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拍賣》

《中國拍賣》

《中國拍賣》為藏書指路為拍賣搭橋。

基本信息

《中國拍賣》

《中國拍賣》《中國拍賣》

·主辦機構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
·出版 :《中國拍賣》雜誌社
·雜誌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北街25號
·聯繫電話 :010-68391360
·傳真 :010-68391357
總編輯:張延華

總經理:王坤

執行主編:高嵩
·國際標準刊號 :ISSN1673——6621
·國內統一刊號 :CN11——5487/F
·國內定價 :RMB20.00
·國外定價 :USD8.00
·港台定價 :HKD30.00
·刊期 :月刊

期刊評價

《中國拍賣》為藏書指路為拍賣搭橋
光明書評

文/謝其章

1993年9月22日,秋高氣爽,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二殿,下午1點半,“北京首屆稀見圖書拍賣會”舉槌,舉辦方是中國書店。當場參拍者五十餘位,這些人當時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成為了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場古舊書刊拍賣的參與者見證人,他們是花了三十元入場券的,如今這張入場券也成了拍賣業歷史的珍貴藏品。九年以後,這場“里程碑”式的拍賣會的成交詳情才得以準確完整地在新近出版的《中國拍賣古籍文獻目錄》(1993~2000年)上記載下來。如魯迅編《海上述林》(1936年5月諸夏懷霜社版)——1430元成交;鄭振鐸編《中國版畫史圖錄》(1940年中國版畫史社版編號本)——85000元底價,流標;(1995年嘉德又上拍此書,66000元成交)周作人著作27種——3520元成交;解放前文藝期刊創刊號50種——8140元成交。本場拍賣總計167件拍品,總底價400萬元,最後成交額僅37萬元,成交率僅22%,它敲響了第一槌,也創下了歷年拍賣最低的成交率,難怪難怪,畢竟是第一次。

有藏書雅好的人們絕非少數,他們流連於書店,徜徉在舊書攤,一本一本充實著私藏,一點一點吞食著家人的生存空間,始終不悔。突然間,拍賣出現了,這種最新穎最不斯文的購書方式,一下子讓藏書者愣住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成了拍賣會的旁觀者,困惑不解,驚訝一冊冊書爆出的天價和冷門。只有極少數人勇敢地吃了第一嘴螃蟹,不管今天看來,當初他們是買貴了還是撿著便宜了,他們都是藏書新途徑的實踐者。有些人從看客轉變為常客,從旁觀轉化為參與,上下其手,一買一賣,在拍賣的書海里自由地出入,在槌起槌落之間,既享收藏之樂,經濟上又得到回報,書資寬裕,藏書水平更上一層樓。

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藏書者除了注重古舊書刊的文獻價值,資料價值,藝術鑑賞價值之外,也更多地關心起古舊書刊的保值功能與投資回報。現在的標尺即是,這本書在拍賣會上賣了多少錢,它還有多大的升值空間?拍賣為日漸稀少的古舊書刊貨源提供了“另一種分配方式”的場所。拍賣會的定價功能也日漸顯現,在拍賣會上以××價格拍出去的××書,當××書再次出現在舊書店時,它的定價一定是以××價格做為參照值的,甚至於如今的地攤書販,當他們幸運地收購到××書時,也會喊出與拍賣會一模一樣的××價格,這真是叫藏書者始料不及,哭笑不得的煩惱事,真希望正在勢頭上的《經濟學家講座》中的哪位高人解釋一下拍賣所產生的種種有趣的現象。拍賣,既是圖書交易的新媒介,又是產生畸價的溫床,而且不可避免地在貌似“優勝劣汰”的面紗下隱秘著“貓膩”。尤其是當收藏熱高漲,拍賣愈發火爆的現時,利益驅動下的騷動,使拍賣不如一開始那么純淨了,這也是一些藏書者不願涉足拍賣領域的原因,另外的原因是他們不習慣在眾目睽睽下為了一本書而“予爭爾奪”,有失文雅。

《中國拍賣古籍文獻目錄》收錄了中國嘉德,北京海王村(中國書店)、上海朵雲軒、上海國拍(博古齋)、北京中鴻信、北京萬隆、北京盤龍等七家拍賣公司自1993年秋至2000年秋,總計45場“大拍”的所有古籍善本及各類文獻,並附有全部成交價。成交價是硬指標,數字最能說明問題,這也是本書最吸引藏書者的地方。除了這45場“大拍”之外,這幾家公司還舉辦過場次更多的“小拍”,限於篇幅,本書只能容納“大拍”,“小拍”將另編一冊。45場“大拍”,拍品總計8500餘件,如此眾多的拍賣公司,如此頻繁的拍賣場次,如此豐富的拍品,這在已有數百年拍賣歷史的已開發國家也不多見。圖書收藏,稱得上是中國收藏史上最悠久最具傳統的收藏門類,有著極其廣泛而深厚的民眾基礎,民間藏書者蘊藏著極其飽滿的藏書熱情,加上個人經濟收入的大幅提高,藏書與拍賣,拍賣與藏書,互相推動著向前發展。筆者一直關注世界兩大著名拍賣公司索斯比、佳士得在香港和台灣舉辦的拍賣,迄今為止,似乎還沒有一場大規模的中國古舊書的拍賣專場,這或許說明了中國圖書拍賣的貨源和市場的根基,還是屬我們自己實力雄厚。只不過像《中國拍賣古籍文獻目錄》之類書的出版稍稍滯後。其實,拍賣業早應該有自己的“年鑑”,一年一年地把本業所有發生的事件收錄在內,這其中當然也應該包括所有拍品的目錄和成交記錄。國外成熟的拍賣行都出版“年鑑”,一步一個腳印,省卻了日後翻查檢索的麻煩,而在我們這第一本《中國拍賣古籍文獻目錄》卻是行業外的藏書愛好者“排除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阻”,一家家向拍賣公司徵詢,幹起來的。令人費解的是,還是有兩家拍賣公司不願意參與本書的編纂,不同意出版本已“大白於天下”的圖錄和成交價格,寧肯失去一個宣傳自己的機會,也不願意再給自己舉辦過的拍賣一個匯總的機會。筆者詢問了本書的二位主要參與者,皆是大搖其頭大嘆苦經,一書成而白髮生,鬧不明白為什麼乾點實事就那么難。

由於製作成本的限制,那么多的珍本書籍不可能再全部在本書中附上圖片了,只是象徵性地在書前放了16件拍品的彩色書影,並附著簡短的評語。筆者從一開始就注意搜羅拍賣圖錄。凡是“大拍”,無一例外的一件拍品有一幅或多幅彩色照片,有了圖錄再對讀本書,效果好多了。拍賣圖錄製作精良,給人以“豈待開卷看,撫弄亦欣然”的視覺衝擊,可是售價偏高,單冊皆在百元之上,現在更有300元一冊的圖錄了。圖錄是藏書中的一個新門類,多少年之後,它的使用價值必將凸現出來。

翻讀此書,還會統計出一些有趣的現象。一本書如果在某場拍賣上拍出了高價,市場反應特快,馬上即“追漲”,將同樣一本書送去拍賣,以期賣個好價。同一本書,“曝光”過頻,價格只會不升反降。舉《舊都文物略》為例:八十年代鄧雲鄉在上海舊書店以30元購得,興奮莫名,專文記此。1993年的第一場拍賣第73號拍品即為《舊都文物略》,底價800元,無人應價,流標。1997年中國書店以2200元拍出;上海朵雲軒以5500元拍出;1998年上海博古齋以3850元拍出;中國嘉德以4950元拍出;1999年中國書店以2200元拍出;2000年中國嘉德以3300元拍出;北京中鴻信底價1800元,流標。另外還有數場“小拍”上拍過《舊都文物略》,只能形容為“每況愈下”了。

拍賣以價格為槓桿,將珍稀書籍文獻的價值抬升到了一個叫人心動的價值,然後吸引藏家將私藏送拍,使藏書愛好者即便是買不起,也可以一飽眼福。拍賣不同於博物館,後者珍品再多,也只能遙觀其形,拍賣的優勢就在於可以“上手”,像其他商品一樣試穿試用試看。現在能一下子觀賞到那么多珍本書的機會,只有在拍賣會上了,尤其是一些怪書、僻書、奇書、禁書,平日裡上哪去瞧啊?——周作人的買房契、魯迅的手稿、專講舊式婦女“三寸金蓮”的《采菲錄》、江青康生之流的簽名書、北京城的古舊地圖、科舉考試的夾帶、康有為的書札、老照片、老明信片、老箋紙、大臣們的奏摺、“八·一三日記”、《點石齋畫報》、宋版書、唐人寫經、套印本、版畫、“黑老虎”、《蔣介石影傳》、林則徐墨寶、馬連良的戲曲唱片、木活字、洋菸畫片、印譜、連環畫原稿、全份三十九期的《時代漫畫》、周璇與國華影業公司的契約書、《人民日報》創刊號、皇帝的聖訓、內府地圖、《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珍本》,連著書櫥一塊賣……

為藏書指路,為拍賣搭橋,《中國拍賣古籍文獻目錄》飾演著中間人的角色。

經濟管理類期刊(四)

經濟管理類期刊是研究巨觀、微觀經濟理論、交流經濟管理的經驗,介紹經濟管理科學知識,報導國外經濟發展動態。
《大經貿》
《商學院》
《交通財會》
《建築經濟》
《時尚旅遊》
《山西旅遊》
《中國郵政》
《大眾商務》
《成功行銷》
《中國廣告》
《IT經理世界》
《化學工業》
《旅遊》
《空運商務》
《郵政研究》
《中國紡織》
《生意通》
《北方經貿》
《度假旅遊》
《現代商業》
《綜合運輸》
《西藏旅遊》
《武漢商界》
《致富時代》
《中國汽摩配》
《市場周刊.新物流》
《中國報業》
《現代行銷(經營版)》
《商務旅行》
《時代經貿(下旬刊)》
《城鄉致富》

《中國品牌》
《道路交通管理》
《計算機安全》
《鐵路工程造價管理》
《北京物價》
《北京市財貿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鐵道經濟研究》
《中國電信業》
《旅遊學刊》
《工業工程》
《水利科技與經濟》
《水利水電工程造價》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
《中國醫藥技術與市場》
《中國建材資訊》
《廣東合作經濟》
《中國黃金珠寶》
《廣西商業經濟》
《廣告大觀(標識版)》
《對外經貿實務》
《中國價格監督檢查》
《中國石油企業》
《種子經銷商》
《交通企業管理》

《工業技術經濟》
《中國交通信息產業》
《冶金經濟與管理》
《中國遠洋航務》
《市場行銷導刊》
《鐵道技術監督》
《中國無線電》
《中國機電工業》
《中國包裝工業》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學報》
《中國石油和化工》
《鐵路採購與物流》
《旅遊時代》
《通信企業管理》
《中國電力企業管理》
《中國印刷物資商情》
《石油化工技術經濟》
《中國紡織經濟》
《現代行銷(學苑版)》
《商業文化(學術版)》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
《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現代行銷(創富信息版)》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