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而速:成功畢竟有緣故》

《不急而速:成功畢竟有緣故》

《不急而速:成功畢竟有緣故(提升版)》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眼光,是一種謀略,是一種處世技巧,是你走向成功的航標。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不急而速:成功畢竟有緣故(提升版)》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眼光,是一種謀略,是一種處世技巧,是你走向成功的航標。
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也許是成功者的重要標誌。人們希望成功,希望幸福,希望有金錢,希望有權勢,希望有鮮花,希望有掌聲,希望被異性欣賞,希望被同性讚美。然而,現實又往往把人們的理想擊得支離破碎,失敗人生誰也不願意接受。有的人在失敗面前能保持沉著冷靜,在哪裡摔倒了就從哪裡再站起來;有的人卻從此-蹶不振。有的人在成功面前得意忘形,成功了又失敗,痛苦不堪;有的人很有錢,町他家庭不幸福;有的人很有權勢,可他身體不健康。有的人很窮很沒社會地位,但通過努力奮鬥,改變了原來的現狀,捩得了成功與自尊成功畢竟有緣故。

內容簡介

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也許是成功者的重要標誌。人們希望成功,希望幸福,希望有金錢,希望有權勢,希望有鮮花,希望有掌聲,希望被異性欣賞,希望被同性讚美。然而,現實又往往把人們的理想擊得支離破碎,失敗人生誰也不願意接受。有的人在失敗面前能保持沉著冷靜,在哪裡摔倒了就從哪裡再站起來;有的人卻從此-蹶不振。有的人在成功面前得意忘形,成功了又失敗,痛苦不堪;有的人很有錢,町他家庭不幸福;有的人很有權勢,可他身體不健康。有的人很窮很沒社會地位,但通過努力奮鬥,改變了原來的現狀,捩得了成功與自尊成功畢竟有緣故。

作者簡介

鍾偉權,漢族,湖南桂東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現在機關工作。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其中《引導學生理解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和《關注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兩篇作品分別在2008年度和2009年度“全國教育管理與實踐論壇”大賽作品評選中榮獲一等獎。獲得由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與人力資源研究部,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總課題組、中國小管理雜誌社和同家基礎教商實驗中心心理教育研究總課題組、《中國教帥》雜誌社,中國教育學會心理行動研究總課題組聯合頒發的榮榮譽證書,住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曾為多所高校和多家企業作關於人生成功的演講,每次演講都在聽眾心中引起持久共鳴。《小急而速:成功畢竟有緣故》這部作品詮釋了成功真諦。願人下渴望成功的人們心想事成、美夢成真。

目錄

自序:不急而速,成功畢竟有緣故
第一篇自古多情易成功
人生沒有愛,人生就不會美好。有情者一定懂得怎樣去關愛親人和朋友,也必能得到他人的愛。親情、友情和愛情,情情切切,才構成了絢麗多彩的人生。愛與被愛,都是幸福的、甜蜜的。
人間第一情——親情/3
永遠保持初戀般的味道/12
怎樣使家庭更幸福/29
友誼是雨季里的小傘/44
第二篇戰勝挫折,敢教挫折變黃金
成功固然是一種財富,然而,挫折也許是創造更多財富的財神爺。怎樣面對挫折?挫折就像一道檻,懦弱者沒有勇氣能邁過它,勇敢者就會想辦法跨越它。
邁過人生的坎坷/59
自強讓你立於不敗之地72
學習使你飛向自由的樂園/84
第三篇撥正處世航向,走向成功
為人處世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善5-處世者,所到之處,皆受歡迎.1不善5-處世者,所到之處,都吃閉門羹。善於處世者,愛情甜蜜,生活幸福;不善5-處世者,感情易受挫,生活痛苦。
激情燃燒的夢/97
人性的魅力/115
處世的藝術/130
做真實的自己/147
第四篇不急而速,實現生命價值
沒有追求的人生是平淡的,沒有追求的生命是蒼白的。追求成功,追求幸福,追求進步,每個人都有機會去追求這些。機會總是喜歡對生活充滿信心的人,喜歡努力去追求成功的人。
熱愛生命/165
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訣/179
人生與追求/195
高貴的心靈創造奇蹟/207

精彩書摘

兒女的成長,理想的樹立與實現,思想的成熟,都離不開父母那“潤物細無聲”的薰陶。做父母的勇敢地把年幼或年輕的孩子放出去闖一闖,這是需要何等的勇氣和高瞻遠矚的眼光啊1
1910年春天,周恩來的父母支持12歲的周恩來隨同回淮安探親的三伯周貽謙來到東北讀書。這對周恩來一生產生了重要影響。周恩來後來回憶說:“12歲的那年,我離家去東北。這是我生活和思想轉變的關鍵。沒有這一次的離家,我一生一定也是無所成就,和留在家裡的弟兄輩一樣,走向平庸的下場。”周恩來的父母是普通人,但正是這樣的普通人卻引導和支持周恩來成了一代偉人。
一代偉人毛澤東,對他的思想最先產生影響的也是他的父母親。毛澤東的母親沒有念過書,連正式的名字也沒有,只因在文家排行第七,家裡呢稱“七妹”,因此毛澤東在和斯諾談話時稱母親“在娘家的名字叫文七妹”。毛澤東的母親溫和、善良而又無私,極富同情心,時常接濟別人。災荒年月,常常送米給逃荒的窮人。1904年,毛澤東在關公橋私塾讀書時自帶午餐,有一次,當他知道一個家庭貧苦的同學沒有帶飯時,就把自己的飯菜分了一部分給他。回家後,毛澤東把這事告訴了母親,母親讚揚了他。從此,毛澤東的母親每天就給兒子多帶些飯菜。在湘潭韶山沖,流傳著文七妹樂善好施、接濟窮人的故事。毛澤東母親的高尚風范,像雨露一樣滋潤著少年毛澤東的心田,從而在他心靈深處刻下了對窮苦人民深深的同情的烙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