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理學思想史》

《中國心理學思想史》

《中國心理學思想史》是由楊鑫輝編著,江西教育出版社於1994年08月出版的心理學書籍,論述了心理學的實質、心理實驗與測驗的起源、普通心理學思想和套用心理學思想。

基本信息

簡介

作者:楊鑫輝

楊鑫輝楊鑫輝

出版: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08
開本:32開
頁數:278
定價:12.00元

作者簡介

楊鑫輝,1935年7月生,漢族江西萍鄉人,江西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研究生導師。主攻中國心理學史,是該學科的主要開拓者之一:還首倡重建現代心理技術學新體系和提出現代大教育觀理論構想。專著、主編、合著有《中國心理學史研究》、《中國心理學史》等16部,論文有《中國心理學史研究芻議》、《個體心理社會化思想溯源》、《心理科學應當面向社會生活》等近90篇。1988年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89年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目錄


第一章對象、意義與方法論
第一節中國心理學思想史的對象
第二節中國心理學思想史的意義
第三節中國心理學思想史的方法論
第二章心理學思想發展脈絡
第一節唯物論與唯心論心理學思想的對立
第二節儒墨道法釋的對立與融合
第三節哲理說與生物本體說的結合
第四節普通心理與套用心理思想的並行
第五節傳統思想與外來文化的結合
第三章心理實質探索
第一節先秦的人性說
第二節漢晉的形神說
第三節隋唐的佛性說
第四節宋明的性理說
第五節清代的腦髓說
第四章心理實驗與測驗追源
第一節古代心理實驗的萌芽
第二節古代心理測驗思想
第五章普通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知慮心理思想
第二節志意心理思想
第三節情慾心理思想
第四節智慧型心理思想
第五節釋夢心理思想
第六章套用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社會心理學思想
第二節教育心理學思想
第三節文藝心理學思想
第四節醫學心理學思想
第五節軍事心理學思想
第六節運動心理學思想
第七章學史、現狀與前瞻
第一節中國心理學史研究的歷史
第二節中國心理學史研究的現狀
第三節中國心理學史研究的前瞻
後記

精讀片斷

以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為指導思想,是要運用其立場、觀
點、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上發生的各種心理學思想,還它們以歷史
的本來面目,給它們以科學的評價;而不是簡單地給各種心理學思
想貼上唯物或唯心的標籤,給古代學者戴上唯物主義心理學思想
家或唯心主義心理學思想家的帽子。研究中國心理學思想史的任
務,固然在於挖掘、整理合乎科學的心理學思想,但不是只能研究
唯物論學者的心理學思想,而不允許研究唯心論學者的心理學思
想。唯物論與唯心論人物的心理學思想都可以也應當去研究,問題
的關鍵在於堅持用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的觀點、方法去研究
與批判,實事求是地分辨和分析哪些心理學思想是唯物的,哪些心
理學思想是唯心的,它們的科學性怎樣,並歷史地評價這些思想作
用,而不簡單地以今人的觀點去苛求古人。在評價古代學者的心理
學思想時,應當看到他們的學術成就與世界觀既有聯繫的一面,又
有區別的一面。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採取面面觀的慎重態度,
既潑掉髒水又不倒掉孩子,批判某些人的唯心世界觀時,不否定他
們有益的心理學思想遺產。在分析某種心理學思想和發展時,西方
心理學史家R·I·華生的下述意見是值得重視的:“心理學常有
一部分反映它的社會環境,但是它也受它自己的內部邏輯的引導。
我們不能強調這些傾向的一面而犧牲其另一面。心理學不是千依
百順地、被動地反映文化的影響,同時它也不是存在於真空之內。
內外環境都是存在的,二者之間發生經常的互動的影響。”①我們
分析論述中國心理學思想發展過程時,應同時重視社會歷史條件
和內部邏輯兩方面的影響。總之,只有用唯物的、辯證的、歷史的觀
點作指導來研究中國心理學思想史,才能客觀地、全面地、系統地
把握它的發展脈絡和規律。
二、基本原則
在具體的研究工作中還必須確定一些基本原則,以保證總的
指導思想的貫徹。我們在開拓中國心理學思想史之初,面對這個新
的研究領域,構建了幾條原則②,通過十多年的研究實踐,證明是
可行的。這些研究原則最基本的有下面三條。
1.以心理實質為主線原則。
縱觀世界各國的心理學史著作,其體例是紛紜的,編寫線索各
不相同。有的以事件為線索,有的以國別為綱,有的則是編年、紀
事、紀傳和國別等相混雜。中國心理學思想史當然也可以按照不同
的體例和線索去編寫。例如,按人頭的年代先後寫歷代著名心理學
思想家,按歷史時期搞先秦或宋明心理學思想的斷代研究著述,按
分支寫社會心理學思想、醫學心理學思想專著等。但是,不管按哪
條線索或哪種體例去研究,去編寫,都應當把握心理的實質這條主
線。
為什麼要把握心理的實質這條主線呢?
首先,能使我們掌握每一個心理學思想家對心理學問題的基
本觀點。大家知道,人的心理現象、心理活動是極為豐富多彩、複雜
萬狀的,而被恩格斯譽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分類與標籤

心理學分支>中國心理學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