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是驅逐艦的一種型號,由美國方面研製,具有很多其他型號所沒有的功用。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被認為是當今各國海軍中最先進的一級驅逐艦。與以往的驅逐艦相比較,該級艦在防空、反艦和反潛方面均有質的提高。無論在攻擊力、生存力,還是適航性和隱身性等諸方面都名列世界前茅。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阿利·伯克”級首制艦於 1988年 12月動工興建,1989年 9月下水,1991年 7月正式入役。美國海軍預計建造 32艘該級艦,其中首批建造l8艘,第二批建造 14艘。

艦名,舷號,下水日期DDG92馬漢號1998.2.14諾福克DDG73得凱特號1998.8.29聖迭哥DDG74邁克福爾號1998.4.24諾福克DDG75堂那得號1998.12.4諾福克DDG76錫金斯號1999.4.24聖迭哥DDG77奧凱恩號1999.10.23珍珠港DDG78波特號1999.3.22諾福克DDG79奧斯卡號2000.8.9諾福克DDG80羅斯福號2000.10.14五月港DDG81溫斯頓號2001.3.15諾福克DDG82克來得號2001.4.21聖迭哥DDG83霍華德號2001.10.20聖迭哥DDG84巴克利號2001.12.8諾福克DDG85邁克坎貝爾號2002聖迭哥DDG86舒普號2002.6.22埃弗雷特DDG87梅森號2002.諾福克DDG88普雷貝爾號2003聖迭哥DDG89穆斯汀號2003.7.26聖迭哥DDG90查非號2003.10.28珍珠港

該級艦艦體全部採用鋼結構,對一些重要部位,如彈藥艙、機艙和電子設備艙還配置了凱夫拉裝甲,因而具有良好的抗爆和抗衝擊性。

“阿利·伯克”級採用了大水線線型,極大地改進了適航性,特別是在北極海區其適航性更為突出;其踞部採用了楔形結構,使航速得到提高。

艦上的關鍵部門,包括作戰情報中心和通信中心均位於水線以下,且被加固。數據系統採用了分散布局形式,並有五條線路,這樣一旦艦船中彈不致於使武器探測裝置失控。該級艦的動力裝置新穎獨特;艦上螺鏇槳採用定距漿,為現代燃氣輪機艦艇首次使用,可提高全速前進的效率,且噪聲低,提高了隱蔽性。“伯克”級是美國繼“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之後第二種裝備“宙斯盾”系統的水面戰艦。該系統可連續有效地同時搜尋、識別和跟蹤數百個 400 千米以外的目標, 並能迅速地將目標戰術態勢顯示在螢幕上。該系統還能將全部數據傳遞到編隊中的其他艦上。

“阿利·伯克”級艦在建造中較多地採用積木式結構,所以它的修理和改裝相當方便。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阿利·伯克”級是美國海軍中首級具備隱身能力的水面戰艦。其上層建築比同類艦隻要小, 舷側和桅桿基座傾斜, 邊角採用圓弧過度,因而可散射掉相當多對方發射的雷達波,大大降低對方雷達的發現機率;艦體一些垂直表面塗有吸波材料。該級艦的煙囪末端設定有冷卻排煙的紅外抑制裝置,從而減少了被紅外線探測到的機會。與此同時,“伯克”級艦上還裝有一種“氣幕降噪”管路,能夠在艦體外形成一層由氣泡構成的消聲層,起到降低噪聲的作用,並減少被對方潛艇和聲自導魚雷發現和攻擊的機會。該級規長 153.6米,寬 20.4米,吃水 6.1米;標準排水量6625噸,滿載排水量 8315噸;動力裝置為 4台燃氣輪機,總功率 10萬馬力,最大航速 30節以上。

該級艦的艏部和艉部各有一組 MK-41型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它可發射“戰斧”式飛彈、“魚叉”反艦飛彈、“標準”SM—2MR艦空飛彈或“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全艦備彈90枚,其中艦首部備彈29枚,艦尾部備彈61枚。另有l門MK-45-1型127毫米炮、2門6管MK15型20毫米速射炮。“伯克”級除了探測設備和指揮控制系統先進齊備外,電子戰設備更是性能卓越,尤其適宜於制電磁權爭奪日益激烈的今天。

“阿利·伯克”級的最大不足就是沒設直升機機庫。

返回上頁:驅逐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