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日送春》

《三月晦日送春》

賈島是唐代的著名的苦吟詩人,長於五言律詩,集中五言律詩也最多。他的律詩,字斟句酌,排比工整,常有佳句,耐人尋味。不過除了一些佳句以外,他寫得好的律詩並不多,這是由於他過於醉心詞句的琢磨,往往忽視了全詩的整體的藝術境界的創造。因而他的五言律詩,雖然對仗工整,卻有雕琢的痕跡,不夠自然,缺乏動人的情懷,使人讀後,留不下完整的印象。便是其中一首較優秀的作品。這是一首抒寫送春的七言絕句。這首詩的作者良夜不眠,則是為了流連春光,愛惜韶華,並無傷感之情,作者只意在珍惜時光,刻苦吟詩。這就從惜別春光中,引出了“鍥而不捨”的精神。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感時抒懷,高昂樂觀。

作品信息

【名稱】《三月晦日送春
【年代】中唐
【作者】賈島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三月晦日送春
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鍾猶是春。

作品鑑賞

賈島是唐代的著名的苦吟詩人,長於五言律詩,集中五言律詩也最多。他的律詩,字斟句酌,排比工整,常有佳句,耐人尋味。如“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等,或氣象雄渾,或情景幽獨,頗為人們所稱誦。這是他在詩歌上的成就。不過除了一些佳句以外,他寫得好的律詩並不多,這是由於他過於醉心詞句的琢磨,往往忽視了全詩的整體的藝術境界的創造。因而他的五言律詩,雖然對仗工整,卻有雕琢的痕跡,不夠自然,缺乏動人的情懷,使人讀後,留不下完整的印象。倒是他的一些絕句,無意求工,寫得自然、樸素,別有情致。這裡所選的《三月晦日送春》便是其中一首較優秀的作品。
這是一首抒寫送春的七言絕句。首句“三月正當三十日”,點明三月晦日,說明春日已盡。次句“風光別我苦吟身”,意思是說:春光雖然別我而逝,但我這個苦吟詩的人,怎忍別春。“風光”,即春光。不說送春,而說“風光別我”,是虛寫“送”字。這句用的是擬人手法,顯得很自然而有情味。末二句一轉,說雖然已到春盡之期,無計可以留春,但只要晨鐘未動,明朝之夏未來,仍然還是春天。因此,當這最後一夜之時,願與友人不睡,共同苦吟飲酒,以表送別之情,這樣也還是能夠很好地享受這最後一夜的春光。“猶是春”三字,可如宋蘇軾所說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了。看來這首詩頗有古詩的“何不秉燭游”的意思。但細加體味,二者旨趣並不相同。古詩的作者秉燭夜遊,是由於感嘆人生短暫,韶華易逝,應及時行樂,這首詩的作者良夜不眠,則是為了流連春光,愛惜韶華,並無傷感之情,作者只意在珍惜時光,刻苦吟詩。這就從惜別春光中,引出了“鍥而不捨”的精神。
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感時抒懷,高昂樂觀。

作者簡介

賈島像賈島像
賈島 (779~843)唐代詩人。字浪仙。范陽(今北京房山)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飛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公元840年(開成五年)遷普州司倉參軍。在普州去世。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晚唐李洞、五代孫晟等人十分尊崇賈島。賈島著有《長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