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舟過吳江》

概況

【作品名稱】一剪梅·舟過吳江[1]

《一剪梅·舟過吳江》詞意畫《一剪梅·舟過吳江》詞意畫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蔣捷
【作品體裁】詞

原文

一剪梅
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2]

詞牌

一剪梅
亦稱《臘梅香》。得名於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句句用平韻,一韻到底。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有一體只須前後闋的一、三、六句用韻。[3]

格律

此詞前後闋一、三、六句用韻。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腳▲仄韻腳)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4]

作者

蔣捷 宋末詞人。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鹹淳十年進士。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於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一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二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5]
清代文學評論家劉熙載在他的著作《藝概》中說:“蔣竹山詞未極流動自然,然洗鍊縝密,語多創穫。其志視梅溪(史達祖)較貞,視夢窗(吳文英)較清。劉文房(劉長卿)為五言長城,竹山其亦長短句之長城歟!”蔣捷的詞作,被古人認為是填詞的法度和標準。 許多詞作,都表現出作者懷念故國的心情,抒發了喪失山河之慟。如:“此恨難平君知否,似瓊台湧起彈棋局。”“彩扇紅牙今都在,恨無人解聽開元曲”。蔣捷的《虞美人·聽雨》、《賀新郎·甚矣君狂》、《一剪梅·舟過吳江》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一剪梅·舟過吳江》中有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故後人又稱其為“櫻桃進士”。蔣捷有《竹山詞》、《國小詳斷》等著作傳世。存詞90餘首。周鐵鎮竺山有蔣捷墓。

賞析

【賞析一】
吳江指濱臨太湖東岸的吳江縣。這首詞主要寫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懶思歸之心情。
起筆點題,指出時序。“一片春愁待酒澆”,“一片”愁悶連綿不斷。“待酒澆”,表現了他愁緒之濃。詞人的愁緒因何而發?這片春愁緣何而生?接著便點出這個命題。
隨之以白描手法描繪了“舟過吳江”的情景:“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這“江”即吳江。一個“搖”字,頗具動態感,帶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動盪飄泊之感。“招”,意為招徠顧客透露了他的視線為酒樓所吸引並希望借酒澆愁的心理。這裡他的船已經駛過了秋娘渡和泰娘橋,以突出一個“過”字。“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作者單用之。心緒中難免有一種思歸和團聚的急切之情。飄泊思歸,偏逢上連陰天氣。作者用“飄飄”“蕭蕭”描繪了風吹雨急。“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對風雨阻歸的惱意。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想像歸家後的溫暖生活,思歸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歸家”四字,一直管著後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調笙和燒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調笙,調弄有銀字的笙,燒香,點熏爐里心字形的香。作者詞中極想歸家之後佳人陪伴之樂,思歸之情段段如此。“銀字”和“心字”給他所嚮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諧的意味。
“流光容易把人拋”,指時光流逝之快。櫻桃和芭蕉這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具體地顯示出時光的賓士。蔣捷抓住夏初櫻桃成熟時顏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斷、理還亂。詞中借“紅”“綠”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華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嘆。
詞人在詞中逐句押韻,讀起朗朗上口,節奏鏗鏘。大大地加強了詞的表現力。這個節奏感極強的思歸曲,讀後讓人有“余言繞樑,三日不絕”的意味。[6]

【賞析二】

這首詞,是詞人乘船經過吳江縣時所作。全詞用“點”“染”結合的手法,寫出了詞人傷春的情緒及久客異鄉思歸的情緒。
上片首句點出“春愁”的主旨,“一片”言愁緒連綿不斷,“待酒澆”是急欲要排解愁緒;“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白描,寫舟行進在波動的水上,酒樓上的酒招子,吸引了尋酒的詞人;“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是用當地的特色景點和淒清、傷悲氣氛對愁緒進行渲染。
下片首句點出“歸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飄泊的厭倦和歸家的迫切;“洗客袍”、“調笙”和“燒香”白描,是詞人想像歸家之後的情景:結束旅途的勞頓,換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溫馨,嬌妻調弄起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為了渲染歸情,用美好和諧的家庭生活來突出思歸的心緒。
更精妙的是下片最後三句,“流光容易把人拋”點出感嘆時光流逝之情,“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以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來具體表現時光的流逝之快,也是渲染。 全詞以首句的“春愁”為核心,選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層層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內涵:一是倦遊思歸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