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修築

“柏林圍牆”修築

柏林圍牆(德語:Berliner Mauer;英語:Berlin Wall),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德語: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邊境的邊防系統,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含首都東柏林)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所屬的西柏林之間人員的自由往來。

1961年8月13日 “柏林圍牆”修築
“柏林圍牆”修築
守衛邊界的衛兵和警察鋪設構成圍牆基礎的帶刺鐵絲網和預製混凝土
柏林,德國首都。面積883平方公里,人口343萬(1993)。13世紀前為斯拉夫人居民點。1415年成為布蘭登堡侯國首府。1701年為普魯士王國首都。1871年為德意志帝國首都,發展成為商業、工業、交通中心。1919年為魏瑪共和國首都。1945年5月希特勒德國投降後,根據雅爾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占領德國和柏林,建立了四個占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將三國占領區合併。同年蘇占區成立“大柏林臨時民主政府”;美、英、法三國占領區成立西柏林政府,柏林遂分裂為東、西柏林兩部分。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國在東、西柏林間修築“柏林圍牆”。東柏林成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面積403平方公里,人口125萬(1987)。西柏林面積480平方公里,人口188萬(1987),1945年來一直在美、英、法三國管制之下。1971年9月3日,美、英、法、蘇四國簽訂了關於西柏林問題的“四方協定”。協定規定:“西柏林不是聯邦德國的一個組成部分,今後也不屬聯邦德國管轄,但可維持和發展柏林西區與聯邦德國之間的聯繫;聯邦德國簽訂的國際協定可擴大套用於柏林西區”。由於有關各方對協定條文均作對自己有利的解釋,團結柏林的地位問題不時發生爭執。1989年11月柏林圍牆開放。1990年10月1日,四國和兩德外長宣布停止四國在柏林和德國行使權力。德國統一後,1991年6月議會決定定都柏林。
“柏林圍牆”修築
東德人冒著危險設法去西方
“柏林圍牆”修築
柏林圍牆得到加固
“柏林圍牆”修築
柏林圍牆兩邊辟出一片100米寬的無人地帶,設定了警告牌,至此成了東西方冷戰的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