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漢語漢字]

果,漢語常用字 ,讀作guǒ,最早見於甲骨文 ,其本義為草木結出的球狀籽實,後引申為使內部充實,使變成圓球形、事物發展的結局、善於決斷的、有結局的等含義。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

字源演變

果,象形字。果的甲骨文(圖A、圖B),像樹上結滿球狀的籽實,《說文》:“果,木實也。象果形在木之上。”金文(圖C)將甲骨文字形中的多顆籽實省略成一顆“田”形狀,並在“田”中畫出籽粒,如果金文(圖C)上部分單獨出來,恐字形不夠明確,所以把生長果實的樹木也起畫了出來。篆文(圖D)將金文字形中的籽實形狀簡化成“田”形狀。隸化後楷書(圖F)將篆文的“木”簡化成現在的“木”。由於“果”多用於引申義,遂加“艹”旁分化出“菓”字來表示本義。新中國成立後,“菓”作為異體字併入了“果”字。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guǒ名詞果子,果實。fruit 艮為果蓏。——《易·說卦》 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周禮·場人》 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果布、果饌、果谷
結果。result 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南史·范雲傳》 戰果、效果、成果
姓。清有果益亭。——《浪跡叢談·巧對補錄》
美味。聲一無聽,物一無文,味一無果。——《國語·鄭語》
佛家語,指按佛法修行達到一定的證悟境界。身從劫劫修,果以此生周。——唐·賈島《贈無懷禪師》
通“祼”,古代帝王以酒祭奠祖先或賜賓客飲之禮。 大賓客則攝而載果。——《周禮·春官》
形容詞果敢,果斷。resolute 其身果而辭順。——《國語·晉語》 故制戎以果毅,制朝以序成。——《國語·周語中》 果直、果烈、果俠
通“裸”,赤體,赤露。naked 東龜曰果屬。——《周禮·春官·龜人》
動詞吃飽。fill 充嗛果腹兮,驕傲歡欣。——唐·柳宗元《贈王孫文》 果腹、果足
實現,凡事與預期相合的稱果,不合的稱不果。realize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副詞果然,當真。really 如姬果盜兵符與公子。——《史記·魏公子列傳》 審知故松山列難督師,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果爾、果是、果若
究竟,終於,到底。afterall 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宋·蘇軾《教戰守》 果不如先願,又非君所詳。——《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連詞如果,假若。if丈人顧先生曰:“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如果

(參考資料: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

果,木實也。從木,象果形,在木之上。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古火切,音裹。《說文》:木實也。從木,象果形在木之上。《易·說卦》:乾為天,為木果。註:果實著木,有似星之著天也。《周禮·地官》:甸師共野果蓏之屬。應劭曰:木曰果,草曰蓏。張晏曰:有核曰果,無核曰蓏。

又勝也,尅也。《左傳·宣二年》:殺敵為果,致果為毅。

又決也。《禮·內則》:將為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

又驗也。《宋書·后妃傳》:今果然矣。

又釋氏因果。《隋書·經籍志》:釋迦敎化弟子多有正果者。

又果然,獸名。《宋國史補》:揚州取一果然,數十果然可得。

又《爾雅·釋蟲》:果蠃,蒲盧。疏:細腰蠭也。

又與惈通。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果為嫿。《方言》:惈,勇也,古字通。

又《集韻》《韻會》並苦果切。音顆。果然。飽貌。《莊子·逍遙遊》: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又《唐韻》《集韻》《韻會》並同婐。女侍也。《孟子》:二女果。

又通裸。《廣韻》赤體也。

又《集韻》《韻會》並與祼通。《周禮·春官·大宗伯》:大賔客則攝而載果。《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將。

又魯火切,音臝。《周禮·春官·宗伯》:龜人掌六龜之屬,東龜曰果屬。字從田從木,今趨便作果,俗作菓,非。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參考資料: )

音韻匯集

字頭小韻聲符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擬音聲調
上古音系kloːlʔ
廣韻古火戈一合上聲
蒙古字韻kwɔ上聲
中原音韻歌戈合歌戈上聲
洪武正韻 果 果 果 果 果 果 顆 婐 裸 貫 古火 苦果 烏果 魯果 古玩 十四哿 十四哿 十四哿 十四哿 九翰 歌 歌 歌 歌 寒 上聲 上聲 上聲 上聲 去聲

(參考資料: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