖旎秀美的自然風光,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歷史遺存,我國於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86年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自1987年至2010年,中國已有43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28處,自然遺產8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5處,人文景觀2處。這些遺產展現了中國幾千年來孕育的燦爛文明,再現了當年輝煌的歷史瞬間。有的已經成為了城市的名片,有的甚至成為了華夏文明的符號。
本書內容翔實,知識豐富,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圖文並茂,雅俗共賞,此書既是對中國世界遺產的一次梳理,也是一次令人神往的心靈之旅。

目錄

第一章 文化遺產
長城——屹立於東方的巨龍
明清故宮——帝王之家
秦始皇陵——世界上第八大奇蹟
敦煌莫高窟——完美的佛教藝術長廊
周口店北?猿人遺址——新人類從這裡走來
布達拉宮——閃爍在世界屋脊的明珠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天人合一的皇家宮苑
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中國古典傳統的活化石
武當山古建築群——神靈蟄居之所
麗江古城——原汁原味的歷史沉澱之城
平遙古城——明清風俗畫
蘇州古典園林——咫尺之內再造的乾坤
頤和園——園林中的集大成者
北京天壇——皇帝祭天祈福聖地
.................

試讀章節

第一章 文化遺產
長城——屹立於東方的巨龍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為了抵抗來自北方遊牧部落的侵略,將各諸候國修建的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連線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公元1368~1644年,在明朝的200多年統治中幾乎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長工程,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它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遺產概況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從山海關到嘉峪關延綿幾千千米,真是“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據考證,“長城”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的文獻中,是一些諸侯國修建在邊界的防禦工程。在中國歷史上,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為止,歷時2700多,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王朝修築過長城,在東北、華北、西北的l6個省市自治區,都有長城的遺蹟。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連綿,硝煙不斷。各個諸侯國紛紛劃界分疆而守,為了保衛本國國土的安全,有的以河堤為防,有的沿山嶺置障牆,修建長城以自衛。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併了六國,統一了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諸侯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統一國家。為了鞏固統一帝國的安全和生產的安定,防禦北方強大匈奴遊牧民族的侵擾,秦始皇一邊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一邊派人將燕、趙、秦等國的長?連線起來,並加以增修擴建。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萬里長城”。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王朝,幾乎都要修築長城。無論是漢、晉、魏、南北朝,還是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其中以漢、金、明三個朝代的長城規模最大。清朝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