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開放”

“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國侵略中國新階段的標誌。 從此,美國在侵華政策上,不再追隨西方列強,而有了獨立的政策,加緊和擴大了侵華的步驟。 在這種形勢下,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向西方列強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

為了分享侵略權益,1899年,美國政府先後向英、俄等六國政府提出在中國實行所謂“門戶開放”、貿易機會均等的照會。美國在承認列強在華“勢力範圍”和已經獲得的特權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門戶開放”政策的主要內容有:對任何條約、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國貨物,一律按中國政府現行稅率徵收關稅;各國在各自“勢力範圍”內,對他國船隻、貨物運費等不得徵收高於本國的費用。
“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國侵略中國新階段的標誌。從此,美國在侵華政策上,不再追隨西方列強,而有了獨立的政策,加緊和擴大了侵華的步驟。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的推行,沒有影響到列強的利益,因此也沒有遭到列強的公然反對,反而使帝國主義掀起的瓜分中國狂潮,暫時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帝國主義宰割中國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當西方列強和日本在中國掀起瓜分狂潮的時候,美國下熱衷於同西班牙爭奪菲律賓的戰爭。打敗西班牙、占領菲律賓發後,美國立即把注意力轉向了中國。參議員貝利奇直言不諱地宣稱:“菲律賓群島永遠是我們的,……中國無限廣闊的市場就在菲律賓的近旁,這兩者我們都不能放棄”。美國政府想在中國奪取港灣,但當時美國的軍事力量不是歐洲列強的對手,國內人民又掀起了反戰運動。在這種形勢下,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向西方列強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