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地圖:老子》

《中國思想地圖:老子》

《中國思想地圖:老子》是青年學者熊逸“站”著讀《老子》,力圖“理解”而不是“頌揚”、“懂”得而不是“悟”透《老子》的一部力作,也是作者清理傳統文化、梳理中國思想電的一次嘗試。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國思想地圖:老子》中國思想地圖:老子

作者:熊逸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出版時間:2010-5-1
版次:1
頁數:227
字數:198000
印刷時間:2010-5-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SBN:9787203067924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對待傳統經典,有些人喜歡站在巨人的肩上,但更多的人喜歡跪在巨人的腳下。”
“頌揚他,但不是理解他。這正是一切偉大人物的共同命運。”
——這兩句話,用來形容《老子》其書及老子其人,無疑是再貼切不過了。所以本書·開篇就說:《老子》這部書,如果要“悟”,可以悟得天花亂墜;但如果要“懂”,那就費力多了。
本書是青年學者熊逸“站”著讀《老子》,力圖“理解”而不是“頌揚”、“懂”得而不是“悟”透《老子》的一部力作,也是作者清理傳統文化、梳理中國思想電的一次嘗試,從“老子”開始,這一系列還將陸續推出“莊子”、“苟子”,等等。
全書以大無畏的勇氣、紮實的學術功底和嚴密的邏輯推理,對《老子》一書的一切可疑之處,都作了窮追猛打式的拷問,從政治主張到生活哲學,從理論的內在矛盾到思維方式的漏洞。既不裝糊塗,也不受任何名家名人的忽悠。
書中灼見疊出,妙語連珠。欲讀《老予》,先讀此書,一定可以讓讀者少走許多彎路、少受不明不白的忽悠。

編輯推薦

像李零修理“論語”一樣看熊逸如何修理《老子》!
從政治主張到生活哲學,直面《老了》的一切可疑之處。

讀者評價

熊逸又出新書了,作為他的“忠實讀者”,自然是要捧場的。何況這次他把視線轉向了儒家之外的另一個先秦思想流派——道家。而我對道家思想也是頗有好感及興趣。雖然作者在《春秋大義》中也提及一些道家,但系統性的解讀這還是第一?。熊逸解讀道家,會有什麼樣的不同之處呢?
本書行文,有熊逸的鮮明特色。其一就是旁徵博引,老子《道德經》寥寥五千言,可古今中外的注本卻是多如牛毛。熊逸在寫作時可謂充分利用了前人的成果,從古時的王弼,河上公,到當代的陳鼓應、南懷瑾、李零,再到國外的道家研究者,其廣度比起《春秋大義》一書也是不遑多讓。當然,本書並不是僅僅把各種注釋集成起來而已。引用他人的解讀,是為了更為辯證地分析合理性,指出其“過度詮釋”,“圓謊式解釋”等問題,進而引出自己的解讀。這一點上,熊逸並不迷信權威。事實上他何止不迷信讀者的權威,連老子的權威他也不怎么買賬呢。
這也就帶出了第二個特色:注重流變。全書有許多地方都著重對三個不同版本的《老子》——通行本、馬王堆帛書本和郭店楚簡本——進行比較,從其中的異同來揣摩道家思想的流變。在熊逸的觀點裡,沒有一成不變的思想。無論是《春秋》《論語》還是《老子》《莊子》,其今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姿態都是在歷史的不斷演變中形成的,是經過了許多的更改乃至顛覆的。《老子》的作者並不是老子,至少,不全是老子。
而第三個隨之而來的最重要特色就是,對老子及其思想,作者並未採取一?高山仰止的崇敬態度。
這一點與市面上一般的解讀書籍可謂全然不同。後者往往把被解讀的思想家說成是至聖大賢,每一句話都是蘊含無窮哲理。我們只需用心揣摩其中精要,就能令自己受益匪淺。對於這種心靈雞湯式的解讀方式,對於讀者不自覺地對老子的敬仰,看看熊逸是如何說的吧:“這些情況對一些人也許會構成或多或少的打擊,畢竟我們人類有著根深蒂固的偶像崇拜的天性,沉迷於那種匍匐跪地式的仰望強者的快感。如果《老子》的作者真的只是孤單一人,以通天徹地的智慧,在毫無前輩們的思想積澱的情況下洞悉了人天之際的無窮奧秘,把這些?秘用一種詩樣的語言記錄下來,留待後人們用盡畢生的精力去不斷參詳,這,才是符合大眾心理的。事實上,道家在日後也正是這么發展下去的。”
這就是熊逸,在看似戲謔的表達方式之下,卻將深藏在我們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徹底顛覆,而且還讓你無話可說。因此,《老子》對他來說不是必須仰視的聖言經典,而是可以付諸邏輯辨析的思想體系。撇開後世加諸其上的種種光環,轉而與老子進行一場思想上平等的對話,這就是本書的最大特色。所以,熊逸會質疑《老子》中的立論方式,會認為其思想體系不夠完備,會挑出其邏輯的疏漏和錯誤。這在?前風行的“勵志式”解讀經典書籍中,是絕對看不到的。
那么,熊逸是否是在批判老子?也並非如此,因為他也沒有否定老子一些觀點的合理性,以及其作為“啟發性思想碎片”的價值。其實,不是讚揚就是批判的二分法思維本身就是一種謬誤,熊逸拋棄了這種思維方式,從而真正做到了客觀公允地看待老子及其思想。
其實,仔細想來,《道德經》的本質,不正是一部可以探究的思想著作嗎?《道德經》不是需要頂禮膜拜的聖經,也不是不容置疑的教條。老子說的話,難道就是“道”嗎?這樣理解,才是對“道”的曲解。一部《道德經》?其實是先哲用自己的智慧對“道”所作的理解和詮釋。如果將其本身當成了不變的真理,那才是對先人智慧的漠視,是對“道”的褻瀆了。對此,我們需記住的,是《道德經》開篇第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
不過在閱讀本書前,建議還是先看一遍《道德經》,有了自己的體悟後再來進行辨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